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ū
xíng

朝代:汉作者:曹操浏览量:2
chén
shàng
sǎn
guān
shān
dào
dāng
nán
chén
shàng
sǎn
guān
shān
dào
dāng
nán
niú
dùn
chē
duò
jiān
zuò
pán
shí
zhī
shàng
tán
xián
zhī
qín
zuò
wéi
qīng
jiǎo
yùn
zhōng
fán
yán
zhì
chén
shàng
sǎn
guān
shān
yǒu
sān
lǎo
gōng
lái
zài
páng
yǒu
sān
lǎo
gōng
lái
zài
páng
yǎn
qiú
fēi
héng
rén
wèi
qīng
yún
kùn
yuàn
huáng
huáng
suǒ
lái
dào
jiān
yán
zhì
yǒu
sān
lǎo
gōng
kūn
lún
shān
suǒ
wèi
zhě
zhēn
rén
kūn
lún
shān
suǒ
wèi
zhě
zhēn
rén
dào
shēn
yǒu
míng
shān
guān
áo
yóu
zhěn
shí
shù
liú
yǐn
quán
chén
yín
jué
suì
shàng
shēng
tiān
yán
zhì
kūn
lún
shān
zhuī
cháng
hèn
xiāng
qiān
pān
zhuī
cháng
hèn
xiāng
qiān
pān
ān
mèi
chóu
chàng
lián
zhèng
ér
jué
yīn
jīng
zhuàn
suǒ
guò
西
lái
suǒ
chuán
yán
zhì
zhuī

译文

早晨,行进在散关山上,道路是多么地艰难。道路是多么地艰难。健牛因困顿倒下,倾刻间,车辆坠入山谷。坐在大石头上,弹起五弦琴,心中有许多感慨。那音调凄怨的清角古曲啊,让我感到迷乱和烦忧。写下这首诗来表达我的心意,早晨,我终于登上了散关山。有三位不知名的老翁,突然来到我的身旁?有三位不知名的老翁,突然来到我的身旁?他们身穿狐裘,外披罩衣,看起来不像是平常人。问我为什么会这样地困苦和自我怨恨呢,彷徨不知心中有什么欲求,为什么会心神不安地来到这里?我要用诗歌表达我的心意。三位不知名的老翁啊。我们住在昆仑山,就是人们所说的神仙。我们住在昆仑山,就是人们所说的神仙。虽然成仙之道深不可测,但是只要诚心追求,就一定会得到。我们遍观名山,遨游八方极远之处,枕着石头睡觉,用流水漱洗。正当我犹豫不决的时候,三位老翁已经飞身上天了。用诗歌来表达我的心意,我们住在昆仑山。仙人走了,已经很难再追回来,我真恨自己为世事牵绊,我真恨自己为世事牵绊,不能追随他们而去。我每夜都不能安睡,惆怅哀怨啊,自我怜悯。齐桓公德行端正,从来没有欺诈行为,因此,有德能的宁戚通过唱歌前去依附他。经传记载了齐桓公西伐大夏的事情,这一功劳为后世传颂。用诗歌来表达我的心意,仙人离去不可追。

逐句剖析

"晨上散关山":早晨,

# 散关:即大散关。在陕西省宝鸡市西南大散岭上。当秦岭咽喉,扼川陕间交通,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此道当何难":行进在散关山上,

# 当何难:应当多么艰难。《宋书》原注。一本云。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

"晨上散关山":道路是多么地艰难。

"此道当何难":道路是多么地艰难。

"牛顿不起":健牛因困顿倒下,

# 顿:停顿。

"车堕谷间":倾刻间,车辆坠入山谷。

# 堕:掉下,坠落。

"坐磐石之上":坐在大石头上,

# 磐石:似盘之石,即磐石、大石,喻稳定坚固。磐:一作盘。

"弹五弦之琴":弹起五弦琴,心中有许多感慨。

# 五弦之琴:五弦琴,古琴。

"作为清角韵":那音调凄怨的清角古曲啊,

# 清角韵:以清角曲的歌辞为韵脚。清角,角,古代五音之一。古人以为角音清,故曰清角。

"意中迷烦":让我感到迷乱和烦忧。

# 迷烦:迷惑烦恼。,意中:心意之中。

"歌以言志":写下这首诗来表达我的心意,

# 言志:表明心志。

"晨上散关山":早晨,我终于登上了散关山。

"有何三老公":有三位不知名的老翁,

# 三老公:三个老人。应是对道家的三天尊的戏称。,有何:有什么。

"卒来在我傍":突然来到我的身旁?

