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马非凡马":这匹马不像是人间的凡马,
# 非:不是。,此马:这匹马。
"房星本是星":似乎是天上的房星下凡。
# 房星本是星:星名,二十八宿之一。本是星:一作“是本星”,一作“本是精”。《瑞应图》说:“马为房星之精。”古人迷信,认为地下非凡的人或物与天上的星宿相应,称马对应的星宿为房星,故言“房星是本星”。
"向前敲瘦骨":它看上去瘦骨磷峋,可你如果上前去敲一敲它的瘦骨,
# 瘦骨:清瘦的骨头。,向前:走过去。
"犹自带铜声":好像还能听见铮铮的铜声。
# 铜声:铜器发出的声音,这里形容马骨的坚劲。薛综注张衡《东京赋》“天马半汉”:“天马,即铜马。”,犹:还。
中唐著名诗人,“诗鬼”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仕途偃蹇,仅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不应进士科考试。世称李昌谷、李长吉。后世称李贺为“诗鬼”,其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李贺的诗长于乐府,多表现人生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诗境,在中唐时代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代表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秦王饮酒》等。有《昌谷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马诗二十三首(其四)》既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诗。借马抒怀,主题聚焦于对人才境遇的隐喻与自况。全诗以物写人,含蓄批判社会对贤才的漠视,语言冷峭凝练,托物言志浑然一体。
2. 写作手法
开门见山:“此马非凡马”一句,以判断句式直接点明诗歌的核心对象——一匹超凡脱俗的骏马。这种开篇方式摒弃了传统咏物诗的迂回铺垫,瞬间将读者的注意力聚焦于“非凡马”的特质上。
3. 分段赏析
首句“此马非凡马”开门见山,以直白凝练的语言肯定所咏之马绝非凡俗之辈,直接点明诗歌的核心意象。起句虽无华丽辞藻修饰,看似平直质朴,却以斩钉截铁的判断奠定全诗基调,为后续描写张本——不事铺陈的直言,反显诗人对“非凡马”特质的强调与自信,看似平淡却暗含骨力。次句“房星本是星”初观似与首句意旨重复,但若结合《晋书・天文志》中“房星为天马,主车驾,房星明则王者明”的记载,便知此句另藏深意。诗人借“房星”这一天象概念,将马的本源归诸星宿,既坐实首句“非凡马”的神异属性,更以星宿与王者的关联形成隐喻:马的命运与“王者明”直接相关,若良马困于凡俗,则暗指当下王者不明、贤才不遇的现实。这种以天文典故曲折寄意的手法,使诗句在字面重复下暗含逻辑递进,从单纯的物象判断深化为对现实政治的隐喻,言近而旨远。三、四句“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聚焦马的形态与内质,以具体可感的细节绘形写神。“瘦骨”勾勒出马的外在形象:骨瘦嶙峋,显见其处境困顿、备受摧残;“敲”字则形成动作介入,引出“铜声”这一听觉意象——敲击瘦骨却发出金属般清越之声,既与“瘦骨”形成视觉与听觉的鲜明反差,又以“铜声”象征马内在的坚韧与精良素质。诗人不直接倾诉情感,而是通过“瘦骨”与“铜声”的矛盾统一,将马虽处逆境却筋骨坚劲的特质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以形写神、虚实相生的手法,使抽象的“素质”转化为可感知的物象,既塑造出卓然不群的马的形象,又暗合诗人自身怀才不遇却坚守品格的精神境界,最终在物我交融中形成“状马而实自状”的深远意境,婉曲传递出郁愤而不屈的情感内核。
4. 作品点评
《马诗二十三首(其四)》诗人以马自喻,借马的骨瘦形销、境遇悲惨,展现自身怀才不遇、困顿失意的处境。看似咏马,实则借物抒怀,将满腔的愤懑与不甘,含蓄委婉地融入字里行间。
# 下应天驷,则骨气自尔不凡。瘦骨寒峭,敲之犹带铜声。总以自形其刚坚耳。
清方世举《昌谷集注》
# 自喻王孙本天潢也。下二句言《相马经》但言隅目高匡等相,犹是皮毛。支遁之畜马,以为爱其神骇,亦属外观。毕竟当得其内美,骨作铜声,即“牝马之贞”之理(首句下)。
清姚文燮《李长吉诗集批注》
上一篇:唐·张籍《成都曲》
下一篇:唐·杜荀鹤《春宫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