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ōng
yàn

朝代:汉作者:曹植浏览量:2
gōng
jìng
ài
zhōng
yàn
zhī
qīng
yóu
西
yuán
fēi
gài
xiāng
zhuī
suí
míng
yuè
chéng
qīng
jǐng
liè
xiù
宿
zhèng
cēn
qiū
lán
bèi
cháng
bǎn
zhū
huá
mào
绿
chí
qián
yuè
qīng
hǎo
niǎo
míng
gāo
zhī
shén
biāo
jiē
dān
qīng
niǎn
suí
fēng
piāo
yáo
fàng
zhì
qiān
qiū
cháng
ruò

译文

子桓公子敬爱众宾客,宴饮终日都不觉得疲累。寂静的良夜又去西园游玩,车盖亭亭如飞地前后追随。明月洒下如练的清光,天上的繁星稀疏辉映。秋兰丛生于斜斜的长坂,芙蓉遮满了一池渌水。清波上跃出水底的游鱼,树枝间传来鸟儿的啼声。大风吹动红色的车轮,马车在风中奔驰如飞。我们纵情遨游,逍遥自在,好希望能这样过一千年。

逐句剖析

"公子敬爱客":子桓公子敬爱众宾客,

# 敬爱:一作爱敬。,公子:这里是指曹丕。

"终宴不知疲":宴饮终日都不觉得疲累。

"清夜游西园":寂静的良夜又去西园游玩,

# 西园:在邺城(今河北临漳)西。一说指玄武苑。

"飞盖相追随":车盖亭亭如飞地前后追随。

# 飞盖:轻便行进飞快的车。

"明月澄清景":明月洒下如练的清光,

# 景:指月光。

"列宿正参差":天上的繁星稀疏辉映。

# 参差:不齐的样子。,列宿:众星。

"秋兰被长坂":秋兰丛生于斜斜的长坂,

# 长坂:斜坡。,被:覆盖。

"朱华冒绿池":芙蓉遮满了一池渌水。

# 冒:覆盖。,朱华:指芙蓉,即荷花。

"潜鱼跃清波":清波上跃出水底的游鱼,

"好鸟鸣高枝":树枝间传来鸟儿的啼声。

"神飚接丹毂":大风吹动红色的车轮,

# 丹毂:用红色涂饰的毂。毂,车轮中心的圆木。,飚:回风。

"轻辇随风移":马车在风中奔驰如飞。

# 辇:古代人拉的车,后多指皇室和贵族所用的车。

"飘飖放志意":我们纵情遨游,逍遥自在,

# 飘飖:随风飘动。这里用来形容逍遥、游乐。

"千秋长若斯":好希望能这样过一千年。

# 若斯:如此。,千秋:千年,意思是一辈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公宴》是汉代曹植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描绘了一场贵族公宴的情景,开篇点明公子好客,让宾客们在宴会上欢乐无疲。随后展现众人在清朗的夜色下游赏西园的画面,车盖飞驰、相互追随,营造出热闹欢快的氛围。诗中细腻刻画自然景致,明月洒下澄澈光辉,繁星错落有致,秋兰遍布长坡,红莲挺出绿池,鱼儿在清波中跳跃,鸟儿于高枝上欢鸣,美景如画。最后写到车辆在风中轻快前行,众人飘飘然放飞情志,诗人祈愿这样美好的时光千秋万代长存。整首诗以流畅的笔触、优美的意象,展现了公宴的奢华与欢乐,描绘出自然的清新美妙,抒发了诗人对闲适快意生活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三国时期魏国诗人

