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ìn
ān
wáng
shī

朝代:唐作者:高适浏览量:1
yún
xuān
huáng
dài
xīng
gāo
tài
bái
nián
miào
táng
shàng
zhì
zhōng
quán
pán
shí
fān
wéi
shēng
tán
yuè
xiān
guó
zhāng
róng
yìn
shòu
gōng
guì
diāo
chán
shàn
jīng
shēn
shū
zhōng
shàng
xuán
jiǎn
tóng
guāng
chǒng
jiàn
měi
zhēn
jiān
shèng
zuò
xióng
guǎng
广
shī
zhēn
qián
léi
tíng
xiào
jīng
pèi
yíng
lián
huá
shěng
zhēng
qún
shuāng
tái
èr
xián
gōng
wàng
yuǎn
céng
shì
mào
cái
qiān
bìng
bǐng
tāo
qián
shù
jiān
gāi
hàn
yán
lín
xiàng
chén
xiàn
bǎi
liáng
piān
zhèn
dēng
liáo
diàn
chuāng
jīn
ruán
fēi
héng
hǎi
fàn
lóu
chuán
běi
shēng
mài
dōng
zhēng
zhuān
jiǎng
róng
xuān
zhuō
涿
liào
jìng
yán
jūn
shì
chí
sān
lüè
bīng
róng
jiǔ
tiān
zhāo
zhān
shòu
yuè
shí
tīng
yǎn
xuán
fēng
shā
cháng
chéng
xuě
biān
yún
duān
lín
jié
shí
yǐn
cháo
xiǎn
chōng
gāo
dǒu
hán
kōng
zhù
cǎi
zhān
gōng
xuán
yuè
yìn
bái
láng
chuān
shù
suí
jiāo
tài
cāng
shēng
jiě
dào
xuán
jiāo
zēng
xiàng
wàn
jué
fēng
yān
guān
sài
hóng
鸿
xūn
zhù
jīng
huá
jiǎ
quán
luò
méi
héng
chuī
hòu
chūn
kǎi
qián
zhí
dào
cháng
jiān
wēi
cái
juān
chéng
tóu
shàng
rán
zuò
tóng
yuán
shū
néng
shī
fěi
zhòng
xuān
yún
xiāo
wàng
kōng
yǎng
shén
xiān
kāi
yuán
èr
shí
nián
guó
jiā
yǒu
shì
lín
zhào
shàng
shū
xìn
ān
wáng
zǒng
róng
shí
kǎo
gōng
láng
zhōng
wáng
gōng
xūn
láng
zhōng
liú
gōng
zhǔ
láng
zhōng
wèi
gōng
shì
shǐ
gōng
jiān
chá
shǐ
cuī
gōng
xián
zài
shī
sòng
měi
shù
gōng
jiàn
fán
sān
shí
yùn

译文

以云纪事的轩辕黄帝时代,太白星高悬的年份。朝廷商议征讨的上策,幕府掌控军事的中枢大权。像巨石般稳固藩篱,登上将坛先举行礼乐仪式。国家制度使印绶荣耀,官员服饰以貂蝉为贵。喜爱善事彰显深厚品德,献出忠诚感通上天。像剪桐封弟般蒙受皇帝恩宠,题剑以赞美其忠贞坚定。皇帝的福运和宏伟谋略广大,军队秉持正义且武德虔诚。军队出发如雷霆,七校齐发,五营的旌旗相连。中央官署征召众多贤才,御史台推举两位贤能之人。岂是因为他们声望高,而是他们本就是秀才升迁。他们都掌握军事韬略,又兼备文学才华。皇帝希望将领们像麒麟阁功臣一样留名,臣子们献上柏梁体的诗篇颂美。佩玉振动登上辽东之地,敲击金钲经过蓟地的边缘。渡过黄河快速传递军事文书,横渡大海乘坐楼船。北伐的声威更加宏大,东征专心致力于战事。在涿野喧闹地讲习武事,在居延冷静地分析敌情。军队保持着《三略》的军势,兵戎仿佛从天而降。早晨看着将领受皇帝授钺出征,时常听闻军队凯旋收兵。在大漠的风沙之中,在长城的雨雪旁边。在云端临近碣石山,在波涛边际隐约看到朝鲜。夜晚营垒冲向高空星辰,寒冷天空中彩色旌旗停驻。靠着弓箭面对玄兔郡的月亮,在白狼川饮马。万物随着太平而昌盛,百姓从困境中解脱。四方郊野增添新气象,万里之地没有战争烽烟。关塞之地显著立下大功,京城之中建有众多豪宅。吹奏《梅花落》之后,春色在凯歌之前到来。正直之道常能兼济天下,我微小的才能却被抛弃。寄人篱下之事确实已过去,投笔从戎的想法仍让我悲伤。我像元淑一样作赋,作诗却不像仲宣那样好。高远的云霄不可仰望,只能白白仰望如神仙般的贤才。开元二十年,国家在林胡地区有事,皇帝下诏让礼部尚书信安王总领军队大规模行动。当时考功郎中王公、司勋郎中刘公、主客郎中魏公、侍御史李公、监察御史崔公都在幕府中,诗人写诗来赞颂这些公侯。这些内容体现在诗中,一共三十韵。

