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èng
xiù
cái
cóng
jūn
jiǔ

朝代:魏晋作者:嵇康浏览量:2
liáng
xián
yǒu
huī
zuǒ
lǎn
fán
ruò
yòu
jiē
wàng
guī
fēng
chí
diàn
shì
niè
yǐng
zhuī
fēi
líng
zhōng
yuán
pàn
shēng
姿

译文

一位戎装武士骑着训练有素的宝马,身披华丽坚硬铠甲。左手揽着名为繁弱的强弓,神情自若用右手把矢名为忘归的箭搭上。他风驰电掣般地奔驰在广阔的原野,速度快得能把一掠即逝的影子超跨。他气概非凡奋行直前地欲凌厉山河,他顾盼生辉神采飞扬驰骋在中原上。

逐句剖析

"良马既闲":一位戎装武士骑着训练有素的宝马,

# 闲:熟习。

"丽服有晖":身披华丽坚硬铠甲。

"左揽繁弱":左手揽着名为繁弱的强弓,

# 繁弱:古良弓名。

"右接忘归":神情自若用右手把矢名为忘归的箭搭上。

# 忘归:矢名。

"风驰电逝":他风驰电掣般地奔驰在广阔的原野,

"蹑景追飞":速度快得能把一掠即逝的影子超跨。

"凌厉中原":他气概非凡奋行直前地欲凌厉山河,

# 凌厉:奋行直前的样子。

"顾盻生姿":他顾盼生辉神采飞扬驰骋在中原上。

# 盻:一作盼。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赠兄秀才从军(其九)》为曹魏时期嵇康所作四言诗。此诗开篇便言良马熟习骑术,骑士华服生辉;继而写其左手持繁弱之弓,右手握忘归之箭。接着以“风驰电逝,蹑景追飞”状其速度之快,如追风逐电,又以“凌厉中原,顾盻生姿”绘其纵横中原时的英武姿态,顾盼之间神采飞扬。整首诗寥寥数笔,便勾勒出骑士的飒爽形象,既展现出骑士的勇猛豪迈,又透出一丝优雅从容,富有艺术美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三国时曹魏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

嵇康(223?~262?),三国时曹魏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字叔夜,谯郡铚(今安徽宿州)人。官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嵇康与阮籍、山涛、向秀等有“竹林七贤”之称。其文“思想新颖,往往与古时旧说反对”。诗长于四言,风格清峻。所撰《声无哀乐论》意在否定当时统治者推行的礼乐教化思想。善鼓琴,以弹《广陵散》著名,并曾作《琴赋》,对琴的奏法和表现力,作了细致而生动的描写。在哲学上,他认为“元气陶铄,众生禀焉”,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说。代表作品有《明胆论》《与山巨源绝交书》《赠兄秀才从军》《幽愤诗》等。著有《嵇中散集》。今人有《嵇康集校注》。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秀才”在汉魏时属荐举科目,地位颇高且选拔严格,与明清时期作为州县学府生员的称呼概念迥异。嵇康之兄嵇喜曾获举秀才,他从军之际,嵇康创作了一组(共十八首)赠别诗,便以“秀才”代称兄长,此处所选第九首为其中传世名篇。 据史载,嵇喜为人较为世俗,故拜访阮籍时遭“白眼”相待,而嵇康携琴酒前往,阮籍则以“青眼”示之。但嵇康在赠诗中却将兄长描绘得超凡洒脱,有人因此诟病嵇康。实则机械解读不可取:赠诗固然包含称颂之意,但作为艺术创作,诗中人物形象实乃理想化塑造,更多投射了作者的自我期许,寄寓着其对特定人生境界的向往。可见这类诗作具有双重内涵,后者的精神价值更为关键。 理解此诗需结合魏晋社会风尚,尤其是“魏晋风度”的文化背景。当时士族文人多信奉老庄哲学,视功名荣利、道德礼义等现实事物为短暂虚妄,认为人若沉迷其中便会丧失真性、流于卑琐。他们推崇对宇宙大道的追寻,重视个性自由,反对伦理规范的禁锢,评判人物时注重内在智慧、高雅气质及由此体现的脱俗言行与风度仪态。总之,“魏晋风度”是自由精神、人格魅力与优雅仪态的融合。嵇康作为这一风尚的代表人物,其诗作中的理想化形象自然镌刻着时代烙印。若仅将此诗视为普通应酬之作,便辜负了其深层的文化意蕴。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诗,也是一首赠别诗。诗歌描绘了训练有素的良马、光彩照人的丽服,以及骑士左手持繁弱之弓、右手握忘归之箭的英武形象,通过“风驰电逝,蹑景追飞”展现其迅疾如风的速度,以“凌厉中原,顾盻生姿”刻画其纵横中原时的飒爽神采,表达了对从军兄长的赞美与期许。