曹植(192~232),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因富于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及曹丕、曹叡相继为帝,备受猜忌,郁郁而死。曹植与曹操、曹丕合称“三曹”。前期的文学创作多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如《白马篇》;后期作品,或诉说骨肉相残、屡遭疑忌之苦痛,或抒发有志不能施之悲愤,多忧患之辞和慷慨之音,语言风格上趋向沉郁内敛。其诗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炼而辞采华茂,对五言诗的发展有显著影响。也善辞赋、散文,《洛神赋》尤著名,代表建安辞赋创作最高成就。代表作品有《泰山梁甫吟》《赠白马王彪》《七步诗》《野田黄雀行》《与杨德祖书》等。著有《曹子建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曹植的《公宴》约创作210年前后,极有可能与曹丕的《芙蓉池作》同期诞生。彼时虽尚无鲜明的唱和意识,但对比两首诗的内容,能推测出曹植此诗很可能是承接曹丕之作而来。诗中所描绘的,正是由曹丕发起召集的一场宴会,从诗里行间,我们得以一窥当时邺下诗人集团的生活风貌:他们趁着良辰美景,相聚一处,尽情游乐,饮酒赋诗,在欢歌笑语中度过美好时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宴游诗。描绘了公子召集的公宴,展现宾客宴上欢愉、夜游西园的热闹,还有明月繁星、秋兰红莲、鱼跃鸟鸣的自然景致,体现邺下诗人风雅聚会,表达诗人对闲适诗意聚会的喜爱,祈愿美好长存。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明月洒下澄澈光辉、繁星闪烁错落,秋兰覆盖长坡展现蓬勃生机,红莲从绿池中挺出鲜艳夺目,潜鱼在清波中欢跃,鸟儿在高枝鸣唱。这些自然景象本身已具美感,诗人又将内心的欢畅、得志之情融入其中,使其不再是单纯的客观写景,而是处处洋溢着诗人积极向上的心境,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诗人生活的欢乐,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活力的场景之中,达到了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的交融境界。对仗:“秋兰”与“朱华”,植物名词相对,一为秋之素雅,一为夏之艳丽;“被”和“冒”,同为动词,精准展现植物生长动态,一个轻柔覆盖,一个奋力挺出;“长坂”对“绿池”,地点名词对应,呈现不同地貌场景。如此对仗,使诗句韵律和谐,画面感更强,在形式上工整美观。

3. 分段赏析

“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此句开篇点明宴会的主调,“敬爱”一词尽显公子的谦逊有礼与待客热忱,他对宾客的尊重如春风拂面,让整个宴会氛围融洽温馨;“终宴不知疲”则从宾客角度侧面烘托,大家沉浸在欢乐之中,忘却了时间流逝与身体疲惫,短短两句便勾勒出一场宾主尽欢、其乐融融的宴会场景,为全诗奠定欢快愉悦的基调。“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描绘了宴会后的夜游活动,“清夜”点明时间,夜色清朗,为出行增添了几分悠然惬意;“游西园”指出地点,西园或是景致优美之地,引发读者遐想;“飞盖相追随”极具画面感,车盖飞驰、相互追随,展现出出行队伍的浩荡与众人的兴致高昂,将夜游的热闹氛围推向高潮,动感十足。“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诗人把目光投向夜空,“明月澄清景”呈现出明月高悬、洒下澄澈清光的画面,月光如水,洗涤了尘世喧嚣,给人以宁静祥和之感;“列宿正参差”则描绘繁星闪烁、错落有致的景象,与明月相互映衬,一静一动,一天一地,拓宽了视觉空间,营造出浩瀚宇宙的苍茫美感。“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视线转至地面,“秋兰被长坂”中,“被”字巧用拟人,赋予秋兰以人的主动性,仿佛它轻柔地覆盖着长长的山坡,展现出秋兰旺盛的生命力与柔美姿态;“朱华冒绿池”的“冒”字同样精妙,红荷破水而出,挺立在绿池之上,鲜艳夺目,动静结合,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园林景致。“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进一步丰富画面,“潜鱼跃清波”,鱼儿潜伏水底却又不时跃出清澈水波,瞬间打破水面平静,带来灵动活泼之感;“好鸟鸣高枝”,悦耳的鸟儿在高枝欢唱,清脆的鸣声在空气中回荡,以动写静,衬托出园林的清幽寂静,同时与前文的鱼跃共同构成一幅充满生机的动态图。“神飚接丹毂,轻辇随风移”:续写夜游的出行画面,“神飚”渲染出风的迅猛神奇,似有神灵助力;“接丹毂”描绘狂风与红色车轮相接,动感强烈,展现出行进的疾速;“轻辇随风移”则突出车辇的轻盈,随风飘动,给人以飘逸洒脱之感,再次强化了夜游的畅快氛围。“飘飖放志意,千秋长若斯”:结尾处直抒胸臆,“飘飖”一词既承接上文车辇随风的轻盈姿态,又延伸至诗人心境,表现出其内心的自在逍遥;“放志意”则点明主旨,诗人在这场宴会与夜游中尽情释放情志,畅享欢乐;“千秋长若斯”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永恒延续的祈愿,希望此刻的愉悦能长存不朽,升华了全诗的情感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汉·司马迁《田忌赛马》

下一篇:汉·汉无名氏《顺帝末京都童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