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án
zèng
xiōng
xiù
cái
jūn
shī

朝代:汉作者:嵇康浏览量:2
yuān
yāng
fēi
zhāo
yóu
gāo
yuán
宿
lán
zhǔ
yōng
yōng
míng
miǎn
chóu
yǎng
kāng
kǎi
yōu
yóu
róng

译文

鸳鸯飞翔,先振动羽翼。清晨翱翔于高原,傍晚栖息在水渚。它们和谐鸣叫,顾盼眷恋伴侣。俯仰之间情意激荡,悠然自得,从容自在。​

逐句剖析

"鸳鸯于飞":鸳鸯飞翔,

"肃肃其羽":先振动羽翼。

# 肃肃:形容鸟羽的振动声。

"朝游高原":清晨翱翔于高原,

"夕宿兰渚":傍晚栖息在水渚。

# 兰:河流的美称。

"邕邕和鸣":它们和谐鸣叫,

# 邕:通“雍”群鸟的和鸣声。

"顾眄俦侣":顾盼眷恋伴侣。

# 俦侣:伴侣、朋友。

"俛仰慷慨":俯仰之间情意激荡,

# 俛仰:低头和抬头。俛:一作俯。

"优游容与":悠然自得,从容自在。​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其一)》为曹魏时期嵇康创作的一首四言赠别诗。诗中以“鸳鸯”起兴,先描绘其飞翔时“肃肃”的羽声,再写它们白天在高原游玩、夜晚栖息兰渚的生活场景,又以“邕邕和鸣”“顾眄俦侣”的细节,刻画鸳鸯相伴相惜的亲密模样。末句“俛仰慷慨,优游容与”由物及人,隐含对兄长入军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离别的感慨,也暗含对其从容赴志的理解。全诗语言质朴,用“高原”“兰渚”等自然意象营造和谐氛围,借鸳鸯的和乐暗喻兄弟情谊,情感真挚含蓄,体现了魏晋诗歌托物寄情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三国时曹魏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

嵇康(223?~262?),三国时曹魏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字叔夜,谯郡铚(今安徽宿州)人。官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嵇康与阮籍、山涛、向秀等有“竹林七贤”之称。其文“思想新颖,往往与古时旧说反对”。诗长于四言,风格清峻。所撰《声无哀乐论》意在否定当时统治者推行的礼乐教化思想。善鼓琴,以弹《广陵散》著名,并曾作《琴赋》,对琴的奏法和表现力,作了细致而生动的描写。在哲学上,他认为“元气陶铄,众生禀焉”,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说。代表作品有《明胆论》《与山巨源绝交书》《赠兄秀才从军》《幽愤诗》等。著有《嵇中散集》。今人有《嵇康集校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句“鸳鸯于飞,肃肃其羽”以“于飞”开篇,直接点明鸳鸯飞翔的状态,“肃肃”二字是鸟羽振动的拟声,仿佛能让人听见羽翅掠过的轻响,画面感鲜明。“朝游高原,夕宿兰渚”承接上文,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展开:清晨在高岗翱翔,傍晚于兰草丰茂的水滨栖息,勾勒出鸳鸯自在的生活轨迹,暗含对其生活安宁的赞美。“邕邕和鸣,顾眄俦侣”进一步聚焦细节,“邕邕”是和谐的鸣叫声,与“肃肃”的羽声呼应,从听觉与视觉共同渲染出鸳鸯双宿双飞的亲密。“顾眄俦侣”写它们频频顾盼同伴,一个“顾”字将鸳鸯间的依恋之情跃然纸上,强化了“相伴”的主题。末二句“俛仰慷慨,优游容与”转向对鸳鸯姿态的概括。“俛仰”指低头与抬头,“慷慨”在此形容姿态昂扬而不失从容;“优游容与”则直接点出悠闲自在的状态。这八个字将鸳鸯的动态与神韵凝练,既写出其行动的自在,更暗含对其精神契合的肯定。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汉·嵇康《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 其三》

下一篇:汉·王粲《七哀诗三首(其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