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huái
怀
shí
èr
shǒu
sān
shí

朝代:魏晋作者:阮籍浏览量:2
jià
yán
wèi
nán
xiàng
wàng
chuī
tái
xiāo
guǎn
yǒu
yīn
liáng
wáng
ān
zài
zāi
zhàn
shì
shí
zāo
kāng
xián
zhě
chǔ
hāo
lái
wèi
zhōng
qín
bīng
lái
jiā
lín
fēi
yǒu
zhū
gōng
shēng
chén
āi
jūn
bài
huá
yáng
xià
shēn
jìng
wéi
huī

译文

我驾着车从战国时期魏国的国都出发,向南眺望吹台,那是魏王经常宴饮的地方。当年的乐曲仍在,似乎还回荡在吹台上的箫管里,可当年的魏王又在哪里呢!战士们吃的是酒糟、米糠之类的食物,而有才能的人闲住在草野之中不被任用。那寻欢作乐的歌舞乐曲还没有结束呢,秦国的大军就攻来了。后来啊,那吹台里的夹林不再属于魏国了,那华丽的宫殿也蒙上灰尘了。魏国的军队在华阳山下大败,辉煌一时的魏国最后以身死国灭告终!

逐句剖析

"驾言发魏都":我驾着车从战国时期魏国的国都出发,

# 魏都:战国时魏国都城大梁,即今河南开封市。,言:语气词,无实义。,驾:驾车。

"南向望吹台":向南眺望吹台,那是魏王经常宴饮的地方。

# 吹台:又称范台、繁台,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南禹王台公园内,相传为春秋时音乐家师旷吹乐之台。,南向:向南方。

"箫管有遗音":当年的乐曲仍在,似乎还回荡在吹台上的箫管里,

# 遗音:前代留传下来的音乐。

"梁王安在哉":可当年的魏王又在哪里呢!

# 安在:何在,在哪里。,梁王:即战国魏王婴。因其国都大梁,又称梁王。

"战士食糟糠":战士们吃的是酒糟、米糠之类的食物,

# 糟糠:酒糟和米糠。,食:吃。

"贤者处蒿莱":而有才能的人闲住在草野之中不被任用。

# 蒿莱:野草,杂草。

"歌舞曲未终":那寻欢作乐的歌舞乐曲还没有结束呢,

"秦兵已复来":秦国的大军就攻来了。

# 复来:又来。

"夹林非吾有":后来啊,那吹台里的夹林不再属于魏国了,

# 吾:诗人拟梁王口气自称。,夹林:台观名,梁王在吹台所建的游览处所。

"朱宫生尘埃":那华丽的宫殿也蒙上灰尘了。

# 生尘埃:意谓荒凉冷落。,朱宫:指吹台一带的宫殿。

"军败华阳下":魏国的军队在华阳山下大败,

# 华阳: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市东。公元前273年,秦围大梁,破魏军于华阳,魏割南阳求和。

"身竟为土灰":辉煌一时的魏国最后以身死国灭告终!

# 土灰:化为土灰,指身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咏怀八十二首(其三十一)》是魏晋时期阮籍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开篇四句写诗人从魏都出发南望吹台,借古遗迹兴起历史兴亡之慨;中间四句揭露魏国末年战士生活困苦、贤才遭弃,而统治者却沉溺歌舞的腐朽局面;结尾四句点明魏国最终战败覆灭,宫殿荒芜,统治者也化为尘土的结局。全诗借古喻今,深刻抒发了诗人在魏晋易代之际,面对黑暗现实的愤懑与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思想家,“竹林七贤”之一

