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架残书隐":道长的书架上有残本隐约记载着仙的踪迹,
# 玉架:称道长的书架。
"金坛旧迹迷":金色的法坛遗迹谜一般地存在。
# 迹:一作路。
"牵花寻紫涧":顺着花蔓寻找蕴涵紫气的深涧,
# 涧:一作洞。
"步叶下清溪":踩着厚厚的落叶踏进清澈的溪流。
# 溪:同“谿”。,步叶:踩着树叶走。
"琼浆犹类乳":那里有如乳汁一般的玉液琼浆(钟乳),
# 琼浆:喻美酒。
"石髓尚如泥":和泥一般的石髓(石英一类的东西)。
# 石髓:石钟乳。
"自能成羽翼":我自己若能修成仙果,生成羽翼,
"何必仰云梯":又何必去仰仗那传说中的云梯呢。
# 仰:依靠。一作“俟”。
“初唐四杰”之首
王勃(650~676/684),唐代文学家。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孙,幼时即聪慧过人,六岁能写文章,九岁读颜师古注《汉书》并撰《指瑕》。他曾任虢州参军等职,因恃才傲物等原因历经波折。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也称“初唐四杰”,而王勃为“初唐四杰”之首。其诗长于五律,多思乡怀人、酬赠往还之作,风格清新流丽,代表诗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等。其文多为骈体,重辞采且有气势,以《滕王阁序》最为著名。有辑本《王子安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描绘了诗人在道观内,通过“玉架残书”“金坛旧迹”营造出隐逸与玄妙氛围,牵花寻涧、步叶下溪寻找仙境,想象仙境中琼浆、石髓的神奇美好,表达了诗人向往仙境、追求超脱尘世的心境,以及对个人奋斗力量的自信。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自能成羽翼,何必仰云梯”直接表达诗人对个人奋斗力量的信心和坚定。景物描写:“牵花寻紫涧,步叶下清谿。琼浆犹类乳,石髓尚如泥。”如用牵花寻紫涧、步叶下清谿,表现了诗人寻找仙境的过程,画面感极强。通过描写琼浆和石髓,传达了仙境的神奇和美好,令人向往不已。
3. 分段赏析
“玉架残书隐,金坛旧迹迷”两句营造氛围。“玉架残书”与“金坛旧迹”两个意象,勾勒出一个充满隐逸与玄妙之感的场景,让人仿若置身于神秘的仙境遗迹之中,引发对往昔仙人踪迹的遐想。“牵花寻紫涧,步叶下清溪”两句描写诗人寻找仙境的过程。诗人用“牵花”“步叶”这样生动的动作,展现出漫步自然、寻找紫色溪涧与清澈山谷的画面,极具动态感,仿佛读者能跟随诗人的脚步一同探索神秘仙境。“琼浆犹类乳,石髓尚如泥”两句描绘仙境事物。以“犹类乳”“尚如泥”来形容琼浆和石髓,将仙境中的神奇之物具象化,传达出仙境的神奇与美好,引发人们对仙境生活的向往。“自能成羽翼,何必仰云梯”两句直抒胸臆。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出只要自身努力,拥有足够能力(生出羽翼),便无需依赖外界助力(云梯),就能实现目标的观点,展现出对个人奋斗力量的坚定信心。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描绘了人们对仙境的向往与超脱尘世的追求,诗人借自然景色与神奇元素,勾勒出缥缈的仙境,抒发内心对仙境的憧憬。
上一篇:唐·柳宗元《登柳州峨山》
下一篇:唐·李峤《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