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ī
suī
shòu
寿

朝代:魏晋作者:曹操浏览量:2
shén
guī
suī
shòu
寿
yóu
yǒu
jìng
shí
téng
shé
chéng
zhōng
wéi
huī
lǎo
zhì
zài
qiān
liè
shì
nián
zhuàng
xīn
yíng
suō
zhī
dàn
zài
tiān
yǎng
zhī
yǒng
nián
xìng
shèn
zhì
zāi
yǒng
zhì

译文

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逐句剖析

"神龟虽寿":神龟虽能长寿,

# 神龟虽寿:“神龟”二句: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寿:长寿。

"犹有竟时":但也有死亡的时候。

# 竟:终结,这里指死亡。

"腾蛇乘雾":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

# 腾蛇:一作“螣蛇”,是一种会腾云驾雾的蛇,是一种仙兽。又一说为星宿之一,有“勾陈腾蛇”之说。出自《山海经·中山经》。

"终为土灰":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老骥伏枥":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

# 枥:马槽。,伏:趴,卧,骥:良马,千里马。

"志在千里":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

"烈士暮年":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

# 暮年:晚年。,烈士:操有远大抱负的男子。

"壮心不已":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

# 已:停止。

"盈缩之期":人寿命长短,

# 盈缩:原指岁星的长短变化,这里指人的寿命长短。盈:长。缩:亏,引申为短。

"不但在天":不只是由上天决定。

# 但:仅,只。

"养怡之福":调养好身心,

# 养怡:指调养身心,保持身心健康。怡:愉快、和乐。

"可得永年":就定可以益寿延年。

# 永:长寿。

"幸甚至哉":啊,庆幸得很,

# 幸甚至哉:“幸甚”二句:此二句是附文,跟正文没关系,只是抒发作者感情,是乐府诗的一种形式性结尾。庆幸得很,好极了。幸:庆幸。至:极点。

"歌以咏志":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 歌以咏志:可以用歌来表达自己的心志或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龟虽寿》是东汉政治家、文学家曹操创作的四言乐府名篇。诗人以暮年千里马自喻——纵使形骸渐老,屈居枥下,胸中那驰骋万里的豪情却依旧激荡澎湃。此诗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曹操老而弥坚、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字里行间喷薄着源自生命体验的真挚情愫与沛然莫之能御的生命能量。全篇将深邃哲思与慷慨诗情熔铸一体:构思奇崛而新警,语言风格刚劲有力,既包含深刻的哲理思考,又充满激昂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东汉末政治家、文学家

曹操(155~220),东汉末政治家、文学家。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初举孝廉,在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过程中扩充军事力量,后迎献帝都许,逐步削平各方割据势力,统一中国北部,在赤壁之战中战败。后曹丕代汉,追谥其为武帝,世称魏武帝。曹操尤善诗,其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多抒发政治抱负,反映汉末人民苦难,善用乐府古题描写现实生活。散文清峻整洁,部分诏令真率自然,具有通脱之风。代表作品有《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著有《魏武帝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建安十年(205),曹操彻底击溃袁绍,奠定河北根基。袁绍呕血而亡,其子袁谭、袁尚逃奔乌桓,勾结乌桓贵族屡犯边塞。为扭转被动局面,曹操纳谋士郭嘉之策,于建安十二年(207)夏挥师北征。然五月至七月战事胶着,未获进展;后从田畴之计,果断改道,经徐无山,出庐龙塞,直捣柳城,终获大捷。九月凯旋,途经碣石等地时,曹操创作了《步出夏门行》组诗。此篇(《龟虽寿》)为组诗之第四章,成诗时间略晚于《观沧海》,约在207年末或208年初,即其平定乌桓、肃清袁氏残余之后,挥师南下征讨荆、吴之前。时年五十三岁的曹操,回望峥嵘岁月,心潮澎湃,遂挥毫写就此千古绝唱。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乐府诗,也是一首哲理言志诗。通过神龟、腾蛇的有限寿命与老骥、烈士的昂扬精神对比,阐释了生命有限而志业无穷的辩证观;以“养怡之福”的积极态度,展现了尊重规律且奋发有为的生命哲学;最终在“歌以咏志”的宣言中,迸发出老当益壮、矢志不渝的慷慨气魄,彰显了建安文学“志深笔长、梗概多气”的时代强音。

