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huái
怀
shī
shí
sān
shǒu
shí
èr

朝代:魏晋作者:阮籍浏览量:2
huá
róng
yàn
kuàng
shì
zhāng
yāo
shū
wǎn
ruò
qīng
yáng
zhěn
é
méi
mián
miǎo
liú
guāng
zǎo
cǎi
cóng
fēng
fāng
huí
shǒu
jīng
hún
shè
fēi
yáng
jūn
xīn
bīng
shuāng
mǐn
mǐn
luàn
hūn
zài
èr
wáng
yáo
tái
xuán
shì
cháng
jīn
liáng
yīn
shì
fàng
xià
zhōu
jiǎn
zhòu
shāng
hòu
kūn
wèi
bēi
shāng

译文

那华美的容貌与艳丽的姿色,在世间独一无二,格外鲜明。娇美艳丽的模样格外出众,神态温婉,如同女子眉目清秀、眼神明亮的样子。浓密的黑发与秀美的眉毛,散发着悠远而连绵的光彩。服饰的花纹色彩绚烂华美,像随风飘动般留下芬芳的气息。回头望去便能感受到她的精妙美好,魂魄都仿佛被那光彩打动而飞扬起来。君子能约束自己,内心纯洁正直,就像冰霜一样澄澈清明。使国家陷入混乱昏聩的境地,是因为从前的两位君主(指夏桀、商纣)。他们建造瑶台、玉室,在华丽的宫殿里长夜寻欢作乐。殷商灭掉了夏朝,周朝灭掉了商纣。唉,后代子孙们,这些往事真让人感到悲伤啊。

逐句剖析

"华容艳色":那华美的容貌与艳丽的姿色,

"旷世特彰":在世间独一无二,格外鲜明。

"妖冶殊丽":娇美艳丽的模样格外出众,

"婉若清扬":神态温婉,如同女子眉目清秀、眼神明亮的样子。

"鬒发娥眉":浓密的黑发与秀美的眉毛,

"绵邈流光":散发着悠远而连绵的光彩。

"藻采绮靡":服饰的花纹色彩绚烂华美,

"从风遗芳":像随风飘动般留下芬芳的气息。

"回首悟精":回头望去便能感受到她的精妙美好,

"魂射飞扬":魂魄都仿佛被那光彩打动而飞扬起来。

"君子克己":君子能约束自己,

"心吉冰霜":内心纯洁正直,就像冰霜一样澄澈清明。

# 吉:一作洁。

"泯泯乱昏":使国家陷入混乱昏聩的境地,

"在昔二王":是因为从前的两位君主(指夏桀、商纣)。

"瑶台璇室":他们建造瑶台、玉室,

"长夜金梁":在华丽的宫殿里长夜寻欢作乐。

"殷氏放夏":殷商灭掉了夏朝,

"周剪纣商":周朝灭掉了商纣。

"于戏后昆":唉,后代子孙们,

"可为悲伤":这些往事真让人感到悲伤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咏怀诗十三首(其十二)》是三国阮籍所作的一首四言诗。开篇着力展现出众的美丽,从整体风姿到局部容貌,再到服饰韵味,细致呈现美的形态与感染力;接着转入对君子品格的提及,强调自我约束的重要;随后引入历史,讲述往昔君王因沉迷享乐导致国家混乱,以及王朝因此更替的往事;结尾以感叹告诫后人,这些历史足以让人感伤。此诗语言或典雅精致,或直白恳切,运用比喻等手法,将对美的描绘与对历史的反思结合,蕴含着对美的欣赏和对后人以史为鉴的劝诫。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思想家,“竹林七贤”之一

