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huái
怀
shī
shí
sān
shǒu
èr

朝代:魏晋作者:阮籍浏览量:2
yuè
míng
xīng
tiān
gāo
hán
guì
cuì
jīng
pèi
míng
luán
zhuó
yīng
quán
huì
lán
cóng
èr
shì
xiāng
yuán
líng
yōu
tīng
wēi
shuí
guān
yán
zhuó
zhuó
chūn
huá
绿
hán
dān
yuè
shì
ěr
huá
fán

译文

月亮明亮,星辰稀疏,天空高远,寒气清冷。桂木制成的旗帜轻盈招展,翠绿的旌旗随风飘动,身上佩戴着玉饰,耳畔传来鸾鸟铃铛的清响。在甘甜的醴泉中洗濯冠缨,身着蕙草与兰草编织的香衣。心驰神往,想要追随那两位湘水女神,一同前往湘水、沅水之畔。幽远的灵仙侧耳倾听细微的声响,可又有谁能得见她们绝美的容颜。春日的花朵灼灼绽放,鲜艳动人,绿叶间隐隐透出点点红光。日月匆匆流逝,如此繁盛的美好,实在令人惋惜啊。

逐句剖析

"月明星稀":月亮明亮,星辰稀疏,

"天高气寒":天空高远,寒气清冷。

"桂旗翠旌":桂木制成的旗帜轻盈招展,翠绿的旌旗随风飘动,

"佩玉鸣鸾":身上佩戴着玉饰,耳畔传来鸾鸟铃铛的清响。

"濯缨醴泉":在甘甜的醴泉中洗濯冠缨,

"被服蕙兰":身着蕙草与兰草编织的香衣。

"思从二女":心驰神往,想要追随那两位湘水女神,

"适彼湘沅":一同前往湘水、沅水之畔。

"灵幽听微":幽远的灵仙侧耳倾听细微的声响,

"谁观玉颜":可又有谁能得见她们绝美的容颜。

"灼灼春华":春日的花朵灼灼绽放,鲜艳动人,

"绿叶含丹":绿叶间隐隐透出点点红光。

"日月逝矣":日月匆匆流逝,

"惜尔华繁":如此繁盛的美好,实在令人惋惜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咏怀诗十三首(其二)》是曹魏诗人阮籍所写的一首四言古诗。诗中融合自然景物与神话意象,先以“月明星稀,天高气寒”勾勒出秋夜清冷之景;接着用“桂旗翠旌,佩玉鸣鸾”“濯缨醴泉,被服蕙兰”等句,描绘出飘逸高洁的仙游画面,隐含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后以“思从二女,适彼湘沅”化用湘妃传说,增添神秘色彩。末四句笔锋一转,“灼灼春华,绿叶含丹”写春光绚烂,却以“日月逝矣,惜尔华繁”感慨时光易逝、美好难留。全诗语言典雅,通过景与情的转换,将超尘的向往与对生命短暂的怅惘交织,情感深沉含蓄,体现了阮籍《咏怀诗》“文多隐避”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思想家,“竹林七贤”之一

阮籍(210~263),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思想家。字嗣宗,曾为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陈留尉氏(今河南)人,建安七子之一阮瑀之子。他与嵇康等人并称“竹林七贤”。阮籍在政治上倾向曹魏皇室,对司马氏集团不满,常用醉酒的办法,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在哲学上,他主张把“自然”和封建等级制度相结合,做到“在上而不凌乎下,处卑而不犯乎贵”。其诗长于五言,风格隐晦,多表现人生的孤独与苦闷;情调郁暗而富于哲理性,对社会现实亦多有讥刺。著有《大人先生传》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句“月明星稀,天高气寒”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秋夜的苍茫景象:明月朗朗,星辰稀疏,天空高远而寒意袭人。这一环境描写不仅奠定了全诗清冷孤寂的基调,更暗含诗人内心的幽微情绪——天地虽阔,却难掩一份疏离之感。“桂旗翠旌,佩玉鸣鸾”笔锋一转,描绘出一幅华丽而庄重的仪仗画面:桂木制成的旗帜、翠羽装饰的旌旗随风轻扬,佩戴玉饰的车铃叮咚作响。这些意象并非单纯写景,更似诗人心中理想的具象化——那是一个高洁、典雅、值得追寻的精神世界。“濯缨醴泉,被服蕙兰”进一步深化这种高洁的追求。“濯缨”化用《楚辞·渔父》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的典故,暗喻坚守纯净品格;“醴泉”指甘美的泉水,“蕙兰”是香草,二者结合,既写出生活环境的雅致,更象征诗人对道德修养的重视。此时的诗人,仿佛正漫步于这方理想天地,身心皆沉浸在美好的精神追求中。“思从二女,适彼湘沅”则将追寻的目标具体化。“二女”指舜帝的两位妃子娥皇、女英,传说她们投湘水而亡,化为湘妃竹,成为坚贞与美好的象征;“湘沅”即湘江、沅水,代指她们所在之地。诗人直言“思从”“适彼”,可见对这种美好品格与精神的向往之切。然而,这份追寻并非坦途。“灵幽听微,谁观玉颜”一句笔调陡然低沉:即便内心敏感如能倾听细微的声音(“灵幽听微”),却无人真正懂得诗人的心意(“谁观玉颜”)。这里的“玉颜”或指理想中的美好境界,或暗喻诗人自身的才德,而“谁观”二字,道尽了无人理解、孤独无依的怅惘。诗的后半段由追思转向对现实的观照:“灼灼春华,绿叶含丹”以鲜明的色彩描绘春日繁花——花朵鲜艳似火(“灼灼”),绿叶中还带着点点红晕(“含丹”),画面明丽动人。但这美好景象并未持续太久,末句“日月逝矣,惜尔华繁”笔锋急转,直抒胸臆:岁月匆匆流逝,即便如此绚烂的繁华,也终将消逝。此处“华繁”既指春日的花,也暗喻前文所追寻的理想与美好,诗人以“惜”字收束,将对时光易逝的无奈、对美好难留的痛惜,都融入这简短的一声叹息中。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佚名《应劭引俚语论正失》

下一篇:魏晋·佚名《长乐佳七首 其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