2. 写作手法

比喻:“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以伏枥老骥自喻,人虽然已老,但是志向依旧远大。这匹暮年马驹的嘶鸣,迸发的是驰骋千里的豪情壮志。

3. 分段赏析

诗歌开篇以“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起笔,通过神龟这一象征长寿的生物,点明其终有生命终结之时,否定神物的长生不老,点明了生死存亡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为后文铺垫。“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进一步以腾蛇的意象强化主题,腾蛇虽能乘雾升腾,最终仍化为尘土,两句形成并列,以神话动物的必然消亡,否定长生不老的虚妄,语言简练而意象鲜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转向写实,以伏枥的老马比喻年迈的志士,虽身体衰弱却仍怀驰骋千里的壮志。“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直抒胸臆,“烈士”指胸怀大志之人,“不已”二字铿锵有力,凸显其矢志不渝的精神。“盈缩之期,不但在天”转入议论,指出寿命长短并非全由天命决定,体现诗人对命运的理性思考。“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进一步提出“养怡”即调养身心可延年益寿的观点,语言平实却蕴含积极的人生态度。末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为乐府诗常见套语,虽无具体内容,却呼应前文,以歌唱志向作结,强化了全诗抒怀的主题。全诗以神龟、腾蛇起兴,以老骥、烈士立象,语言质朴而气势雄浑,将生命有限与精神不朽的辩证关系娓娓道来。曹操借物喻人,既承认自然规律的不可违抗,又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情感由沉郁转向昂扬,展现了其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统一天下的壮志豪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4. 作品点评

《龟虽寿》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是一首好诗,更在于它开创了一个新的诗歌时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汉代文人的思想被束缚了三四百年,导致当时文人只会写歌功颂德的辞赋和繁琐的儒家经典注解,真正有情感、有个性的文学创作难以发展。到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政治思想文化发生巨大变化。曹操作为一代枭雄却酷爱诗歌,他带头打破传统束缚,为文坛带来了新的气象。他“对外用兵平定天下,对内提倡文学创作”,身边聚集了“建安七子”等众多文人。这些文人都是当时才华横溢之士,生活在战乱年代,作品中常常表现出慷慨激昂的情感。《文心雕龙·时序》评价这一时期的文学“风格慷慨悲壮,这是因为长期战乱导致社会衰败、民怨沸腾,文人志向深远而笔力雄健,所以作品充满豪迈之气”。曹操尤其突出,他常在军旅中写作,横握长矛即兴赋诗,诗歌风格悲壮慷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种充满激情的诗歌所展现的刚健风格,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千百年来,曹操的诗歌以其“慷慨悲壮”的风格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励着无数英雄豪杰。正是这种特质,使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钟嵘在《诗品》中将曹操列为下品,主要是嫌他的诗过于质朴而缺少文采。但曹操作为一代豪杰,本就不屑于刻意雕琢辞藻。钟嵘生活在讲究华丽文风的六朝时期,当时文人竞相追求辞藻华美,所谓“争奇斗艳,比拼佳句”。因此他对曹操评价偏低,其实是受时代风气影响。其实对文学来说,思想内容比文采更为重要。过去人们因曹操的政治成就而忽视他的文学贡献。实际上,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特别是对建安文学的开创之功,值得大书特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名言激昂,千秋使人慷慨。

清诗人兼诗论家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 这首抒情诗,体现了建安风骨的鲜明特点,读起来铿锵有力,决无缠绵凄恻的情调,透露着诗人坚定的意志和内外如一的质直个性。

不详潍坊科技学院副校长张子泉《文学欣赏导引》

# 抒发了诗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奋斗不息、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壮志豪情。

不详沈阳师范大学教授张铁明《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表现事业的理想,则多用对于时间飞逝的咏叹,突出一种欲奔向远大目标的紧迫感,如曹操的《龟虽寿》、《短歌行》等。

不详福建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陈良运《周易与中国文学·上》

# 表现要求乘时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的诗作,较突出的是:曹操《短歌行》、《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篇)……

不详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王运熙《从〈文心雕龙·风骨〉谈到建安风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张载《泛湖诗》

下一篇:魏晋·佚名《孟珠 其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