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àn
zāi
xíng
sān​

朝代:汉作者:曹操浏览量:2
zhāo
xiāng
hān
yǐn
zhī
zuì
bēi
xián
xīn
shēng
cháng
chuī
qīng
xián
gǎn
rén
cháng
zuò
jiē
huān
yuè
liáo
liáo
gāo
táng
shàng
liáng
fēng
shì
chí
mǎn
yíng
yǒu
zhě
néng
jūn
duō
xīn
suǒ
chóu
dàn
qiǎn
qiǎn
xià
bái
shī
zhòng
bīn
bǎo
mǎn
guī
zhǔ
rén
xiáng
yún
hàn
luó
zhě
ān
suǒ
chōng
jìng
rán
róng
huá
wéi

译文

清晨至傍晚整日欢乐不断,畅饮美酒却不感到醉意。悲切的琴弦激荡出新颖的乐声,长笛吹奏着清丽的歌。琴声与歌声触动人的心肠,满座宾客都充满喜悦。高堂之上空荡荡,一阵凉风入室内。持握盛满的酒杯却如同未满,有德行之人方能始终如一。君子行事,用心良苦,忧愁之事不止一件。谦逊对待平民家,礼贤下士的态度绝不可丢。让宾客酣饱满意而归,主人辛苦别叫他知道。只要并翅高飞入云端,张网者怎么能将其羁绊。心境淡泊宁静顺乎自然,世间的荣华富贵又何足挂齿。

逐句剖析

"朝日乐相乐":清晨至傍晚整日欢乐不断,

# 乐相乐:欢乐着相互给予的欢乐。,朝日:每朝每日,天天。

"酣饮不知醉":畅饮美酒却不感到醉意。

# 酣饮:畅饮,痛饮。

"悲弦激新声":悲切的琴弦激荡出新颖的乐声,

# 新声:改革后的新音乐,指乐府新声。相对于旧声,即汉乐以前的礼乐。,激:激荡。,悲弦:哀怨的弦乐声。指清商弦乐。

"长笛吹清气":长笛吹奏着清丽的歌。

# 清气:清音,清凄之音。清商乐之音。指清商乐。

"弦歌感人肠":琴声与歌声触动人的心肠,

# 感人肠:感动人的肝肠。,弦歌:弦乐和歌声。

"四坐皆欢悦":满座宾客都充满喜悦。

# 皆:都。全。,四坐:四周座位。指四周座位上的人。

"寥寥高堂上":高堂之上空荡荡,

# 高堂:高台。高大的厅堂,大堂。,寥寥:广阔;空旷。空虚貌。寂寞;孤单。

"凉风入我室":一阵凉风入室内。

# 室:内室。,凉风:凉爽的风。西风。

"持满如不盈":持握盛满的酒杯却如同未满,

# 持满如不盈:拿着满的东西如同不满。谦虚不自满。不盈:不充盈,不满。盈:充盈。盈溢。溢出。

"有德者能卒":有德行之人方能始终如一。

# 卒:尽,完毕。完全做到。,有德者:有德行者。君王。

"君子多苦心":君子行事,用心良苦,

# 君子:君王。有德之人。

"所愁不但一":忧愁之事不止一件。

# 一:专一。,不但:不仅,不只是。不止。

"慊慊下白屋":谦逊对待平民家,

# 白屋:指不施采色、露出本材的房屋。一说,指以白茅覆盖的房屋。为古代平民所居。,下:下榻。,慊慊:心不满足貌;不自满貌。诚敬貌。

"吐握不可失":礼贤下士的态度绝不可丢。

# 吐握: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后遂以“吐哺握发”形容礼贤下士,求才心切。

"众宾饱满归":让宾客酣饱满意而归,

# 饱满:吃饱后心满意足。

"主人苦不悉":主人辛苦别叫他知道。

# 不悉:旧时书信结尾处的套语,犹言不尽。

"比翼翔云汉":只要并翅高飞入云端,

# 云汉:云霄河汉,高空。银河,天河。,比翼:翅膀挨着翅膀(飞翔)。

"罗者安所羁":张网者怎么能将其羁绊。

# 安:哪里所能羁绊。,罗者:设罗网者。

"冲静得自然":心境淡泊宁静顺乎自然,

# 自然:自然法则。自然界。天然,非人为的。,冲静:淡泊宁静。冲,空虚,谦虚。

"荣华何足为":世间的荣华富贵又何足挂齿。

# 为:作为。,何足:何以足使。犹言哪里值得。,荣华:荣誉繁华。荣耀;显贵。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善哉行(其三)》是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创作的一首乐府诗。此诗以宴饮为场景,开篇描绘朝日宴集的欢畅:众人酣饮,悲弦新声与长笛清气交织,满座欢悦。继而笔锋一转,高堂凉风触发诗人深思,借“持满不盈”言处世之道,化用周公“吐握”典故表礼贤下士之心,直言君子多忧、主人待客之诚。结尾以比翼鸟不受羁缚喻自由,叹“冲静得自然”,鄙弃荣华。全诗融宴乐之景与人生哲思,展现了帝王的政治考量与文人的精神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东汉末政治家、文学家

