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鷃擅蒿林":小鷃鸟独占着蒿草丛生的树林,
"仰笑神凤飞":仰头嘲笑神凤高飞。
"坎井蝤蛙宅":土井是蛤蟆居住的地方,
"神龟安所归":神龟又能归向何处呢。
"恨自用身拙":遗憾自己处世笨拙,
"任意多永思":随意而为却常引发深深的思考。
"远实与世殊":我的志趣确实与世俗不同,
"义誉非所希":道义和荣誉并非我所追求。
"往事既已谬":过去的事已然失误,
"来者犹可追":未来的事还可以补救。
"何为人事间":何必置身于人事纷争中。
"自令心不夷":让自己内心不得安宁。
"慷慨思古人":感慨地追思古代的贤人。
"梦想见容辉":梦中都渴望见到他们的容颜。
"愿与知己遇":希望能遇到知己,
"舒愤启幽微":倾诉愤懑,阐发幽微的思想。
"岩穴多隐逸":山林中有许多隐士,
"轻举求吾师":我要轻身前往寻求我的老师。
"晨登箕山巅":清晨登上箕山之巅。
"日夕不知饥":从早到晚都不觉得饥饿。
"玄居养营魄":幽居能滋养我的身心。
"千载长自绥":千年都能自在安乐。
三国时曹魏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
嵇康(223?~262?),三国时曹魏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字叔夜,谯郡铚(今安徽宿州)人。官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嵇康与阮籍、山涛、向秀等有“竹林七贤”之称。其文“思想新颖,往往与古时旧说反对”。诗长于四言,风格清峻。所撰《声无哀乐论》意在否定当时统治者推行的礼乐教化思想。善鼓琴,以弹《广陵散》著名,并曾作《琴赋》,对琴的奏法和表现力,作了细致而生动的描写。在哲学上,他认为“元气陶铄,众生禀焉”,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说。代表作品有《明胆论》《与山巨源绝交书》《赠兄秀才从军》《幽愤诗》等。著有《嵇中散集》。今人有《嵇康集校注》。
1. 分段赏析
“斥鴳擅蒿林,仰笑神凤飞。坎井蝤蛙宅,神龟安所归”,诗人以斥鴳占据蒿林却嘲笑神凤高飞,以及坎井是蛤蟆居所,神龟无处可归作比。斥鴳与神凤、坎井蛙与神龟,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世俗的狭隘与高远志向的冲突,暗示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对高远境界的向往。“恨自用身拙,任意多永思。远实与世殊,义誉非所希。往事既已谬,来者犹可追。何为人事间,自令心不夷”,嵇康感慨自己处世笨拙,任由心意行事常引发深思。表明自己的志趣与世俗不同,不追求道义荣誉。反思过去已犯错,又觉未来可补救,质疑自己为何陷入人事纷争让内心不安,抒发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自身行为的思考。“慷慨思古人,梦想见容辉。愿与知己遇,舒愤启幽微。岩穴多隐逸,轻举求吾师。晨登箕山巅,日夕不知饥。玄居养营魄,千载长自绥”,诗人追思古代贤人,渴望在梦中见到他们风采。希望遇到知己倾诉愤懑、阐发幽微思想。继而向往山林中有许多隐士的生活,愿轻身前往求师问道。想象自己清晨登上箕山巅,整日不感饥饿,幽居能滋养身心,千年自在安乐,充分展现对隐逸生活的憧憬与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
上一篇:汉·嵇康《六言诗十首 其七》
下一篇:汉·班固《论功歌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