逐句剖析

"云纪轩皇代":以云纪事的轩辕黄帝时代,

# 轩皇:即黄帝轩辕氏。此处以黄帝清明时代指称大唐盛世。,云纪:传说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简文帝《七励》:“鸟变龙工,凤书云纪。”

"星高太白年":太白星高悬的年份。

# 太白:星名,即金星,又名启明、长庚。古代星象家以为太白星主杀伐,故多以喻兵戎。此处比喻李袆将星高照,出征必将告捷。

"庙堂咨上策":朝廷商议征讨的上策,

# 咨:《尔雅·释诂》:“咨,谋也。”敦煌选本作“资”。

"幕府制中权":幕府掌控军事的中枢大权。

# 中权:谓中军制定谋略。《左传·宣公十二年》:“前茅虑无,中权,后劲。”杜预注:“中军制谋,后以精兵为殿。”

"盘石藩维固":像巨石般稳固藩篱,

# 藩维:《诗经·大雅·板》:“价人维藩。”郑笺:“王当用公卿诸侯及宗室之贵者为藩屏。”后以“藩维”指藩国。此处指李祎封王,可为朝廷藩屏。,盘石:指封藩宗室。曹冏《六代论》:“汉鉴秦之失,封植子弟,及诸吕擅权,图危刘氏,而天下所以不能倾动,百姓所以不易心者徒以诸侯强大,盘石胶固。”

"升坛礼乐先":登上将坛先举行礼乐仪式。

# 礼乐先:古时命将,以知诗明礼为首要条件。《左传·僖公二十七年》载:晋文公欲选三军元帅,赵衰曰:“邵毅可。臣亟闻其言矣,说礼乐而敦《诗》《书》。《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德义,利之本也。《夏书》曰:“赋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君其试之。”于是晋文公以郤觳将中军。此处赞美信安王兼有文韬武略。,升坛:指拜将。《汉书·高帝纪》:“汉王斋戒设坛场,拜韩信为大将军。”注:“筑土而高为坛,除地为场。”

"国章荣印绶":国家制度使印绶荣耀,

# 印绶: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国章:国之礼仪典章。

"公服贵貂蝉":官员服饰以貂蝉为贵。

# 公服贵貂蝉:以上两句赞信安王地位显贵。公服:官吏的制服。貂蝉:貂尾和附蝉,古代为侍中、常侍等贵近之臣的冠饰。《后汉书·舆服志下》:“侍中、中常侍加黄金珰,附蝉为文,貂尾为饰,谓之‘赵惠文冠’。”

"乐善旌深德":喜爱善事彰显深厚品德,

"输忠格上玄":献出忠诚感通上天。

# 输忠格上玄:此二句赞信安王乐善好施,忠义感天。格上玄:感通上天。《尚书·说命》:“格于皇天。”

"剪桐光宠锡":像剪桐封弟般蒙受皇帝恩宠,

# 剪桐:分封之意。《吕氏春秋·重言》:“成王与唐叔虞燕居援梧以为珪,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女。’叔虞喜,以告周公。周公以请天子其封虞邪?成王曰:余一人与虞戏也。周公对曰:“臣闻之天子无戏言。天子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于是遂封叔虞于晋。”