阮籍(210~263),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思想家。字嗣宗,曾为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陈留尉氏(今河南)人,建安七子之一阮瑀之子。他与嵇康等人并称“竹林七贤”。阮籍在政治上倾向曹魏皇室,对司马氏集团不满,常用醉酒的办法,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在哲学上,他主张把“自然”和封建等级制度相结合,做到“在上而不凌乎下,处卑而不犯乎贵”。其诗长于五言,风格隐晦,多表现人生的孤独与苦闷;情调郁暗而富于哲理性,对社会现实亦多有讥刺。著有《大人先生传》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阮籍生活于魏晋政权更迭之际,本有建功立业的雄心。曹魏后期,司马氏与曹氏争权,大肆诛杀异己,形成黑暗恐怖的政治氛围。随着局势日趋险恶,阮籍为避祸只得放弃抱负,以佯狂自保,终日饮酒不问世事,言谈玄远而不评点人物。尽管以此免于杀身之祸,但其内心极度痛苦,史载他曾“率意独驾,车迹所穷,恸哭而返”。阮籍将这种痛苦与愤懑以隐晦曲折的方式融入诗歌,创作了五言组诗《咏怀八十二首》,这是其中的一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咏怀诗。诗歌通过抒写阮籍在曹魏衰落、政治腐败的社会背景下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忧思及内心的痛苦与愤懑。

2. 写作手法

借古讽今:全诗以梁王荒淫致败的历史典故为核心,通过“驾言发魏都”的行踪串联起吹台遗音、战士糟糠、秦兵入侵等场景,暗指曹魏统治者重享乐、轻贤能的现实危机,以历史镜像批判时政。

3. 分段赏析

“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两句交代行踪。诗人驾车从魏都出发,向南远眺吹台,以简洁的动作描写引出怀古之旅,为全诗奠定凭吊历史的基调,自然开启对往昔的追溯与感慨。“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两句以问兴叹。听到吹台遗留的箫管之音,诗人不禁发问梁王何在,以音响的“存”与人物的“亡”形成鲜明对比,慨叹荣华易逝、历史无情,蕴含对往昔盛景不再的深沉感喟。“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两句直陈时弊。诗人将战士只能食糟糠、贤者屈居荒野的现实场景并置,揭露统治阶层的荒淫导致民生困苦、贤才湮没的社会乱象,语言简练而批判尖锐,直指政治腐败的核心。“歌舞曲未终,秦兵已复来”两句陡转叙事。以“歌舞未终”的享乐场景与“秦兵复来”的危机并现,形成强烈的戏剧冲突,暗示统治者因沉溺享乐而忽视危局,讽喻其昏聩误国,为后文的悲剧结局埋下伏笔。“夹林非吾有,朱宫生尘埃”两句状写荒芜。昔日梁王的夹林苑不再属己,华丽宫殿亦生尘埃,通过铺陈故地的荒废景象,直观展现朝代更迭的沧桑巨变,借景物的破败传递对曹魏王朝衰微的叹惋。“军败华阳下,身竟为土灰”两句收束史实。以“军败华阳”的具体战役和“身化土灰”的惨烈结局,总结梁王因荒淫而招致的覆灭命运,既呼应前文的讽喻,又以历史教训影射现实,暗寓对曹魏统治危机的忧虑。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其源出于《小雅》。无雕虫之功。而《咏怀》之作,可以陶性灵,发幽思。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洋洋乎会于《风》、《雅》,使人忘其鄙近,自致远大,颇多感慨之词。厥旨渊放,归趣难求。颜延注解,怯言其志。

南北朝钟嵘《诗品》上

# 《咏怀》诸篇,文隐指远,定哀之际多微辞,盖斯类也。履朝右而谈方外,羁仕宦而慕真仙。大人先生一传,岂《子虚》亡是公耶?

明张溥《阮步兵集题辞》

# 阮公咏怀,反覆零乱,兴寄无端,和愉哀怨。虽集于中。令读者莫求归趣。此其为阮公之诗也。必求时事以实之,则凿矣。其原自离骚来。

清沈德潜《古诗源》

# “说者谓阮籍在晋文代。常虑祸患,故发此咏。”看来诸咏非一时所作。随兴寓言。有说破者。有不说破者。忽哀忽乐。俶诡不羁。十九首后,复有此种笔墨,文章一转关也。咏怀诗当领其大意。不必逐章分解。

清沈德潜《古诗源》引颜延年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岩岩显朝市)》

下一篇:魏晋·傅玄《拟四愁诗四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