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ù
zhì
shī
èr
shǒu

朝代:汉作者:嵇康浏览量:2
qián
lóng
shén
yuè
lín
lán
chí
yán
jǐng
tíng
qǐn
sì​​
huáng
qìng
yún
wèi
chuí
jǐng
pán
huán
zhāo
yáng
bēi
yōu
yōu
fēi
chóu
kěn
yìng
shū
lèi
nán
biàn
zhōu
fēn
liú
kǎn
dīng
huǐ
lìn
zhì
shī
gēng
nòu
gǎn
nìng
yuè
zhāng
shì
jiāng
qún
zhàng
zhuī
hóng
jiāo
zhèn
liù
luó
zhě
ān
suǒ
yóu
tài
qīng
zhōng
gèng
qiú
xīn
xiāng
zhī
xiáng
yún
hàn
yǐn
cān
qióng
zhī
duō
niàn
shì
jiān
rén
jià
xián
chí
chōng
jìng
rán
róng
huá
ān
wéi

译文

潜藏的龙,滋养着神奇的身躯,摆动鳞片在兰池嬉戏。伸长脖颈仰慕上古大庭氏的治世,停下脚步等候着像皇羲那样的圣君出现。吉祥的云彩还没有降下美好的光影,只能在向阳的水池边徘徊。世俗庸人非我同类,谁愿迎合这世俗的规则。与世俗之人难以周全相容,浅薄粗鄙的议论便纷纷散播开来。人生遭遇坎坷,常常陷入悔恨与困厄之中,高雅的志向终难施展。耕作时感佩宁越的勤勉,坐于马鞍垫上被张仪的辩才激励。即将离开世俗同伴,拄着拐杖去追寻仙人洪崖的踪迹。我要像鸟一样振动起强健有力的翅膀,捕鸟人又怎能束缚我。翱翔于高远的天空,再寻新的知己。与知己并肩在银河之上飞翔,共饮清露、啄食玉枝。仍常想起世间众人,他们早出晚归、奔波劳碌。保持虚静顺应自然,富贵荣华又有什么值得追求。

逐句剖析

"潜龙育神躯":潜藏的龙,滋养着神奇的身躯,

"跃鳞戏兰池":摆动鳞片在兰池嬉戏。

"延颈慕大庭":伸长脖颈仰慕上古大庭氏的治世,

"寝足俟皇羲":停下脚步等候着像皇羲那样的圣君出现。

"庆云未垂景":吉祥的云彩还没有降下美好的光影,

"盘桓朝阳陂":只能在向阳的水池边徘徊。

"悠悠非吾匹":世俗庸人非我同类,

"畴肯应俗宜":谁愿迎合这世俗的规则。

"殊类难遍周":与世俗之人难以周全相容,

"鄙议纷流离":浅薄粗鄙的议论便纷纷散播开来。

"轗轲丁悔吝":人生遭遇坎坷,常常陷入悔恨与困厄之中,

"雅志不得施":高雅的志向终难施展。

"耕耨感宁越":耕作时感佩宁越的勤勉,

"马席激张仪":坐于马鞍垫上被张仪的辩才激励。

"逝将离群侣":即将离开世俗同伴,

"杖策追洪崖":拄着拐杖去追寻仙人洪崖的踪迹。

"焦股振六翮":我要像鸟一样振动起强健有力的翅膀,

"罗者安所羁":捕鸟人又怎能束缚我。

"浮游太清中":翱翔于高远的天空,

"更求新相知":再寻新的知己。

"比翼翔云汉":与知己并肩在银河之上飞翔,

"饮露餐琼枝":共饮清露、啄食玉枝。

"多念世间人":仍常想起世间众人,

"夙驾咸驱驰":他们早出晚归、奔波劳碌。

"冲静得自然":保持虚静顺应自然,

"荣华安足为":富贵荣华又有什么值得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述志诗二首(其一)》是曹魏嵇康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以“潜龙”起兴,借对上古盛世的向往,抒发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诗人用“庆云未垂”等意象,表达怀才不遇的愤懑,又以宁越、张仪的典故自勉,展现坚守志节的决心。后半部分通过想象追随仙人、浮游太清的情景,寄托超脱世俗的情怀,与世间人追逐荣华的行为形成对比,凸显对自然冲静之道的推崇。全诗运用比兴、用典等手法,语言质朴,情感强烈,鲜明地体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三国时曹魏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