"题剑美贞坚":题剑以赞美其忠贞坚定。

# 题剑:谓题剑表德。《后汉书·韩棱传》:“(韩棱)为尚书令,与仆射郅寿、尚书陈宠,同时俱以才能称。肃宗尝赐诸尚书剑,唯此三人特以宝剑,自手署其名曰:‘韩棱楚龙渊,郅寿蜀汉文,陈宠济南椎成。’时论者为之说:以棱渊深有谋,故得龙渊;寿明达有文章,故得汉文;宠敦朴,善不见外,故得椎成。”后遂以“题剑”表示君主对臣子的特殊恩宠。

"圣祚雄图广":皇帝的福运和宏伟谋略广大,

# 圣祚:指皇帝。敦煌选本作“圣作”,误。

"师贞武德虔":军队秉持正义且武德虔诚。

# 师贞:谓用兵之道,利于得正。《周易·师卦》:“师贞,丈人,吉,无咎。”孔颖达疏:“师,众也贞,正也。丈人,谓严庄尊重之人。言为师之正,唯得严庄丈人监临主领,乃得吉无咎。若不得丈人监临之,众不畏惧,不能齐众,必有咎害。”

"雷霆七校发":军队出发如雷霆,七校齐发,

# 七校:指汉代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虎贲七校尉。《汉书·刑法志》:“至武帝平百粤,内增七校。”颜师古注引晋灼曰:“《百官表》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凡八校尉。胡骑不常置,故此言七也。”一说中垒校尉掌北军垒门,不领兵,不在七校之列见沈钦韩《汉书疏证》。后泛称各军将领。

"旌旆五营连":五营的旌旗相连。

# 五营:指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校尉所领部队。《后汉书·顺帝纪》:“调五营弩师,郡举五A,令教习战射”李贤注:“五营,五校也。谓长水、步兵、射声、屯骑、越骑等五校尉也。”此处泛指诸军营。

"华省征群乂":中央官署征召众多贤才,

# 华省:指清贵者的官署。唐代官署有尚书、门下、中书、秘书、殿中、内侍六省。群乂:指王、刘、魏、李、崔等能够安邦定国之士。

"霜台举二贤":御史台推举两位贤能之人。

# 二贤:指在御史台任职的李公和崔公。,霜台:御史台的别称。御史职司弹劾,为风霜之任,故称。

"岂伊公望远":岂是因为他们声望高,

# 岂伊:犹岂,难道。伊,语中助词,无实义。《诗经·小雅·頍弁》:“岂伊异人,兄弟匪他。”公望:可与三公的职位相称的名望。《南史·谢举传》:“上曰:举非止历官已多,亦人伦仪表久著公望,怅恨未授之。”

"曾是茂才迁":而是他们本就是秀才升迁。

# 茂才:即秀才。因避汉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秀”为“茂”。《后汉书·黄琬传》:“旧制,光禄举三署郎,以高功久次才德尤异者为茂才四行。”此处指序中所言诸公均凭个人才能而升迁。

"并秉韬钤术":他们都掌握军事韬略,

# 并秉韬钤术:此二句赞美幕府诸公兼有文韬武略。韬钤:古代兵书《六韬》《玉钤篇》的合称。后因以泛指兵书。术:敦煌选本作“述”。翰墨筵:犹文席。谓诗文书画的聚会。

"兼该翰墨筵":又兼备文学才华。

"帝思麟阁像":皇帝希望将领们像麒麟阁功臣一样留名,

# 麟阁:即麒麟阁,汉代阁名,在未央宫中。汉宣帝时曾图画霍光等十一人之像于阁上,以表扬其功绩。后世遂以画像于麒麟阁表示功勋卓越。《汉书·苏武传》:“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凡十一人。”

