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云四集":早晨的云彩从四面聚集而来,
"日夕布散":到了傍晚便四处分散开去。
"素景垂光":皎洁的月光倾泻而下,
"明星有烂":明亮的星星闪烁着灿烂的光芒。
"肃肃翔鸾":鸾鸟发出肃肃的声音在空中飞翔,
"雍雍鸣雁":大雁发出和谐悦耳的鸣叫。
"今我不乐":如今我心中不悦,
"岁月其晏":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渐渐流逝。
"姜叟毗周":姜太公辅佐周朝,
"子房翼汉":张良辅助汉朝。
"应期佐命":他们顺应时势辅佐君主,
"庸勋静乱":凭借功勋平定战乱。
"身用功显":自身因功绩而显赫,
"德以名赞":品德凭借名声被称赞。
"世无曩事":世间已没有往昔的旧事,
"器非时干":自身的才能也不适合当下的时势。
"委命有德":将命运托付给有德行的人,
# 委命有德:原注:一作委命承天。无尤无怨。
"承天无怨":顺应上天的安排而没有怨恨。
"嗟尔君子":可叹你们这些君子,
"胡为永叹":为什么要长久地叹息呢。
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思想家,“竹林七贤”之一
阮籍(210~263),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思想家。字嗣宗,曾为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陈留尉氏(今河南)人,建安七子之一阮瑀之子。他与嵇康等人并称“竹林七贤”。阮籍在政治上倾向曹魏皇室,对司马氏集团不满,常用醉酒的办法,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在哲学上,他主张把“自然”和封建等级制度相结合,做到“在上而不凌乎下,处卑而不犯乎贵”。其诗长于五言,风格隐晦,多表现人生的孤独与苦闷;情调郁暗而富于哲理性,对社会现实亦多有讥刺。著有《大人先生传》等。
1. 分段赏析
“朝云四集,日夕布散”,开篇描写自然景象的变化。“朝云”点明早晨的云彩,“四集”写出云彩从四面聚集的状态;“日夕”指傍晚,“布散”则描绘云彩在傍晚散开的情景。这两句以时间为线索,展现了云彩聚散的自然过程,语言简洁,为全诗营造出一种自然流转的氛围。“素景垂光,明星有烂”,继续描绘夜空景象。“素景”指皎洁的月光,“垂光”写出月光倾泻而下的动态;“明星”即明亮的星星,“有烂”则强调星光的灿烂。此句通过对月光与星光的描写,展现了夜晚的明亮与静谧,与上两句的云彩景象相呼应,共同构成了自然景致的画面感,暗含对自然之美的欣赏。“肃肃翔鸾,雍雍鸣雁”,转向对飞鸟的刻画。“肃肃”形容鸾鸟飞翔时的庄重姿态,“翔鸾”直接点出鸾鸟飞翔的情景;“雍雍”描绘大雁鸣叫的和谐之声,“鸣雁”则写出大雁鸣叫的状态。这里以鸾鸟和大雁为对象,分别从动作和声音入手,展现了飞鸟的生动形象,赋予自然景象以生机。“今我不乐,岁月其晏”,由景及情,抒发内心感受。“今我不乐”直接表达了心中的不悦,“岁月其晏”则写出时光流逝、年岁渐晚的感慨。此句将自然景象带来的观感转向个人心境,通过直白的抒情,传递出对时光易逝的怅惘,让情感从景物描写中自然流露。“姜叟毗周,子房翼汉”,引入历史人物事迹。“姜叟”即姜太公,“毗周”指辅佐周朝;“子房”是张良的字,“翼汉”指辅助汉朝。这两句列举了两位历史上著名的辅佐君主的贤臣,以简洁的语言概括其功绩,为后文的议论做了铺垫,体现出对贤才辅佐之功的认可。“应期佐命,庸勋静乱”,承接上句,阐述贤臣的作为。“应期”指顺应时势,“佐命”即辅佐君主;“庸勋”意为凭借功勋,“静乱”则是平定战乱。此句进一步说明姜太公、张良等人能够顺应时势辅佐君主,凭借自身功勋平定乱世,强调了贤臣在时代中的重要作用,深化了对贤才的赞美。“身用功显,德以名赞”,描述贤臣的结局与声誉。“身用功显”指他们凭借自身的功绩而地位显赫;“德以名赞”则表示其品德通过名声得到世人的称赞。这两句从个人功绩与品德声誉两方面,总结了贤臣的价值,与前文的事迹相呼应。“世无曩事,器非时干”,由历史回到现实,抒发个人感慨。“世无曩事”指世间已没有往昔那样的事情,“器非时干”则感叹自身的才能不适合当下的时势。此句通过今昔对比,流露出怀才不遇的无奈,与前文对贤臣的称颂形成反差,强化了内心的怅惘之情。“委命有德,承天无怨”,表达对命运的态度。“委命有德”意为将命运托付给有德行的人,“承天无怨”则是顺应上天的安排而没有怨恨。这两句体现出一种顺应天命的豁达,试图在无奈中寻求内心的平和,让情感得到一定的舒缓。“嗟尔君子,胡为永叹”,以反问作结,引发思考。“嗟尔君子”是对君子的感叹,“胡为永叹”则质问为何要长久地叹息。此句既像是对他人的劝勉,也暗含着对自身情绪的排解,让全诗的情感在反问中余味悠长,引人深思。
上一篇:魏晋·佚名《前溪歌七首 其六》
下一篇:魏晋·佚名《长乐佳七首 其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