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án
shī
shí
shǒu
shí

朝代:汉作者:嵇康浏览量:2
huà
huà
yuè
chāo
yóu
qīng
xiāo
yún
gài
liù
lóng
piāo
piāo
zuǒ
pèi
jiāo
guì
yòu
zhuì
lán
tiáo
líng
yáng
zàn
wáng
fèng
yáo
wǎn
luán
míng
shān
zhēn
rén
shì
yào
yǎng
shēng
dào
xiāo
yáo

译文

飞升到华山之巅,畅游在天空之中。云层如车盖般轻轻飘动,六条神龙驾车飘摇前行。左边栽种着花椒和桂树,右边点缀着兰花的嫩芽。太阳神在道路上赞颂引路,仙人的使者手持符节侍奉左右。秀丽婉转的名山大川,正是得道真人汇聚之地。主张万物平等养生之道,与自然之道逍遥共处。

逐句剖析

"羽化华岳":飞升到华山之巅,

"超游清霄":畅游在天空之中。

"云盖习习":云层如车盖般轻轻飘动,

"六龙飘飘":六条神龙驾车飘摇前行。

"左配椒桂":左边栽种着花椒和桂树,

"右缀兰苕":右边点缀着兰花的嫩芽。

"凌阳赞路":太阳神在道路上赞颂引路,

"王子奉轺":仙人的使者手持符节侍奉左右。

"婉娈名山":秀丽婉转的名山大川,

"真人是要":正是得道真人汇聚之地。

"齐物养生":主张万物平等养生之道,

"与道逍遥":与自然之道逍遥共处。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四言诗十一首(其十)》是曹魏时期嵇康创作的四言诗。此诗开篇描绘诗人羽化成仙,在华山之巅超脱尘世,畅游于清霄之上的情景,“云盖习习,六龙飘飘”营造出空灵、奇幻的氛围,展现仙界的高远与缥缈。接着“左配椒桂,右缀兰苕”,以佩戴椒桂、兰苕等香草,暗示自身品德的高洁。随后提及“凌阳赞路,王子奉轺”,通过神话人物凌阳、王子为自己开路、驾车,进一步渲染游仙的神秘与庄重。诗人眷恋名山,渴望与真人相交,表达对超凡境界的向往。结尾“齐物养生,与道逍遥”则点明主旨,阐述了顺应自然、齐同万物以养生,从而与道合一、逍遥自在的道家理念。全诗词句简洁却想象瑰丽,借游仙的场景,体现了嵇康对道家思想的深刻理解与追求,以及他超脱世俗、向往自由的精神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三国时曹魏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

嵇康(223?~262?),三国时曹魏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字叔夜,谯郡铚(今安徽宿州)人。官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嵇康与阮籍、山涛、向秀等有“竹林七贤”之称。其文“思想新颖,往往与古时旧说反对”。诗长于四言,风格清峻。所撰《声无哀乐论》意在否定当时统治者推行的礼乐教化思想。善鼓琴,以弹《广陵散》著名,并曾作《琴赋》,对琴的奏法和表现力,作了细致而生动的描写。在哲学上,他认为“元气陶铄,众生禀焉”,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说。代表作品有《明胆论》《与山巨源绝交书》《赠兄秀才从军》《幽愤诗》等。著有《嵇中散集》。今人有《嵇康集校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羽化华岳,超游清霄”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华山之巅羽化成仙,超脱尘世,畅游于清霄之上的奇幻情景。“羽化”一词生动地展现出仙人轻盈飞升的姿态,暗示诗人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华岳”点明地点,为这一奇幻场景赋予了现实依托;“超游”突出了诗人超脱尘世的自由感,“清霄”则营造出一种高远、澄澈的氛围,奠定了全诗空灵、缥缈的基调。“云盖习习,六龙飘飘”两句是对仙界景象的进一步描写。“云盖”指的是由云朵组成的车盖,“习习”形容云盖随风轻轻飘动的样子,给人一种轻柔、灵动之感;“六龙”在古代神话中常被视为仙人驾车的神兽,“飘飘”描绘出六龙驾驭着车驾在空中自由飘荡的姿态。这两句通过对云盖、六龙的描写,进一步渲染出仙界的神奇与美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幻的仙境之中。“左配椒桂,右缀兰苕”两句中,诗人以佩戴椒桂、兰苕等香草来暗示自身品德的高洁。“椒桂”是两种具有浓郁香气的植物,常被古人视为美好品德的象征;“兰苕”则是兰花与苇花,同样代表着高雅与纯洁。诗人通过对自身装饰的描写,将外在的香草与内在的品德相联系,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高尚品德的追求与坚守。“凌阳赞路,王子奉轺”两句引入了神话人物,进一步渲染游仙的神秘与庄重氛围。“凌阳”即凌阳子明,传说中的仙人;“赞路”意为引导道路;“王子”指王子乔,也是神话中的仙人;“奉轺”表示驾着轻便的马车。这两句诗描绘了凌阳子明为诗人引导道路,王子乔为诗人驾车的场景,突显了诗人在仙界的尊贵地位,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超凡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婉娈名山,真人是要”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名山的眷恋以及对与真人相交的渴望。“婉娈”形容眷恋、爱慕的样子,体现了诗人对名山美景的喜爱与留恋;“真人”在道家思想中是指达到了极高境界的仙人,“是要”强调了与真人相交的重要性。这两句诗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超凡境界的向往,表明诗人希望通过与真人交往,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齐物养生,与道逍遥”两句点明了全诗的主旨。“齐物”是庄子的重要思想,主张万物齐一,消除事物之间的差别;“养生”则强调顺应自然,保养身心。诗人认为,只有通过齐同万物、顺应自然来养生,才能达到与道合一、逍遥自在的境界。这两句诗将游仙的奇幻场景与道家的哲学思想相结合,使全诗不仅具有浪漫的艺术魅力,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汉·秦嘉《诗》

下一篇: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