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愁兮愁无聊":如何排遣忧愁啊,忧愁得无聊,
"恒恻恻兮心若抽":常常心中悲痛啊,心好像撕裂。
# 抽:裂开。
"愁奈何兮悲思多":忧愁如何排遣啊,悲思无限,
"情郁结兮不可化":心情郁结啊,不能化解。
"奄失恃兮孤茕茕":忽然失去了依靠啊,孤苦伶仃,
# 茕茕:孤独无依的样子。,失恃:失去依赖,这里指失去母、兄。
"内自悼兮啼失声":内心悲伤自己啊,痛哭失声。
# 啼:一作欷。哽咽。
"思报德兮邈已绝":想报大德啊,音信永绝,
"感鞠育兮情剥裂":感念你们的养育啊,恩情割裂。
# 剥裂:撕裂。
"嗟母兄兮永潜藏":嗟叹我的母兄啊,永远在地下深藏,
"想形容兮内摧伤":想着你们的音容笑貌啊,内心无比痛伤。
"感阳春兮思慈亲":感念春天的温暖啊,思恋爱的母兄,
"欲一见兮路无因":想再见一面啊,却无路可通。
"望南山兮发哀叹":望着南山啊,哀叹亲人,
"感机杖兮涕汍澜":看到几案手杖响,我泪下纷纷。
# 汍澜:眼泪纵横的样子。,机杖:案和手杖。
"念畴昔兮母兄在":回想往昔啊,母兄都健在,
# 畴昔:往日。
"心逸豫兮寿四海":心情轻松愉快啊,志轻四海。
# 逸豫:安乐。
"忽已逝兮不可追":转眼都成过去啊,再难追回,
"心穷约兮但有悲":心中空虚啊,只有伤悲。
"上空堂兮廓无依":走进空荡的高堂啊,一无所依,
"覩遗物兮心崩摧":目睹亲人的遗物啊,肠断心碎。
# 崩摧:五脏撕裂,形容哀痛之极。
"中夜悲兮当告谁":半夜里悲伤啊,能告诉谁,
"独收泪兮抱哀戚":独自抹眼泪啊,怀抱悲戚。
# 收:一作抆。擦。
"日远迈兮思予心":亲人一天天远去啊,心里思念一天天加深,
"恋所生兮泪流襟":怀念养育我的母亲啊,不禁泪流满襟。
"慈母没兮谁与骄":慈母不在了啊,谁来疼我,
"顾自怜兮心忉忉":顾影自怜啊,我心如刀割。
# 忉忉:忧虑的样子。
"诉苍天兮天不闻":向苍天哭诉啊,天高难闻,
"泪如雨兮叹成云":泪如雨下啊,叹气成云。
"欲弃忧兮寻复来":想抛弃忧伤啊,它片刻又回来,
"痛殷殷兮不可裁":深深的悲痛啊,实在无法减退。
# 殷殷:忧伤的样子。
三国时曹魏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
嵇康(223?~262?),三国时曹魏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字叔夜,谯郡铚(今安徽宿州)人。官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嵇康与阮籍、山涛、向秀等有“竹林七贤”之称。其文“思想新颖,往往与古时旧说反对”。诗长于四言,风格清峻。所撰《声无哀乐论》意在否定当时统治者推行的礼乐教化思想。善鼓琴,以弹《广陵散》著名,并曾作《琴赋》,对琴的奏法和表现力,作了细致而生动的描写。在哲学上,他认为“元气陶铄,众生禀焉”,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说。代表作品有《明胆论》《与山巨源绝交书》《赠兄秀才从军》《幽愤诗》等。著有《嵇中散集》。今人有《嵇康集校注》。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古诗,也是一首思亲诗。借与亲故相关的情景和自然景象,写出了丧母之痛,展现了魏晋动荡时期文人的精神困境。
2. 写作手法
铺陈:全诗通过“奄失恃兮孤茕茕”到“痛殷殷兮不可裁”等多组诗句,从失去依靠、无法报恩、阴阳相隔、睹物思人等多个角度,层层推进,细致地叙述思亲之悲,全面展现诗人的哀伤,强化情感表达。渲染:开篇“奈何愁兮愁无聊。恒恻恻兮心若抽”等句,反复强调愁绪与悲痛,“愁奈何兮悲思多。情郁结兮不可化”,不断加深悲愁氛围,将读者带入诗人凄惨悲切的心境之中。比喻:“恒恻恻兮心若抽”把内心的痛苦比作心被抽离,生动展现悲痛之深;“泪如雨兮叹成云”将泪水比作雨、叹息比作云,形象描绘出哀伤之浓烈与愁绪之弥漫。