# 卒:突然。同“猝”。仓促,急速。

"有何三老公":有三位不知名的老翁,

"卒来在我傍":突然来到我的身旁?

"负揜被裘":他们身穿狐裘,外披罩衣,

# 被裘:披着裘衣。,负揜:背负着遮掩物。揜,弇,遮蔽,掩藏。应是指头顶华盖。

"似非恒人":看起来不像是平常人。

# 恒人:永恒的人,常人,一般的人。

"谓卿云何困苦以自怨":问我为什么会这样地困苦和自我怨恨呢,

# 自怨:自怨自艾。,以:而。,何:什么,多么,如此。,卿云:公卿说。,谓:说道。

"徨徨所欲":彷徨不知心中有什么欲求,

# 所欲:有所欲求,想要点什么。,徨徨:彷徨貌。心惊不宁貌。

"来到此间":为什么会心神不安地来到这里?

"歌以言志":我要用诗歌表达我的心意。

"有何三老公":三位不知名的老翁啊。

"我居昆仑山":我们住在昆仑山,

# 昆仑山:在新疆西藏之间,西接帕米尔高原,东延入青海境内。势极高峻,多雪峰冰川。最高峰达七七一九米。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是仙人所居,上有瑶池、阆苑、增城、悬圃等仙境。,我:曹操自己。多被解为仙人。

"所谓者真人":就是人们所说的神仙。

# 者真人:真人者,是真人者。

"我居昆仑山":我们住在昆仑山,

"所谓者真人":就是人们所说的神仙。

"道深有可得":虽然成仙之道深不可测,但是只要诚心追求,就一定会得到。

# 有可得:有所得,有所得道。,道深:道行深。

"名山历观":我们遍观名山,

# 历观:游历观看,逐一地看。

"遨游八极":遨游八方极远之处,

# 八极:八方极远之地。

"枕石嗽流饮泉":枕着石头睡觉,用流水漱洗。

# 嗽流:用流水漱口。嗽,漱。

"沉吟不决":正当我犹豫不决的时候,

# 沉吟:间断地低声自语,迟疑不决。

"遂上升天":三位老翁已经飞身上天了。

# 升天:升至天空。,上:上腾。,遂:遂即。

"歌以言志":用诗歌来表达我的心意,

"我居昆仑山":我们住在昆仑山。

"去去不可追":仙人走了,

# 去去:去者已去。谓远去。永别,死。

"长恨相牵攀":已经很难再追回来,

# 牵攀:牵扯羁攀。,长恨:长长的恨意。

"去去不可追":我真恨自己为世事牵绊,

"长恨相牵攀":我真恨自己为世事牵绊,不能追随他们而去。

"夜夜安得寐":我每夜都不能安睡,

# 安得寐:哪得入睡,

"惆怅以自怜":惆怅哀怨啊,自我怜悯。

# 自怜:自我怜惜。,惆怅: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

"正而不谲":齐桓公德行端正,从来没有欺诈行为,

# 不谲:不诡诈。

"辞赋依因":因此,有德能的宁戚通过唱歌前去依附他。

# 依因:依从因袭,顺应,利用。,辞赋:歌辞诗赋。

"经传所过":经传记载了齐桓公西伐大夏的事情,

# 所过:所读过,所研习过。,经传:经典和传记,儒家典籍经与传的统称。经指有权威性的著作,传是阐释经文的著作。

"西来所传":这一功劳为后世传颂。

# 西来所传:西方所传来。西,应指西面的周朝或西方的乐曲,如乐府里的西方曲子。

"歌以言志":用诗歌来表达我的心意,

"去去不可追":仙人离去不可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秋胡行(其一)》是东汉末年曹操于建安二十年(215年)在西征途经散关后所创作的一首乐府游仙诗。该诗继承古题却突破叙事传统,以虚构的登山遇仙场景承载了诗人的人生哲思。此诗分为四段进行叙述,分别是登山艰险、仙人对答、昆仑幻境和仙逝怅惘。诗中借“牛顿”“车堕”之境隐喻现实困境,以“枕石漱流”的仙居生活象征精神超脱,与“三老公”对话暗含现实与理想的冲突,用仙人不可追的结局折射出功业未竟者的深层孤独心境。全诗语言质朴而意境苍茫,游仙意象与政治隐喻交融,展现了曹操晚期诗歌中独特的抒情深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东汉末政治家、文学家