"臣献柏梁篇":臣子们献上柏梁体的诗篇颂美。

# 柏梁篇:相传汉武帝在柏梁台上和群臣共赋七言诗,人各一句,每句用韵,后人谓此体为柏梁体。《三辅黄图·台榭》:“柏梁台,武帝元鼎二年春起此台,在长安城中北门内。”后泛指应制之作。

"振玉登辽甸":佩玉振动登上辽东之地,

# 辽甸:辽地的郊野,为唐与奚、契丹交战之地。,振玉:美玉受撞击震动的声音。《后汉书·樊准传》:“朝多皤皤之良,华首之老。每宴会,则论难衎衎,共求政化。详览群言,响如振玉。”

"摐金历蓟壖":敲击金钲经过蓟地的边缘。

# 蓟壖:指蓟州的原野。壖,古同“堧”,城郭旁、宫殿庙宇外或河边的空地。,摐金:撞击金属乐器。

"度河飞羽檄":渡过黄河快速传递军事文书,

# 羽檄:古代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

"横海泛楼船":横渡大海乘坐楼船。

# 楼船:有楼的大船古代多用作战船。亦代指水军。

"北伐声逾迈":北伐的声威更加宏大,

# 逾迈:超越。

"东征务以专":东征专心致力于战事。

# 以:敦煌选本作“已”。

"讲戎喧涿野":在涿野喧闹地讲习武事,

# 涿野:《史记·五帝本纪》:“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涿,唐代范阳郡,治所在蓟县(今北京西南)。,讲戎:演武练兵。

"料敌静居延":在居延冷静地分析敌情。

# 居延:故边塞名,西汉太初三年(前102)强弩将军路博德筑居延塞,称“遮虏障”。后沿弱水岸筑长城接酒泉塞,遂成为历代屯兵设防重镇。后置居延县,为张掖郡都尉治所。故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东南。此处泛指信安王出塞所到北部边地。,料敌:估量、判断敌情。

