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高逝":乘着风高高远去,
"远登灵丘":向远方登上灵秀的山丘。
"托好松乔":与仙人赤松子、王子乔结下情谊,
"携手俱游":手拉手一同遨游。
"朝发太华":早晨从太华山出发,
"夕宿神州":傍晚在神州大地停歇。
"弹琴咏诗":弹起琴、吟诵诗歌,
"聊以忘忧":姑且用这种方式忘却忧愁。
三国时曹魏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
嵇康(223?~262?),三国时曹魏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字叔夜,谯郡铚(今安徽宿州)人。官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嵇康与阮籍、山涛、向秀等有“竹林七贤”之称。其文“思想新颖,往往与古时旧说反对”。诗长于四言,风格清峻。所撰《声无哀乐论》意在否定当时统治者推行的礼乐教化思想。善鼓琴,以弹《广陵散》著名,并曾作《琴赋》,对琴的奏法和表现力,作了细致而生动的描写。在哲学上,他认为“元气陶铄,众生禀焉”,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说。代表作品有《明胆论》《与山巨源绝交书》《赠兄秀才从军》《幽愤诗》等。著有《嵇中散集》。今人有《嵇康集校注》。
1. 分段赏析
“乘风高逝,远登灵丘”:诗人开篇便展开奇幻想象,描绘自己乘风而起,飞向远方,登上灵丘仙境。“乘风”凸显出一种自由超脱之感,“灵丘”作为神话中的仙山,点明游仙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现实束缚的不满以及对自由境界的向往。“托好松乔,携手俱游”:诗人渴望与传说中的仙人赤松子、王子乔结为好友,携手同游仙境。这不仅体现了对长生不老的期许,更重要的是追求一种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深化了对理想仙境的向往之情。“朝发太华,夕宿神州”:运用夸张手法,展现了诗人想象中精神遨游的速度与广阔空间。早晨从西岳华山出发,傍晚就抵达神州大地,这种时空的快速转换,非现实所能实现,是诗人精神自由驰骋天地的象征,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虽超然物外,却未完全脱离人间壮景的情怀。“弹琴咏诗,聊以忘忧”:弹琴和咏诗是嵇康喜爱的精神活动,此处写他在想象的仙境中从事这些雅事,表明其希望在艺术与审美境界中寻求解脱,忘却现实中的烦恼忧愁。“聊以忘忧”是全诗点睛之笔,含蓄地揭示了诗人创作此诗的根本动因,背后蕴含着对世道黑暗、礼教虚伪等现实困境的无奈与忧愤。
上一篇:汉·张衡《经史阁四言诗》
下一篇:汉·司马迁《垓下之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