曹操(155~220),东汉末政治家、文学家。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初举孝廉,在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过程中扩充军事力量,后迎献帝都许,逐步削平各方割据势力,统一中国北部,在赤壁之战中战败。后曹丕代汉,追谥其为武帝,世称魏武帝。曹操尤善诗,其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多抒发政治抱负,反映汉末人民苦难,善用乐府古题描写现实生活。散文清峻整洁,部分诏令真率自然,具有通脱之风。代表作品有《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著有《魏武帝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建安二十年(215年)三月,曹操西征张鲁,抵达陈仓后,准备从武都进入氐地。同年四月,他从陈仓出散关,到达河池。此时曹操已六十一岁,一生功业基本成就。这两首诗应作于途经散关之后,属于他晚年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游仙诗。诗中以虚构登山遇仙场景,分四段铺陈登山艰险、仙人对答、昆仑幻境和仙逝怅惘,诗中并没用功成名就的满足,却安排了许多琐碎的日常小事,反映了曹操对生命本身的留恋和迷惘,折射出功业成就者深层的孤独心境。

2. 写作手法

比喻:“牛顿不起,车堕谷间”​​用“牛车困顿、坠入山谷”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形象地表达出前路坎坷、举步维艰的困境。​​“坐盘石之上,弹五弦之琴”​​用“弹琴”比喻诗人试图通过音乐排解内心的烦闷,琴声象征心绪的起伏。象征:“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遨游八极,枕石嗽流饮泉。沉吟不决,遂上升天”​​“昆仑山”“真人”“八极”“天”​​:这些意象象征超脱尘世、逍遥自在的理想境界,代表诗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3. 分段赏析