"军势持三略":军队保持着《三略》的军势,

# 三略:古兵书名。相传为汉初黄石公所著,全书分上略、中略、下略。《隋书·经籍志三》有《黄石公三略》三卷,已佚。今存者为后人依托成书,收人《武经七书》中。亦以泛指兵书及作战的谋略。

"兵戎自九天":兵戎仿佛从天而降。

# 九天:天的最高处,传说古代天有九重。也作“九重天”“九霄”。,兵戎:敦煌选本作“兵威”。

"朝瞻授钺去":早晨看着将领受皇帝授钺出征,

# 授钺:古代大将出征,君主授以斧钺,表示授以兵权。

"时听偃戈旋":时常听闻军队凯旋收兵。

# 偃戈:放倒戈矛,以示休兵。

"大漠风沙里":在大漠的风沙之中,

"长城雨雪边":在长城的雨雪旁边。

"云端临碣石":在云端临近碣石山,

# 碣石:即碣石山,在今河北省昌黎县。

"波际隐朝鲜":在波涛边际隐约看到朝鲜。

# 隐:敦煌选本作“指”。

"夜壁冲高斗":夜晚营垒冲向高空星辰,

# 高斗:北斗。北斗居天中最高处,故称高斗。,冲:敦煌选本作“衔”。

"寒空驻彩旃":寒冷天空中彩色旌旗停驻。

# 彩旃:彩色的曲柄旗帜。

"倚弓玄兔月":靠着弓箭面对玄兔郡的月亮,

# 玄兔:指月亮。《文选·谢庄〈月赋〉》:“引玄兔于帝台,集素娥于后庭。”李周翰注:“玄兔,月也。月中有兔象,故以名焉说通“玄菟”,为汉武帝于朝鲜半岛所置四郡之一。后亦泛指边塞要地。

"饮马白狼川":在白狼川饮马。

# 白狼川:《水经注》卷十四,“辽水右会白狼水,水出右北平白狼县东南”杨守敬以为即大凌河,由今辽宁省凌源市经朝阳、锦州入辽东湾。

"庶物随交泰":万物随着太平而昌盛,

# 交泰:《周易·泰卦》:“天地交,泰。”王弼注:“泰者物大通之时也。”言天地之气融通,则万物各遂其生,故谓之泰。后以“交泰”指天地之气和祥,万物通泰。,庶物:万物。

"苍生解倒悬":百姓从困境中解脱。

# 解倒悬:比喻把受苦难的人民解救出来。倒悬,头朝下倒挂着。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敦煌选本乙“庶物”以下四句与“关塞”以下四句互倒。

"四郊增气象":四方郊野增添新气象,

"万里绝风烟":万里之地没有战争烽烟。

"关塞鸿勋著":关塞之地显著立下大功,

"京华甲第全":京城之中建有众多豪宅。

# 甲第:旧时豪门贵族的宅第。《史记·孝武本纪》:“赐列侯甲第僮千人。”裴骃集解引《汉书音义》:“有甲乙第次,故曰第。”

"落梅横吹后":吹奏《梅花落》之后,

# 落梅:即《梅花落》汉横吹曲名。《乐府诗集》卷二四:“《梅花落》,本笛中曲也。”

"春色凯歌前":春色在凯歌之前到来。

"直道常兼济":正直之道常能兼济天下,

# 兼济:谓使天下民众、万物咸受惠益。

"微才独弃捐":我微小的才能却被抛弃。

"曳裾诚已矣":寄人篱下之事确实已过去,

# 曳裾:即“曳裾王门”。《汉书·邹阳传》:“饰固陋之心,则何王之门不可曳长裾乎?”后以“曳裾王门”比喻在王侯权贵门下做食客。

"投笔尚凄然":投笔从戎的想法仍让我悲伤。

# 投笔:即投笔从戎。《后汉书·班超传》:“(班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立功西域,封定远侯。因以“投笔从戎”为弃文就武之典。

"作赋同元淑":我像元淑一样作赋,

# 元淑:一作元叔。指东汉辞赋家赵壹,字元叔。善为赋,有《刺世疾邪赋》《穷鸟赋》等传世。明活字本作“元淑”,误。

"能诗匪仲宣":作诗却不像仲宣那样好。

# 仲宣:指“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字仲宣。善诗赋,《三国志·王粲传》记王粲著诗赋论、议近60篇。有《七哀诗》《登楼赋》等传世。

"云霄不可望":高远的云霄不可仰望,

# 云霄:喻高位。

"空欲仰神仙":只能白白仰望如神仙般的贤才。

# 神仙:此处喻指高官,称赞幕府诸公。,仰:敦煌选本作“慕”。

"开元二十年":开元二十年,

"国家有事林胡":国家在林胡地区有事,

# 有事林胡:指征讨奚、契丹。林胡:古族名。战国时分布在今山西朔州市北及内蒙古自治区内。从事畜牧,精骑射。战国末为赵将李牧击败,遂归附于赵,《史记·匈奴列传》:“晋北有林胡、楼烦之戎,”司马贞索隐引如淳曰:“林胡即儋林,为李牧所灭也。”唐代借指奚、契丹等族。奚为东胡别种,大致生活在今内蒙古赤峰市以南,辽宁省朝阳市以西。唐贞观三年(629)来朝,此后数度入贡。契丹于唐高宗武德初年屡犯唐境,此后或战或和。开元十八年(730),契丹将领可突于弒其主李邵固,率国人并胁迫奚众投降东突厥。唐遣师征讨,征战连年,直至开元二十二年(734),可突于为张守珪所斩,オ结東了这场叛乱。开元二十年李祎率军东征正是这次平叛中的一场战斗。

"诏礼部尚书信安王总戎大举":皇帝下诏让礼部尚书信安王总领军队大规模行动。

# 总戎大举:率兵出征。开元二十年正月十ー日,唐玄宗以李祎为河东、河北行军副大总管,率兵进击奚、契丹。

"时考功郎中王公、司勋郎中刘公、主客郎中魏公、侍御史李公、监察御史崔公咸在幕府":当时考功郎中王公、司勋郎中刘公、主客郎中魏公、侍御史李公、监察御史崔公都在幕府中,

# 御史:敦煌选本无此二字。刘公、魏公、李公、崔公,皆名未详。,王公:名未详。教煌选本作“刘公”,无“司勋郎中刘公”六字。

"诗以颂美数公":诗人写诗来赞颂这些公侯。

"见于词":这些内容体现在诗中,

"凡三十韵":一共三十韵。

# 凡三十韵:明覆宋刻本无此四字,清抄本此四字作题下注。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信安王幕府诗》系唐代诗人高适所撰的一首五言排律。在这首诗中,高适以满怀热忱的笔触,高度颂扬了信安王李祎东征之举所蕴含的深远意义。与此同时,诗人巧妙借诗表意,流露出渴望得到援引赏识的真切意愿。整首诗长达三十韵,行文气势磅礴,如波澜壮阔之画卷,展现出宏大开阔的气象。其语言凝练精妙,尽显典雅之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南)人。安史之乱起,奔赴行在,历任淮南、西川节度使,封渤海县侯,终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或高渤海。高适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现实关怀。高适尤其擅写边塞军旅生活,所作边塞诗,对边地形势和士兵疾苦均有反映,《燕歌行》为其代表作。代表作品有《燕歌行》《塞上》《塞下曲》等。著有《高常侍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是高适于开元二十年(732)投刺信安王李祎的一首五言排律,奚与契丹发动叛乱,而信安王奉命出征平叛,此乃正义之战。高适怀着满腔热忱,在诗中高度赞颂了信安王李祎此次东征的非凡意义,同时,也委婉地表达出自己渴望得到信安王援引的心愿。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也是一首边塞诗。描绘了开元二十年信安王奉命征讨林胡,在幕府与诸多官员筹备军事的情景。体现了军队出征时的雄壮气势、塞外的艰苦环境与壮阔风光,表达了对信安王等将领的赞美,同时营造出诗人自己壮志难酬的落寞氛围。