曹操(155~220),东汉末政治家、文学家。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初举孝廉,在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过程中扩充军事力量,后迎献帝都许,逐步削平各方割据势力,统一中国北部,在赤壁之战中战败。后曹丕代汉,追谥其为武帝,世称魏武帝。曹操尤善诗,其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多抒发政治抱负,反映汉末人民苦难,善用乐府古题描写现实生活。散文清峻整洁,部分诏令真率自然,具有通脱之风。代表作品有《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著有《魏武帝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宴饮诗。此诗描写了高堂欢宴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礼贤下士的追求与超脱荣华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用典:诗中“慊慊下白屋,吐握不可失”一句,活用了周公因招待来客“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的典故。诗人借此表达自己要像周公那样,谦逊地对待平民百姓,殷勤地接待贤士,体现了其礼贤下士的精神和广揽人才的政治追求。对比:“众宾饱满归,主人苦不悉”两句,以宾客宴后心满意足、尽兴而归的状态,与主人因未能尽善尽美招待而心生遗憾的情态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既强化了双方在宴罢时刻的情绪落差——一方是圆满的欢愉,一方是未尽的思虑,又巧妙凸显出诗人作为主人对宾客的诚挚与关切。比喻:诗中“比翼翔云汉,罗者安所羁”以“比翼鸟在天河自由翱翔,使捕鸟人无法束缚”为喻。“比翼鸟”象征着诗人所追求的自由无拘的精神状态与理想境界,“罗者”则暗指世俗的羁绊与束缚。通过这一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束缚、顺应自然本性的向往,以及对荣华富贵的轻视。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朝日乐相乐,酣饮不知醉”,瞬间将我们引入一个觥筹交错、丝竹相融的欢乐天地。这些文人雅士,一心沉醉于及时行乐,太阳才刚刚升起,便已沉浸在欢聚的喜悦之中。他们开怀畅饮,行酒令、赋新诗,那份畅快淋漓,竟让他们全然不觉醉意已悄然弥漫席间。“悲弦激新声,长笛吹清气”,此时,华美的筝与琵琶奏响婉转的新曲,悠扬的长笛则吐出清越急促的商调。这些乐声如此动人心魄,给在座的宾客们带来了无尽的欢愉。诗人看似以醉意朦胧的笔调铺陈渲染着宴会的热闹,实则头脑异常清醒。“寥寥高堂上,凉风入我室”这两句,不仅勾勒出殿堂的高大华美与主人的内在心境,更巧妙地描绘出诗人与其他宾客之间的情绪落差。正如黄节所注,“凉风”并非实指自然界的风,而是说“悲弦长笛之音,其凉如风也”。然而,同样的“新声”与“清气”,为何能让宾客们“皆欢悦”,作用于诗人身上却如同凉风拂面?这种“凉”的感觉,一方面是诗人内心忧惧的自我倾诉,另一方面,清新的乐曲也恰似一剂清凉剂,让诗人的头脑愈发清醒。在这别具一格的乐曲声中,诗人更多的不是沉醉,而是被激发起那份深藏心底的责任感。为了寻求心理上的解脱,诗人最好的选择便是向宾客们坦陈心曲,以此获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持满”等八句,诗人以谦逊诚恳的态度,抒发了自己美好的政治抱负。其核心便是以古代的周公为榜样,勤勉谨慎地辅佐朝政,广泛招揽贤士,凭借德行立足于世。这里从积极的角度提出了创业艰难、守业更难的深刻问题。接着又说,作为统治者,必将为此费尽心思,忧虑繁多。那么该如何应对呢?“慊慊下白屋,吐握不可失”两句一语中的,指出必须谦逊地深入平民百姓之中,像周公那样殷勤地对待士人。这里化用了周公因接待宾客而“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的典故,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礼贤下士的真诚态度。接下来的两句再次回到宴会场景,“饱满归”与“苦不悉”形成鲜明对比,既再次强调了众人之间的情绪差异,又凸显了诗人对宾客依依不舍的真挚情感。其精妙之处在于提醒众宾不要忘记主人的苦心,这也让这场宴会带上了较为明显的实用主义色彩。诗的最后四句,先以比翼鸟在云汉中高飞、使捕鸟人无法束缚的比喻,阐明了与士人精诚合作的重要意义;而后又以老子淡泊宁静的思想,表明自己对荣华富贵的轻视。但末尾两句终究显得有些突兀,与全篇宴乐的整体情调实在难以契合。诗人在及时行乐与“罗者”之忧的矛盾纠葛中,“冲静”与“自然”恐怕仅仅是一种为了进一步寻求心理解脱的美好愿望罢了。

4. 作品点评

纵观这首诗,作者刻意追寻其父亲《短歌行》中所体现的精神内涵和风格,两者之间确实存在许多相似点。然而,曹丕并没有曹操那样的胸怀和气魄,因此他的这首诗虽然执着,但缺乏洒脱、沉郁和悲壮的特质,这正符合钟惺所描述的具有“公子气”和“文士气”的特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汉·王褒《送张指挥》

下一篇:汉·王逸《九思 其一 逢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