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冬十月":初冬十月,
# 孟冬:冬季的第一个月,农历十月。
"北风徘徊":北风呼呼地吹着,
# 徘徊:往返回旋;来回走动。流连;留恋。
"天气肃清":气氛肃杀,天气寒冷,
# 肃清:清扫。形容天气明朗高爽。
"繁霜霏霏":寒霜又厚又密。
# 霏霏:飘洒,飞扬。泛指浓密盛多。,繁霜:繁多的霜雾。浓霜。
"鹍鸡晨鸣":鹍鸡鸟在清晨鸣叫着,
# 鹍鸡:大鸡。鸟名。似鹤。凤凰的别名。
"鸿雁南飞":大雁向南方远去,
"鸷鸟潜藏":猛禽也都藏身匿迹起来,
# 潜藏:潜伏隐藏。,鸷鸟:凶猛的鸟。如鹰、雕、枭等。
"熊罴窟栖":就连熊也都入洞安眠了。
# 窟栖:窟穴里栖止。,熊罴:熊和罴。皆为猛兽。罴,棕熊,又叫马熊,毛棕褐色,能爬树,会游泳。
"钱镈停置":农民放下了农具不再劳作,
# 钱镈:两种农具名。后泛指农具。借指农事。钱,铁铲。镈,锄一类的农具。
"农收积场":收获的庄稼堆满了谷场。
# 积场:囤积在场院。,农收:农作物的收获。谓农事终了。
"逆旅整设":旅店正在整理布置,
# 整设:整理设置。,逆旅:客舍;旅馆。旅居。
"以通贾商":以供来往的客商住宿。
# 贾商:商贩。贾,作买卖的人;商人。古时特指设店售货的坐商。商,行商。行走在外的商人。,以通:用以通商。
"幸甚至哉":我能到这里是多么的幸运啊!
"歌以咏志":高诵诗歌来表达自己的这种感情。
东汉末政治家、文学家
曹操(155~220),东汉末政治家、文学家。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初举孝廉,在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过程中扩充军事力量,后迎献帝都许,逐步削平各方割据势力,统一中国北部,在赤壁之战中战败。后曹丕代汉,追谥其为武帝,世称魏武帝。曹操尤善诗,其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多抒发政治抱负,反映汉末人民苦难,善用乐府古题描写现实生活。散文清峻整洁,部分诏令真率自然,具有通脱之风。代表作品有《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著有《魏武帝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诗,通过写征讨胜利归来途中所见的风物,反映了战后局部地区人们过上安居乐业生活的状态,以及诗人希望国家统一、政治安定和经济繁荣的理想。
2. 分段赏析
开篇点明时令为初冬十月,“孟冬”即冬季首月,“徘徊”二字赋予北风拟人化的动态,既暗示寒风持续肆虐的物理状态,又暗含诗人对征途延宕的复杂心绪。此句以时间坐标确立全诗基调,与后文“幸甚至哉”的咏志形成时空呼应。“肃清”描绘天地澄明的冷冽感,“霏霏”叠字强化霜雪密布的视觉压迫。此联通过触觉(寒)与视觉(白)的叠加,构建出北方冬日的典型意象群,既写实又隐喻乱世之后亟待涤荡的混沌。“鵾鸡”(形似鹤的黄白色大鸟)的晨鸣打破寂静,与“鸿雁南飞”的迁徙形成动静对照。前者象征生命在严寒中的倔强存续,后者暗示逃避与远遁——暗合曹操作战途中对人才流失的隐忧。“鸷鸟潜藏,熊罴窟栖”,猛禽藏匿、猛兽冬眠的生态描写,构成完整的生命蛰伏图谱。此句以动物本能行为映射人类生存智慧:在动荡时局中,唯有收敛锋芒方能保全,暗含对部将安危的关切。“钱镈停置,农收积场”,农具闲置、谷物归仓的细节,展现战后农业复苏的实景。“钱镈”(铁制农具)的金属质感与“积场”(谷堆)的丰饶意象形成质感对比,暗示物质基础的重建。此句呼应曹操“屯田制”政策,体现其“农战结合”的治国理念。“逆旅整设,以通贾商”,驿站修缮、商旅流通的描写,揭示经济动脉的重新贯通。"逆旅"(客舍)作为信息与物资的中转站,象征战乱后社会秩序的恢复。此联跳脱个人视角,展现政治家对民生经济的宏观把控。“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乐府诗套语在此获得新解:表层:征战归来的庆幸与豪情,呼应《观沧海》中“东临碣石”的征服者姿态;深层:“志”字双关,既指统一天下的政治抱负,亦暗含对《蒿里行》“白骨露于野”惨状的救赎之志。
上一篇:汉·嵇康《六言诗十首 其十》
下一篇:汉·嵇康《代秋胡歌诗 其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