2. 写作手法

照应:“华省徵群乂,霜台举二贤。岂伊公望远,曾是茂才迁。”照应序言。诗前序言提到“时考功郎中王公、司勋郎中刘公、主客郎中魏公、侍御史李公、监察御史崔公咸在幕府”,这几句诗中“华省徵群乂,霜台举二贤”表明中央官署征召众多贤才,御史台推举贤能,呼应了众多官员齐聚幕府这一背景,强调这些人是因才汇聚,回应序言中诸多贤才在幕府的情况,体现了照应手法。渲染:“大漠风沙里,长城雨雪边。云端临碣石,波际隐朝鲜。夜壁冲高斗,寒空驻彩旃。”渲染作战环境艰苦,通过描绘大漠风沙、长城雨雪、云端碣石、波际朝鲜以及夜晚高耸冲向星辰的营垒、寒空中停驻的彩色旌旗等景象,全方位地勾勒出塞外恶劣、艰苦且充满肃杀之气的作战环境,运用渲染手法,让读者深切感受到战争环境的艰难。

3. 分段赏析

开篇至“公服贵貂蝉”:交代背景,点明在开元二十年,国家对林胡用兵,信安王奉命总戎。从“云纪轩皇代,星高太白年”的宏大时代背景起笔,强调此次军事行动的重要性。接着写庙堂谋划、幕府掌权,以及信安王地位尊崇,“盘石藩维固,升坛礼乐先。国章荣印绶,公服贵貂蝉”,展现其肩负重任与身份高贵。“乐善旌深德”至“曾是茂才迁”:歌颂信安王乐善好施、忠诚于上,如“乐善旌深德,输忠格上玄”。并提及众多贤才汇聚幕府,“华省徵群乂,霜台举二贤。岂伊公望远,曾是茂才迁”,表明此次军事行动人才济济。“并秉韬钤术”至“时听偃戈旋”:描述军事行动,将领们兼具韬略与文采,“并秉韬钤术,兼该翰墨筵”。军队出征,“振玉登辽甸,摐金历蓟壖。度河飞羽檄,横海泛楼船”,行军路线广泛。“北伐声逾迈,东征务以专。讲戎喧涿野,料敌静居延”,展现作战的气势与谋略。最后期待军队凯旋,“朝瞻授钺去,时听偃戈旋”。“大漠风沙里”至“万里绝风烟”:描绘塞外风光,“大漠风沙里,长城雨雪边。云端临碣石,波际隐朝鲜”,展现边塞的荒凉与壮阔。战争胜利后,“庶物随交泰,苍生解倒悬。四郊增气象,万里绝风烟”,体现战争给国家和百姓带来的积极影响。“关塞鸿勋著”至结尾:写将领们立功受赏,“关塞鸿勋著,京华甲第全”。而诗人自叹怀才不遇,“直道常兼济,微才独弃捐。曳裾诚已矣,投笔尚悽然。作赋同元淑,能诗匪仲宣。云霄不可望,空欲仰神仙”,表达渴望建功却不得的无奈与悲伤。

4. 作品点评

整首诗共三十韵,气势恢宏壮阔,宛如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语言精致工巧、典雅庄重。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盛唐排律,杜外,右丞为冠,太白次之。常侍篇什空澹,不及王、李之秀丽豪爽,而《信安王幕府》三十韵,典重整齐,精工赡逸,特为高作,王、李所无也。又:凡排律起句,极宜冠裳雄浑,不得作小家语。唐人可法者……李白“独坐清天下,专征山海隅”,高适“云纪轩皇代,星高太平年”,此类最为得体。

明胡应麟《诗薮》

# 语语整策。

明陆时雍《唐诗镜》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岑参《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

下一篇:唐·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