"对酒歌":对酒高歌,
"太平时":天下太平的时候,
"吏不呼门":官吏不会跑到百姓的门上催租。
# 吏不呼门:官吏不过问、干涉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王者贤且明":君王贤良又英明,
"宰相股肱皆忠良":宰相及辅政大臣个个都忠诚贤良。
# 股肱:大腿和胳膊。古代常以股肱比喻辅佐君王的大臣。《尚书·益稷》:“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
"咸礼让":人人都守礼谦让,
# 礼让:遵守礼法,互相谦让。,咸:都,皆。
"民无所争讼":老百姓之间没有争夺诉讼的纠纷。
# 争讼:争夺和诉讼,或说因争夺引起的诉讼。
"三年耕有九年储":耕种三年,可储备九年的粮食,
# 三年耕有九年储:古人认为,耕种三年可节余一年的粮食,国家有九年的储备才能做到国富民安。《礼记·王制》:“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曹操又进一步认为,经过三年耕种土地,一定要取得供给九年食用的粮食储备。
"仓谷满盈":粮仓里的谷物装满了。
"斑白不负戴":头发斑白的老人不用背负沉重的东西。
# 负载:肩扛或用头顶着东西搬运。泛指繁重的体力劳动。此句来源于《孟子·梁惠王上》:“颁(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斑白:即“斑白”,指头发发白的老人。
"雨泽如此":雨水这样滋润,
# 雨泽:雨水滋润。
"百谷用成":庄稼因此获得丰收。
# 成:丰收。,用:因而。,百谷:泛指各种农作物。一作“五谷”。
"却走马":骏马退下来,
# 走马:跑得快的马,骏马。此指战马。,却:退。
"以粪其土田":到田里运送肥料。
# 以粪其土田:意为天下太平时,让好马推出战场,用于送粪和耕地。《道德经》第四十四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粪:用如动词,运送肥料。土:一作上。
"爵公侯伯子男":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的人,
# 公侯伯子男:周天子分封诸侯时的五个爵位等级。,爵:爵位。这里用如动词,有分封之意。
"咸爱其民":都能爱护自己的百姓,
"以黜陟幽明":能黜退奸邪,选拔贤良。
# 黜陟幽明:即贬退不明事理的人,提拔干练的人。语出《尚书·舜典》,即贬退不明事理的人,提拔干练的人。黜,降职或罢免。陟,提升。幽,暗。此指品德不好且没有才能的人。明,指品德好、有才能的人。
"子养有若父与兄":像父兄养育子弟那样爱护百姓。
# 子养有若父与兄:诸侯和管理像对待自己父亲和兄长一样对待老百姓。
"犯礼法":如果有人违背礼法,
"轻重随其刑":按照罪过轻重决定刑罚。
# 轻重随其刑:按犯法之轻重分别量刑。
"路无拾遗之私":道路上没有拾取他人遗失之物的自私行为。
"囹圄空虚":监狱空荡荡的,
# 囹圄:监狱。
"冬节不断":冬天不需要处决犯人。
# 冬节不断:古代有冬季处决犯人的制度。汉代最迟在冬季的最后一个月处决犯人,到春天就不能处决了。此言至冬末也没有犯人可判决了。断:处决犯人。
"人耄耋":人年纪大了,
# 耄耋:泛指年龄大的人。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耋,指七八十岁的年纪。
"皆得以寿终":老人都能长寿而终老。
"恩泽广及草木昆虫":君王的恩德广泛遍及草木昆虫。
# 恩泽:统治者给社会带来的种种好处。一作“恩德”。
东汉末政治家、文学家
曹操(155~220),东汉末政治家、文学家。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初举孝廉,在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过程中扩充军事力量,后迎献帝都许,逐步削平各方割据势力,统一中国北部,在赤壁之战中战败。后曹丕代汉,追谥其为武帝,世称魏武帝。曹操尤善诗,其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多抒发政治抱负,反映汉末人民苦难,善用乐府古题描写现实生活。散文清峻整洁,部分诏令真率自然,具有通脱之风。代表作品有《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著有《魏武帝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抒发政治理想的诗,介绍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构想,描绘了君明臣贤、民安物阜的太平景象,体现了“天地间,人为贵”的思想,营造了祥和安宁的氛围,表达了对清明盛世的向往。