2. 写作手法

侧面描写:全诗未直接刻画人物面容神情,而是通过“良马既闲,丽服有晖”“左揽繁弱,右接忘归”等描写,以训练有素的骏马、鲜丽生辉的衣饰、精良名贵的弓箭等物象,从侧面烘托出主人公身份的高贵与气度的不凡,使人物形象在器物服饰的映衬中自然立现。动静结合:前四句“良马既闲,丽服有晖。左揽繁弱,右接忘归”为静态铺陈,以凝练笔触勾勒出人物的乘骑、服饰与装备,形成稳定的画面基调;后四句“风驰电逝,蹑景追飞。凌厉中原,顾盻生姿”转入动态刻画,用“风驰电逝”“蹑景追飞”等极具动感的意象,展现人物纵马疾驰的飒爽英姿,末句“顾盻生姿”又以细微的动态收束,使动静之间张弛有度,既凸显人物的英武豪迈,又暗含从容闲逸的气质。比喻:“风驰电逝”两句,将人物奔驰的速度比作迅疾的风雷、飞逝的闪电,通过一系列自然物象的类比,强化了画面的动态感与冲击力,让读者在感官体验中深切感受人物纵横驰骋的气势。夸张:“蹑景追飞”人物奔驰的速度夸张到能追上影子、追逐飞鸟,影子本无形无质,飞鸟翱翔于天际,常人难以企及,而诗中人物骑着马却能够做到。这种夸张手法突破了现实的束缚,让读者在脑海中构建出极为震撼的画面,将人物骑马驰骋的英姿以极具冲击力的方式呈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 分段赏析

“良马既闲,丽服有晖”,首句以“良马”与“丽服”的对仗,展现从军者装备精良——良马训练有素(“闲”通“娴”,意为娴熟),华服闪耀光辉,仅用八字便勾勒出人物器宇轩昂的外在形象。“左揽繁弱,右接忘归”,“繁弱”为古代名弓,“忘归”是良箭别称,典出楚共王射猎云梦的典故。诗人以具体器物代指武艺,左右开弓的动作描写,既暗示其精通骑射,又通过“揽”“接”两个动词,赋予画面动态感,彰显从军者临战的从容姿态。“风驰电逝,蹑景追飞”,运用比喻手法,将人马奔驰的速度比作疾风闪电,甚至能追逐影子与飞鸟(“蹑景”即追影)。这种夸张描写不仅渲染了战场的紧张氛围,更以“逝”“追”等动词,强化了人物勇往直前的气势,与嵇康诗中一贯的洒脱风格相呼应。“凌厉中原,顾盻生姿”,“凌厉”二字凸显征战时的勇猛无畏,“中原”既指地理范围,亦暗喻战场的广阔。末句“顾盻生姿”尤为精妙:回头顾盼间神采飞扬,既展现从军者的自信威严,又暗含嵇康对兄长英气勃发的赞赏。此句化用《后汉书》中“顾盼生姿”的典故,将静态描写转化为动态风神,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4. 作品点评

嵇康作为思想深邃的哲人,诗歌创作并非其擅长领域,其诗作往往因议论过甚而流于枯涩。但此作却未明显陷入此类局限(至少程度较轻),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明——那凌厉奔飞却又闲逸自由的姿态,洋溢着诗歌特有的艺术感染力。所谓“魏晋风度”,其内涵虽抽象微妙、难以尽述,然在这首诗里,却切实呈现出若干典型特征,值得读者深入品读。该诗突破了作者惯常的创作局限,以鲜明的形象特质,为理解魏晋时期独特的精神风尚提供了生动的文学注脚,其艺术价值与文化意义均值得珍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佚名《时人为吕布语》

下一篇:魏晋·杨羲《云林与众真吟诗十一首 其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