阮籍(210~263),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思想家。字嗣宗,曾为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陈留尉氏(今河南)人,建安七子之一阮瑀之子。他与嵇康等人并称“竹林七贤”。阮籍在政治上倾向曹魏皇室,对司马氏集团不满,常用醉酒的办法,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在哲学上,他主张把“自然”和封建等级制度相结合,做到“在上而不凌乎下,处卑而不犯乎贵”。其诗长于五言,风格隐晦,多表现人生的孤独与苦闷;情调郁暗而富于哲理性,对社会现实亦多有讥刺。著有《大人先生传》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华容艳色,旷世特彰”,开篇便着眼于人物的容貌姿色。“华容艳色”直接点出美的特质,“旷世特彰”则以“旷世”的时间和“特彰”的突出感,强调这种美丽在世间罕见、格外鲜明。语言简洁凝练,用直白的表述奠定了对“艳色”的赞美基调,为后文具体描绘美的形态做了铺垫。“妖冶殊丽,婉若清扬”,进一步刻画美的形态。“妖冶殊丽”从艳丽的程度入手,写出其与众不同的娇美;“婉若清扬”运用比喻的手法,将这种温柔美好的姿态比作清澈明亮的光彩,既增添了形象感,又赋予美一种灵动的气质。两句一实一虚,让“艳色”的形象更加鲜活。“鬒发娥眉,绵邈流光”,着眼于人物的局部容貌。“鬒发”指浓密的黑发,“娥眉”是秀美的眉毛;“绵邈流光”写出了毛发眉眼间散发的悠远而持续的光泽。通过对细节的刻画,体现出对美的细致观察。“藻采绮靡,从风遗芳”,转向对服饰之美的描绘。“藻采绮靡”形容服饰的花纹色彩绚烂华美,展现出外在装饰的精致;“从风遗芳”以“从风”的动态和“遗芳”的余韵,写出服饰不仅美观,还带着如香气般能留存的美好感。由容貌到服饰,从内在美到外在美,层次分明地展现了“艳色”的丰富内涵。“回首悟精,魂射飞扬”,描写美的感染力。“回首”这一动作带出美的瞬间呈现,“悟精”写出了对这种精妙美好的感知;“魂射飞扬”则以夸张的手法,表现出美的力量足以让人魂魄受到触动、心神飞扬。从人的感受角度入手,侧面烘托出美的强烈吸引力,让读者体会到美的震撼力。“君子克己,心吉冰霜”,突然转入对君子品格的论述。“克己”点明君子约束自身的特质,“心吉冰霜”以“冰霜”作比,写出君子内心的吉祥纯洁、正直坚定。这一句与前文对“艳色”的描绘形成对比,仿佛在暗示面对美色时应有的正确态度,为后文的劝诫埋下伏笔。“泯泯乱昏,在昔二王”,将视角转向历史教训。“泯泯乱昏”描绘出国家混乱昏聩的状态,“在昔二王”明确指出这是从前夏桀、商纣两位君王的所作所为。通过点出历史上的反面例子,引出对亡国之君行为的批判,从赞美转向警示。“瑶台璇室,长夜金梁”,具体描写亡国之君的奢靡行为。“瑶台璇室”指华丽的宫殿建筑,“长夜金梁”则暗示在奢华的宫殿里长夜寻欢作乐的场景。这些描绘展现了君王因沉迷享乐而荒废国事的状态,是“泯泯乱昏”的具体表现,为后文的亡国结局做了铺垫。“殷氏放夏,周剪纣商”陈述历史结局。“殷氏放夏”指殷商灭掉夏朝,“周剪纣商”指周朝灭掉商纣,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因君王昏乱而导致王朝更替的史实。以历史事实印证前文的“乱昏”之害,增强了说服力。“于戏后昆,可为悲伤”,以感叹作结。“于戏”的叹词表达了强烈的情感,“后昆”指向后代子孙,“可为悲伤”则直接点明这些历史往事足以让人感到悲伤,起到了告诫后人以史为鉴的作用。情感真挚,语气沉重,将前文的历史叙述升华为对后人的警示,点明了诗歌的劝诫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

下一篇:魏晋·佚名《时人为甄丰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