双关:“感阳春兮思慈亲”中,“阳春”既指春日暖阳,又暗喻母兄如阳光般的慈爱,既点明引发思念的季节因素,又借此抒发对亲人温暖关爱的深切怀念。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奈何愁兮愁无聊。恒恻恻兮心若抽。愁奈何兮悲思多。情郁结兮不可化”,诗人以直抒胸臆的方式,将心中的愁苦毫无保留地倾泻而出。“奈何愁兮愁无聊”,两个“愁”字连用,生动地传达出他被忧愁所困,内心极度烦闷且无所适从的状态。“恒恻恻兮心若抽”,用“心若抽”这一形象的比喻,将内心的痛苦比作被拉扯、抽离,深刻地展现出他悲痛之深。第三句“愁奈何兮悲思多”,通过词序的调整,在重复中强化了愁绪的表达,进一步强调了悲思的繁多。“情郁结兮不可化”则表明这种愁苦和悲伤如郁结的硬块,难以化解,奠定了全诗凄惨悲切的基调。“奄失恃兮孤茕茕。内自悼兮啼失声。思报德兮邈已绝。感鞠育兮情剥裂”,这四句点明了诗人悲痛的根源。“奄失恃”三字,简洁而有力地写出了他突然失去母兄依靠的残酷现实,从此陷入“孤茕茕”的孤独境地。他在内心深处哀悼亲人,悲痛到极致时甚至“啼失声”。从伦理道德和情感层面,他深知自己再也无法报答母兄的养育之恩,这种无法回报的遗憾和愧疚,让他的心如同被撕裂一般,痛苦万分,生动地描绘出了丧亲之痛的强烈与深刻。“嗟母兄兮永潜藏。想形容兮内摧伤。感阳春兮思慈亲。欲一见兮路无因”,诗人从生死相隔的角度,抒发了对母兄深深的思念和无法相见的悲痛。“永潜藏”意味着与母兄阴阳两隔,他们永远地沉睡在了另一个世界。每当想起母兄的音容笑貌,诗人便“内摧伤”,内心遭受着巨大的痛苦。“感阳春兮思慈亲”,以“阳春”比喻母兄的慈爱,同时“阳春”也成为触发他思念之情的媒介,一语双关。然而,“欲一见兮路无因”,无论他多么渴望与亲人相见,却都无法实现,这种绝望的悲哀,让他的内心饱受煎熬。“望南山兮发哀叹。感机杖兮涕汍澜。念畴昔兮母兄在。心逸豫兮寿四海”,诗人借景抒情,由“望南山”引发感慨。人们常以“寿比南山”祝愿亲人长寿,可如今南山依旧,母兄却已不在,怎不让人哀叹。家中遗留的几案、手杖等物品,每一件都承载着与母兄相处的回忆,看到这些,诗人“涕汍澜”,泪水止不住地流淌。回忆往昔,母兄健在时,他曾希望他们能够长寿安康,“心逸豫兮寿四海”,但残酷的现实却将这份美好的愿望击碎,只留下无尽的愁苦和悲思。“忽已逝兮不可追。心穷约兮但有悲。上空堂兮廓无依。覩遗物兮心崩摧”,这四句从人去堂空、睹物思人的角度,进一步刻画了诗人的悲痛。亲人的离去如此突然,“忽已逝兮不可追”,让他感到无比的失落和无奈。走进空荡荡的厅堂,“廓无依”的环境让他倍感孤独,而看到母兄遗留的物品,更是“心崩摧”,内心的痛苦达到了极点。“中夜悲兮当告谁。独收泪兮抱哀戚。日远迈兮思予心。恋所生兮泪流襟”,从时间的维度,诗人描绘了自己在深夜因思念而痛苦不堪的情景。在寂静的深夜,他的悲伤无人可诉,“中夜悲兮当告谁”,只能独自擦干眼泪,“抱哀戚”。随着时间的流逝,“日远迈兮”,他对亲人的思念却愈发浓烈,“恋所生兮泪流襟”,对亲人的眷恋让他常常泪流满面。“慈母没兮谁与骄。顾自怜兮心忉忉”,诗人回忆起母兄的骄宠,如他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所说“母兄见骄,不涉经学”,母兄的宠爱塑造了他的性格。而如今慈母已去,无人再容他撒娇,他只能在孤独中“顾自怜兮心忉忉”,内心充满了忧愁和哀伤。诗的结尾“诉苍天兮天不闻。泪如雨兮叹成云。欲弃忧兮寻复来。痛殷殷兮不可裁”,诗人向苍天倾诉痛苦却得不到回应,“泪如雨兮叹成云”,他的泪水和叹息都无法减轻内心的痛苦。想要抛开忧愁,可忧愁却如影随形,“欲弃忧兮寻复来”,这份痛苦“殷殷”不绝,在无尽的悲恸中结束全诗,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 作品点评
以诗寄哀,往往是心绪渐平后的深沉表达。这首悼念亲人的诗作,深刻展现出诗人在悲痛沉淀后,那份绵延不绝、难以释怀的悲愁。
上一篇:汉·秦嘉《述婚诗(其一)》
下一篇:汉·刘彻《柏梁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