第一解,开篇“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两句反复咏唱,让艰难慨叹的情绪愈发深沉。这里,诗人并不是真的感叹道路的艰难,无论从曹操的英雄性格看,还是以他丞相的地位所享有的条件来说,都不会把道路艰难当作是一回事。这一唱三叹的调子,应该只是借道路的艰难,表达人生艰难的感慨罢了。散关山即大散岭,地处今陕西宝鸡西南,作为连接川陕的交通要道和军事重地。岭上有关,称“大散关”或“散关”,扼川陕交通孔道,当秦岭咽喉,是古代军事必争要地。“牛顿不起,车堕谷间。坐磐石之上,弹五弦之琴。”这几句写牛困车堕的困境,诗人独坐盘石之上,弹琴奏清角之韵(是悲凉的乐调),诗人从过往经历散关的些许见闻中,激发出来想像和虚构。以曹操的身份,他为自己虚构出这样一种艰难跋涉、困顿山谷、独坐无侣、心中烦苦的艰困遭遇,这是非常有趣的事情。在一般人的眼中,曹操要么是一个叱咤风云、不可一世的英雄,要么是一个奸诈险恶的野心家。但从曹操自己看来,并非都是如此。回想曹操的经历,当他从汉末的动乱中一跃而起时,其实也并没有预料到后来的成功,这个过程是充满了艰辛、充满了危险的,其中不乏在与各支政治和军事力量的激烈冲突中,反复苦斗、多次仅因侥俸才得脱离危险的经历。就在曹操写这诗前不久,还曾经发生过汉献帝伏皇后和父亲伏完设计谋杀他的事件,恐怕皇帝本人也牵涉在内。这种危机四伏、如履薄冰的政治环境,很难不令他产生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忧虑。再者,理想永远高于现实,所有已经成功获得的东西都不能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甚至于说,愈是功业辉煌的人物,愈是容易感觉到个人本质上的渺小,特别是功业辉煌的来之不易,终会随生命而失去,这种心绪更能让英雄深刻地体会到生命的孤独。曹操在临死之际,并无感慨自身功成名就的满足,却想到了许多琐琐碎碎的日常小事,这看似与他的英雄气质不符,其实,这恰恰正反映了曹操对生命本身的留恋和迷惘。从以上的这些心理解读来理解《秋胡行》首节所表现的境界,就不会觉得奇怪了。第二解,写遇仙。正当虚构的主人公弹琴以抒发内心的烦闷之际,忽然有三位老人来到了他的身旁。“负揜”不易解,“被裘”即披着裘衣,说的是三位老人遮掩在宽大的裘衣之下,看上去并不像是平常人。他们开口询问主人公:你所为何事如此困苦,自怨自艾?你惶惶然来到来这里,到底是想寻求什么?这个情节的描写,让故事向着神异化的方向继续发展,形成了幻想性的趣味,并便于诗人作象征的抒情表现。从表面意思看,因为是不知情的人发问,和前面的情节也不冲突;但实际上,作者就是想通过这个情节,表达自己想摆脱现实麻烦,寻找新出路的念头。这段文字看着简单,却把情节过渡得很巧妙。第三解,从开头到“枕石”一句止,是仙人自述。他们介绍说:“我们住在昆仑山,都是修炼得道的真人。”原来他们以前也是普通人,后来刻苦修道,终于掌握了门道,摆脱了凡人的各种烦恼。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地游览各地名山,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日子过得特别简单,困了就枕着石头睡觉,渴了饿了就喝点泉水,不像普通人被欲望折腾得痛苦不堪。因为他们啥都不争不抢,自然也不会惹来麻烦事儿。有各种史料可以证明,曹操确实是不相信神仙的。那这一节的仙人自述的虚构情节就有较深的意味。往大了说,就算是不信神仙的人,也躲不开“人活太短”的烦恼,心里还是会向往永恒,而神仙的形象,正是“永恒”的代表。往小了说,“神仙”也能理解成摆脱世俗矛盾的状态。比如权力、地位、欲望这些东西,不就是让人争来斗去、惹出一堆麻烦的根源吗?要是能把这些全放下,也就超越了现实生活的痛苦。过着像“枕石漱流饮泉”这种与世无争的日子,自然就没烦恼了。不过这段到底是想说大层面还是小层面,或者两者都有,无法加以确定。文学形象的意义,总是很宽泛的,我们只只需将它理解成为一种超越和自由的象征也就行了。当然,要是故事里的主角听了仙人的话就直接跟人走了,那这首诗就真成了普通的游仙诗,反而没什么意思了。但在曹操的笔下,主人公对“真人”的陈述,反应却是“沉吟不决”;也正是在他犹豫的间隙,“真人”已弃他而去,“遂上升天”。这也就意味着,所说的永恒自由不过是一个抓不住的幻影,它只是扰人心忧而已;也许还意味着,所说的从现实中解脱,也不过只是一种幻想,事实上是不可能作出这样的抉择的。确实,曹操临死前连家里琐碎事都安排得明明白白,这能看出他知道再辉煌的功业都是身外之物,但反过来想,像他这种豪杰,如果没做出点非凡成就,心里的抱负又没法满足。人本来就是矛盾的,得靠着做成点什么来证明自己,但做成的那些东西到头来又不等于“自己”,可要是啥都不做,又根本谈不上“自我”了。第四解,“去去不可追”直到末尾。这一节自“正而不谲”句往后,文字已无法理解,也许是流传中产生了某些讹误,但是从开头到“惆怅以自怜”,意思是清楚的。主人公正在“沉吟不决”中,“真人”早已“遂上升天”,他忽然惊觉,想要追赶上前去,却发现已经根本追赶不上。就这么错过了这次机缘,主人公心里别提多后悔了,每天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只能一个人唉声叹气。​这部分画面描写特别生动,闭上眼睛仿佛都能看见,三个仙人慢悠悠地往天上飞,乘着风和云越飘越远,最后消失在天边。而山谷间那个凡夫俗子,一面仰首呼喊,一面踉跄奔逐,一会儿被藤蔓缠住,一会儿被石头绊倒。等连仙人的影子都看不见了,终于落下痛悔的眼泪。这里头讲的,其实就是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这种理想是人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永远比现实生活更美好。人们想要追上它,却永远也追不上。也就是在永无止境的追逐中,人们不知觉已经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途。对于那些容易知足、安于现状的人,大概未必会感觉到人生有这一种痛苦;但任何一个具有强烈的人生欲望的人,最后都会明白:不管自己曾经多努力,取得多少成绩,有过多少成功,他也终究要绊倒在追逐的路途上。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虽语言略显粗略,境界却是相当优美,展示了曹操个性中不常展露的一面。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不特句法高迈,而识趣近于有道,可谓文奸也已。

明杨慎《升庵诗话》卷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汉·佚名《黄香温席》

下一篇:汉·曹植《杂诗七首(其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