2. 分段赏析
“对酒歌,太平时”开篇以饮酒高歌起兴,直接点出所歌唱的是太平时代。“对酒歌”营造出轻松的氛围,仿佛诗人在酒意中畅怀抒发;“太平时”则简洁点明诗歌核心,引出下文对理想社会的具体描绘,起笔自然,直入主题。“吏不呼门。王者贤且明”这两句描绘了理想社会的政治状况。“吏不呼门”写出官吏不扰民,百姓能安享生活;“王者贤且明”强调君主贤德英明,为社会太平奠定基础。两句虽简,却勾勒出政通人和的初步景象,体现对清明政治的向往。“宰相股肱皆忠良。咸礼让”此句写朝中大臣如君主的手足般忠诚贤良,且人人讲求礼让。“股肱”比喻大臣的重要性,“皆忠良”“咸礼让”则体现官场风气良好,无纷争倾轧,进一步完善了理想社会的政治图景,与上文君主贤明相呼应。“民无所争讼。三年耕有九年储”前句写百姓之间无纷争诉讼,社会风气和睦;后句写农业丰收,储备充足,体现物质富足。这两句从社会秩序和民生保障两方面,展现了理想社会中百姓生活安稳的状态,是太平盛世的重要标志。“仓谷满盈。斑白不负戴”“仓谷满盈”描绘粮仓充实,可见物产丰饶;“斑白不负戴”指老人不用背负重物,体现社会对老者的体恤。两句从物质储备和人文关怀角度,进一步刻画了理想社会的安康,充满温情。“雨泽如此,百谷用成。”写雨水充足,庄稼因此丰收。自然的恩泽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是理想社会物质丰裕的自然基础。此句将自然与人事相联系,体现万物和谐的状态,让理想社会的描绘更显真切。“却走马,以粪其土田。爵公侯伯子男”“却走马以粪其土田”写战马不再用于征战,转而耕作施肥,体现无战乱的和平景象;“爵公侯伯子男”点出爵位体系,为下文写贵族爱民铺垫。两句从军事和等级制度角度,丰富了理想社会的内容。“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写有爵位者都爱护百姓,且能罢黜奸邪、提拔贤良。这体现了理想社会中管理者的责任与公正,既强调对百姓的关爱,又注重人才选拔,让社会治理有了保障,使太平景象更具根基。“子养有若父与兄。犯礼法”前句写管理者像父兄养育子弟般爱护百姓,体现社会的亲和关系;后句提及“犯礼法”,为下文刑罚作铺垫。此句从人际关系角度,展现理想社会中上下相亲的氛围,充满人文关怀。“轻重随其刑。路无拾遗之私”“轻重随其刑”写刑罚公正,依罪过大小而定;“路无拾遗之私”写民风淳朴,无人私捡他人遗失之物。两句从法治和道德层面,描绘了理想社会中秩序井然、人心向善的状态。“囹圄空虚,冬节不断人”“囹圄空虚”写监狱无人,可见犯罪极少;“冬节不断人”指冬天不处决犯人,体现刑罚宽和。这两句进一步展现法治清明、社会安定,是太平盛世的重要特征,与前文“民无所争讼”相呼应。“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前句写老人都能长寿善终,体现社会对生命的尊重;后句写恩泽遍及草木昆虫,可见福祉之广。两句将人文关怀扩展到万物,使理想社会的图景更显圆满,充满和谐与生机。
3. 作品点评
这首诗的句式灵活自由,语气虽有停顿却意脉相连,陈贻焮在《论诗杂著·评曹孟德诗》中提到它“采用颂的形式”。诗歌从多个角度勾勒出一个理想社会的模样,当中虽有“雨泽如此”这类自然对人的滋养,但更多笔墨放在人事上,包括与人事紧密相关的君王、官吏、选拔制度、礼法规范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亲近和睦等内容,体现了诗人“天地间,人为贵”的人本理念。
# 魏乐奏武帝所赋《对酒歌太平》,其旨言王者德泽广被,政理人和,万物咸遂。若梁范云“对酒心自足”,则言但当为乐,勿徇名自欺也。
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
上一篇:魏晋·卢谌《赠刘琨诗 其七》
下一篇:魏晋·潘尼《送大将军掾卢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