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鸾匿景曜":双鸾藏匿了阳光下的身影,
# 景曜:阳光下的影子。,鸾:传说中的神灵之鸟。
"戢翼太山崖":在泰山的悬崖上收敛起羽翼。
"抗首漱朝露":抬起头饮朝露,
# 漱:或作“嗽”。解作漱口,或解作吸吮。
"晞阳振羽仪":沐浴着阳光振动着整洁的羽毛。
# 羽仪:表示羽毛整洁美丽。,晞阳:刚刚升起的太阳,或解晞为晒、沐浴。
"长鸣戏云中":有时在云中嬉戏长鸣,
"时下息兰池":有时降落兰池休息。
"自谓绝尘埃":它们自以为已经超尘绝俗,
"终始永不亏":终始相伴,永不分离。
"何意世多艰":何曾料到,世道艰难,
"虞人来我维":虞人早已在算计。
# 维:或作“疑”。,虞人:古官名。掌管山泽。
"云网塞四区":如云的罗网布满四面八方,
"高罗正参差":上下参差,四面成围。
"奋迅势不便":奋力飞往罗网外却被阻隔,
"六翮无所施":一身羽毛无所施为。
# 翮:羽毛。
"隐姿就长缨":雌鸾束翅就擒,
"卒为时所羁":终于被时世束缚。
"单雄翩独逝":雄鸾独自逃离,
"哀吟伤生离":哀伤生离,鸣声凄凄。
"徘徊恋俦侣":徘徊难去,眷恋不已,
"慷慨高山陂":高山上回荡着慷慨悲啼。
"鸟尽良弓藏":飞鸟网尽,良弓收起,
"谋极身必危":谋划已极,身必遭危。
"吉凶虽在己":虽说吉凶悔吝多在自己,
"世路多崄巇":可是世道何其险恶。
# 崄巇:同“险巇”,意为险阻。
"安得反初服":如何能遂我初服,
# 初服:未出仕人世时的装束。
"抱玉宝六奇":不离不弃,持守身心,宝藏智慧。
# 六奇:指才学智慧。,抱玉:喻自珍自爱。
"逍遥游太清":逍遥自在,遨游天地,
"携手长相随":与知音伴侣携手相随。
三国时曹魏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
嵇康(223?~262?),三国时曹魏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字叔夜,谯郡铚(今安徽宿州)人。官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嵇康与阮籍、山涛、向秀等有“竹林七贤”之称。其文“思想新颖,往往与古时旧说反对”。诗长于四言,风格清峻。所撰《声无哀乐论》意在否定当时统治者推行的礼乐教化思想。善鼓琴,以弹《广陵散》著名,并曾作《琴赋》,对琴的奏法和表现力,作了细致而生动的描写。在哲学上,他认为“元气陶铄,众生禀焉”,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说。代表作品有《明胆论》《与山巨源绝交书》《赠兄秀才从军》《幽愤诗》等。著有《嵇中散集》。今人有《嵇康集校注》。
1. 分段赏析
第一段:“双鸾匿景曜”至“终始永不亏”此段以“双鸾”起兴,暗喻诗人与其兄嵇喜的亲密关系和高洁志向。双鸾隐匿于泰山之巅,饮朝露、沐阳光,象征兄弟二人超脱尘俗、向往自然的生活理想。“长鸣戏云中”展现逍遥之态,“自谓绝尘埃”则凸显其自守高洁、不染俗世的决心。诗人通过鸾鸟的意象,将兄弟情谊与理想人格融为一体,语言清丽,意境高远。第二段:“何意世多艰”至“卒为时所羁”此段笔锋陡转,揭露现实的险恶。“虞人”(猎人)象征世俗权力的压迫,“云网”“高罗”喻指政治罗网密布,暗喻司马氏集团对士人的禁锢。双鸾奋力挣扎却“六翮无所施”,隐喻嵇康兄弟在乱世中无法施展才华的困境。“隐姿就长缨”以鸾鸟被迫受缚,影射嵇喜被迫从军的无奈,也暗含对士人屈从现实的批判。此段情感由超然转为沉痛,对比强烈。第三段:“单雄翩独逝”至“世路多崄巇”此段聚焦“单雄”离群后的哀伤,借孤鸾哀鸣抒发生离死别之痛。“徘徊恋俦侣”呼应前文双鸾相伴的和谐,反衬现实分离的残酷。“鸟尽良弓藏”化用典故,警示功成身退之理,暗喻政治斗争中谋士的悲剧命运。“世路多崄巇”直指仕途险恶,既是对嵇喜的劝诫,亦是对时代的控诉,情感悲慨而充满哲思。第四段:“安得反初服”至“携手长相随”末段以归隐之愿作结,呼应开篇的超然理想。“反初服”象征摒弃世俗束缚,回归本真;“抱玉宝六奇”暗含怀才不遇的愤懑。“逍遥游太清”化用庄子意象,表达对自由境界的终极向往,“携手长相随”则寄托与兄长共隐的深情。全段语言洒脱,情感由悲转达,展现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