嵇康(223?~262?),三国时曹魏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字叔夜,谯郡铚(今安徽宿州)人。官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嵇康与阮籍、山涛、向秀等有“竹林七贤”之称。其文“思想新颖,往往与古时旧说反对”。诗长于四言,风格清峻。所撰《声无哀乐论》意在否定当时统治者推行的礼乐教化思想。善鼓琴,以弹《广陵散》著名,并曾作《琴赋》,对琴的奏法和表现力,作了细致而生动的描写。在哲学上,他认为“元气陶铄,众生禀焉”,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说。代表作品有《明胆论》《与山巨源绝交书》《赠兄秀才从军》《幽愤诗》等。著有《嵇中散集》。今人有《嵇康集校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潜龙育神躯,跃鳞戏兰池”,以“潜龙”自喻,“育神躯”展现出对自身精神品格的修养,“跃鳞戏兰池”则描绘出龙在兰池中游动嬉戏的自在之态,既体现出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也暗示了自身不凡的气度,运用象征手法,将抽象的品格与志向寄托于“潜龙”这一形象之中。“延颈慕大庭,寝足俟皇羲”,“延颈”“寝足”两个动作,生动地刻画了诗人仰慕远古圣世的神态。“大庭”“皇羲”代表着诗人心中理想的社会状态,表达了他对淳朴、安宁的上古社会的向往,流露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庆云未垂景,盘桓朝阳陂”,“庆云”是祥瑞的象征,“未垂景”暗示理想中的祥瑞之兆尚未出现,“盘桓朝阳陂”则描绘出诗人在朝阳陂徘徊等待的情景,既写出了他的坚守,也透露出一丝因理想未实现而产生的迷茫与无奈。“悠悠非吾匹,畴肯应俗宜”,“悠悠”指代世俗之人,诗人明确表示这些人与自己并非同类,“畴肯应俗宜”更是直接表达了不愿迎合世俗的态度,凸显出他独立于世、坚守自我的品格。“殊类难遍周,鄙议纷流离”,写出了因与世俗之人品类不同,难以与之周全相处,从而招致各种浅薄的议论。“纷流离”形象地表现出这些非议的繁多与杂乱,反映出诗人在现实中遭受的排挤与误解。“轗轲丁悔吝,雅志不得施”,“轗轲”描绘出人生的坎坷不顺,“雅志不得施”直接点出自己的美好志向无法实现的苦闷,将个人的遭遇与志向的受挫结合起来,情感真挚而沉痛。“耕耨感宁越,马席激张仪”,引用宁越耕作苦读、张仪凭借游说成就功业的典故,借古人发愤图强、实现抱负的事迹,表达了诗人内心虽处困境却仍存的奋发之志,用典自然,增强了诗句的感染力。“逝将离群侣,杖策追洪崖”,“逝将”“杖策”展现出诗人决心远离世俗群侣、追寻仙人洪崖的行动与决心,“洪崖”代表着超脱尘世的境界,体现了他对世俗的厌倦和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焦股振六翮,罗者安所羁”,以“焦股”“六翮”描绘出鸟儿振翅高飞的姿态,“罗者”象征着世俗的束缚,鸟儿摆脱罗网的羁绊,寓意着诗人渴望挣脱现实的束缚,获得真正的自由,运用比喻手法,使情感的表达更为形象生动。“浮游太清中,更求新相知”,“太清”指天空,描绘出在天空中自由浮游、寻求志同道合新知己的情景,进一步强化了对自由和理想伙伴的向往,境界开阔,情感洒脱。“比翼翔云汉,饮露餐琼枝”,“比翼翔云汉”展现出与新知己一同在云端翱翔的自在,“饮露餐琼枝”则描绘出超脱世俗的生活状态,象征着诗人对高洁、纯净生活的追求。“多念世间人,夙驾咸驱驰”,由自身的追求转向对世间人的感慨,“夙驾咸驱驰”刻画了世人忙于奔波、追逐世俗利益的景象,与前文自己所向往的境界形成对比,暗含对世俗生活的批判。“冲静得自然,荣华安足为”,以“冲静得自然”点明自己所推崇的人生境界,即保持淡泊宁静才能顺应自然,“荣华安足为”则明确表达了对荣华富贵的轻视,总结全诗,凸显出诗人不慕名利、追求自然本真的人生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汉·嵇康《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其十一)》

下一篇:汉·嵇康《与阮德如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