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象昭回":确立卦象运转不息,
"阴阳攸经":阴阳规律永恒不变。
"秋风夙厉":秋风凛冽来得急迫,
"白露宵零":白露整夜悄然凝结。
"修林凋殒":高大树林凋落衰败,
"茂草收荣":丰茂草丛收起繁盛。
"良时忽迈":美好时光忽然飞逝,
"朝日西倾":朝阳西沉不再回升。
"有始有终":万物有始必有终结,
"谁能久盈":谁能永远充盈完满?
"太微开涂":天界星路豁然开启,
"三辰垂精":日月星辰垂落光辉。
"峨峨群龙":巍峨群龙腾跃飞舞,
"跃奋紫庭":在紫微垣庭奋力翱翔。
"鳞分委瘁":龙鳞剥落身形憔悴,
"时高路清":时局高远道路清明。
"爰潜爰默":于是潜藏静默无言,
"韬影隐形":收敛形迹隐匿踪形。
"愿保今日":唯愿守住当下时光,
"永符修龄":永远契合长寿之道。
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思想家,“竹林七贤”之一
阮籍(210~263),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思想家。字嗣宗,曾为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陈留尉氏(今河南)人,建安七子之一阮瑀之子。他与嵇康等人并称“竹林七贤”。阮籍在政治上倾向曹魏皇室,对司马氏集团不满,常用醉酒的办法,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在哲学上,他主张把“自然”和封建等级制度相结合,做到“在上而不凌乎下,处卑而不犯乎贵”。其诗长于五言,风格隐晦,多表现人生的孤独与苦闷;情调郁暗而富于哲理性,对社会现实亦多有讥刺。著有《大人先生传》等。
1. 分段赏析
首四句“立象昭回,阴阳攸经”以天文历法之象开篇,借“昭回”喻日月运行轨迹,“阴阳”暗合《周易》刚柔之道,奠定宇宙秩序的宏大视野;“秋风夙厉,白露宵零”以白描勾勒秋夜肃杀,“夙厉”状风势之暴烈,“宵零”写露水骤降,时空压缩中透出生命倏忽之感,与《诗经·蒹葭》“白露为霜”异曲同工;“修林凋殒,茂草收荣”以对仗工整的植物凋零意象,具象化“盛极而衰”的哲学命题,枯荣相生间暗藏《老子》“物壮则老”的辩证思维。中四句“良时忽迈,朝日西倾”陡转时空维度,“忽迈”二字强化光阴不可逆的悲剧性,朝日西沉的视觉意象与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形成历史回响;“有始有终,谁能久盈”以反问叩问永恒,在《庄子》“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的循环论中注入个体生命意识;“太微开涂,三辰垂精”引入星象符号,“太微”为天庭官署,“三辰”指日月星,借天界秩序隐喻人间理想人格,与屈原“夜皎皎兮既明”的宇宙观照遥相呼应。后四句“峨峨群龙,跃奋紫庭”以龙喻贤士,化用《周易》“飞龙在天”的进取意象,然“鳞分委瘁”笔锋陡转,鳞甲剥落暗喻仕途摧折,与阮籍《咏怀诗》“孤鸿号外野”的困顿形成互文;“爰潜爰默,韬影隐形”双声叠韵收束,将《楚辞》“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愤转化为道家韬晦之术,恰如嵇康《幽愤诗》“隐遁以全真”的生存策略。末二句“愿保今日,永符修龄”以祈使句作结,表面求长生实则暗含对动荡时局的逃避,与陶渊明“聊乘化以归尽”的归隐之志形成魏晋风度的双重面相。全诗意象链环环相扣,从天文到地理、从草木到龙象,比兴手法层叠递进,既延续《古诗十九首》“人生天地间”的宇宙意识,又熔铸建安风骨与正始玄思,在“秋气—星象—潜龙”的意象变奏中,完成对生命本质的诗意叩问。
上一篇:魏晋·卢谌《答刘琨诗 其二》
下一篇:魏晋·佚名《升平末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