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
xià
mén
xíng
·
·
yàn

朝代:汉作者:曹操浏览量:2
yún
xíng
chāo
yuè
jiǔ
jiāng
zhī
gāo
lín
guān
tóng
xīn
huái
怀
yóu
zhī
dāng
cóng
jīng
guò
zhì
jié
shí
xīn
chóu
chàng
dōng
hǎi

译文

云朵飘动,雨水洒落,行军超越了九江的水边高地。来到此地观察不同的情况,心中怀着犹豫不决的情绪,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呢?行军经过我的碣石之地,心中对着东海涌起惆怅之情。

逐句剖析

"云行雨步":云朵飘动,雨水洒落,

# 雨步:雨在下。下雨称步。

"超越九江之皋":行军超越了九江的水边高地。

# 皋:水边高地。,九江:这里指荆州一带。

"临观异同":来到此地观察不同的情况,

# 异同:不同的意见。指曹操的部下对于南征刘表还是北征乌桓意见不统一。曹操当时处于两难境地:一是北征乌桓,其部将担心刘表使刘备乘机袭许昌,二是南征荆楚的刘表和投奔刘表的刘备,其部将担心乌桓会乘机反扑。曹操谋士郭嘉认为,刘表只是夸夸其谈,对刘备表面上要加以利用,实际上是要防着他,因此不可能听刘备的话,出征北伐。郭嘉劝曹操速北征乌桓。,观:观察形势。,临:临行。

"心意怀游豫":心中怀着犹豫不决的情绪,

# 游豫:同“犹豫”,拿不定主意,指曹操最初在是南征还是北伐的问题上拿不定主意。一作犹豫。

"不知当复何从":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呢?

"经过至我碣石":行军经过我的碣石之地,

# 碣石:山名。一说在今河北昌黎北十五里。从碣石山上可登临观海。山顶有巨石,高约十丈,被称为“碣石”。一说骊成(今河北乐亭西南)有大碣石山,位于滦河入海口的东面,今已沉入渤海中。

"心惆怅我东海":心中对着东海涌起惆怅之情。

# 惆怅:伤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步出夏门行·艳》是东汉末至曹魏时期曹操创作的一组乐府诗。此“艳”辞仿若序言,描绘了出征前的沿途风光,也呈现出诗人踌躇不定的心境。全诗以曹操的行军路线为脉络,诗的前两句着意于写景,以“云行雨步”作为起始,通过“超越九江之皋”加以完善,横向勾勒出一种大雨倾盆、气势磅礴之景;接下来的三句借助恶劣的环境来烘托渲染内心的烦闷;最后两句自然而然地承接前文,传达出诗人渴望借助登高望海来排解忧愁的心思。整首诗把写景、叙事、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风格古朴典雅,韵味绵长悠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东汉末政治家、文学家

曹操(155~220),东汉末政治家、文学家。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初举孝廉,在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过程中扩充军事力量,后迎献帝都许,逐步削平各方割据势力,统一中国北部,在赤壁之战中战败。后曹丕代汉,追谥其为武帝,世称魏武帝。曹操尤善诗,其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多抒发政治抱负,反映汉末人民苦难,善用乐府古题描写现实生活。散文清峻整洁,部分诏令真率自然,具有通脱之风。代表作品有《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著有《魏武帝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该组诗是曹操创作于建安十二年(207)北征乌桓凯旋途中。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原之际,辽西乌桓势力崛起,屡次南侵掠夺河北郡县,成为威胁北方的重大边患。建安十年(205),曹操剿灭袁绍在河北的残余势力,袁氏兄弟败逃至乌桓,联合当地贵族频繁袭扰边境。彼时曹操陷入战略困局:南方有刘表、刘备盘踞荆襄,北方则受袁氏与乌桓联军威胁。为扭转不利态势,曹操采纳谋士郭嘉之策,于建安十二年夏挥师北上,五月抵达无终,七月遭遇暴雨阻断傍海通道。后经田畴指点改走徐无山、卢龙塞一线,直捣柳城取得大捷。九月班师途中经过碣石等地,借乐府旧题《步出夏门行》创作此组诗,本篇即其中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属于行军抒怀题材。这组诗以乐府旧题展现当下时事,涵盖内容丰富多元。本部分看似为征战前序言,实则蕴含深刻情感与复杂思绪。曹操在行军途中将所见之景、所感之情融入其中,既描绘了大气磅礴的沿途风光,又抒发了内心深处的忧虑与憧憬。其诗歌风格豪迈中带着细腻,展现出曹操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

2. 写作手法

​​烘托​​:以“云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描绘宏大行军场景,烘托曹操行军时的气势;用“临观异同”的复杂局势,烘托其内心的犹豫不决。

3. 分段赏析

“云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此句从宏观角度描绘行军途中的情景。“云行雨步”描绘出云在飘动、雨如人行走般的动态景象,展现出一种生动的画面感,“超越九江之皋”明确行军路线,表明军队已经越过九江的水边高地,以宏大的视野展现行军的气势。“临观异同,心意怀游豫,不知当复何从”:这三句着重刻画曹操的内心世界。“临观异同”体现出曹操对周围情况的观察与思考,“心意怀游豫”直接表明他内心的犹豫不决,“不知当复何从”则进一步强调这种迷茫,反映出曹操在面对复杂局势时的慎重与思考。“经过至我碣石,心惆怅我东海”:“经过至我碣石”点明行军的地点,“心惆怅我东海”将曹操的惆怅情绪与大海相联系,大海的辽阔象征着未知的挑战与命运,他面对大海,心中涌起惆怅,可能包含着对未来的担忧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汉·刘向《师旷喻学》

下一篇:汉·嵇康《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其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