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kūn
lún
shǐ
使
zhě

朝代:唐作者:李贺浏览量:1
kūn
lún
shǐ
使
zhě
xiāo
mào
líng
yān
shù
shēng
chóu
jīn
pán
lín
yuán
máng
máng
shōu
lín
bèi
shàng
shí
wén
liè
qiú
lóng
lín
xià
hóng
zhī
zhé
chù
piān
shāng
wàn
guó
xīn
zhōng
tiān
jiǔ
gāo
míng
yuè

译文

西王母的神鸟,还没带回长生的信息,茂陵的烟树却已深染愁色。宫中的金盘仍在承接玉露,但茫茫的元气却收取不得。墓道上的石兽,背上早生裂纹,石雕虬龙的鳞片多半残缺。让天下人伤心的不是别处,是陵墓上长夜高悬的明月。

逐句剖析

"昆仑使者无消息":西王母的神鸟,还没带回长生的信息,

# 昆仑使者:指为西王母当信使刘青鸟。《山海经海内北经》载,西王母居昆仑山,有三只青鸟为她取食传信。又据《汉武故事》,西王母遣使见汉武帝,约期相会,武帝曾向西王母求不死之药。

"茂陵烟树生愁色":茂陵的烟树却已深染愁色。

# 愁色:凄愁暗淡的气氛。,烟树:云雾笼罩的繁茂树木。,茂陵: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在今陕西兴平县。

"金盘玉露自淋漓":宫中的金盘仍在承接玉露,

# 淋漓:指露珠沾湿或流滴的样子。,自:仍旧,依然。,金盘玉露:汉武帝晚年迷信神仙,在长安刘宫中筑台,上铸一尊金钢仙人,手捧铜盘,用以承接露水。按迷信说法这种露水掺和玉屑服用,可以长生。

"元气茫茫收不得":但茫茫的元气却收取不得。

# 元气:指天地间之精气。方士认为服吸它可长生不老。

"麒麟背上石文裂":墓道上的石兽,背上早生裂纹,

# 麒麟:古代传说中刘一种珍异祥瑞之兽。这里指陵墓前刘石麒麟。

"虬龙鳞下红枝折":石雕虬龙的鳞片多半残缺。

# 红枝:一作红肢,指虬龙之肢足而染有红色。,虬龙:传说中的无角龙。这里指寝殿丹漆柱上雕刻的龙。

"何处偏伤万国心":让天下人伤心的不是别处,

# 万国:即九州。指中国各地。

"中天夜久高明月":是陵墓上长夜高悬的明月。

# 中天:天中,指茂陵上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昆仑使者》为中唐诗人李贺于创作的七言古诗。彼时,唐朝由盛转衰,社会矛盾渐显。诗中,前四句写汉武帝苦盼昆仑使者求仙消息无果,自身已逝,金盘玉露亦难收元气,尽显求仙虚妄。后四句以武帝墓前石麒麟、石虬龙残损之景,烘托其征服万国雄心与求长生妄想皆成泡影。李贺善用神话典故,借古讽今,以奇幻想象与独特意象,如“昆仑使者”“金盘玉露”等,构建出虚幻又苍凉的情境。全诗节奏跌宕,情感沉郁,表面写汉武帝求仙失败,实则警示世人莫蹈求仙、好大喜功之覆辙,反映出李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对虚妄追求的批判,极具艺术感染力与思想深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著名诗人,“诗鬼”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仕途偃蹇,仅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不应进士科考试。世称李昌谷、李长吉。后世称李贺为“诗鬼”,其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李贺的诗长于乐府,多表现人生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诗境,在中唐时代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代表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秦王饮酒》等。有《昌谷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中唐时期,社会局势动荡,藩镇割据,唐宪宗李纯虽力图中兴,却妄想借助求仙问道实现长生。他听信、重用道人方士,效仿汉武帝派遣使臣出使昆仑,欲开通西域、广求珍异以得长生之法。李贺素有才名,仕途却坎坷不顺,空有报国之志却难施展。面对唐宪宗荒诞的求仙之举,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社会资源浪费、政治混乱等问题,李贺深感忧虑。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强烈的责任感,运用借古喻今之法,借汉武帝求仙无果的故事,创作《昆仑使者》一诗,意在讽刺唐宪宗的求仙妄想,委婉劝诫其莫要沉迷虚幻,应专注于治国理政,拯救时弊。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讽喻诗。诗中借汉武帝求仙无果的故事,呈现出汉武帝苦盼昆仑使者消息不得,最终葬身茂陵,墓前石兽残败等景象,表达了对帝王沉迷求仙、荒诞误国行为的辛辣讽刺,揭示了生老病死自然规律不可抗拒,以及长生不老想法的荒谬,展现出李贺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2. 写作手法

双关:“昆仑使者无消息,茂陵烟树生愁色。”起笔徐纡,“无消息”与“生愁色。相对,既把诗的背景追溯到神话传说之中,又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到汉武帝刘彻身上。

3. 分段赏析

首联“昆仑使者无消息,茂陵烟树生愁色”,起笔舒缓。“无消息”与“生愁色”相互映照,既将诗境引入神话传说,又把目光聚焦于汉武帝刘彻。纵汉武帝生前汲汲于长生,饮玉露、纳元气,最终仍魂归茂陵,与世长辞,鲜明彰显出人类难抗生老病死自然规律。颔联“金盘玉露自淋漓,元气茫茫收不得”,虽未着一“愁”字,愁绪却一脉相承。西王母青鸟未捎来长生讯息,此为一愁;金盘承接玉露,服食却未能换来长生,此为又一愁。愁意绵延,茂陵的破败之象,更是触目惊心。诗人借此暗示,最令人悲叹的,是茂陵上空高悬的明月,言外之意,汉武帝求长生之举不过徒劳。唐人常借汉事喻唐事,此诗对汉武帝的讽刺,实有现实指向。颈联“麒麟背上石文裂,虬龙鳞下红枝折”,形象揭示自然界万物皆在变化。麒麟巨石历经岁月会崩裂,宫柱虬龙雕刻终有一日会断折,有力凸显长生不老之想的荒诞,从中可窥见李贺朴素的唯物主义观念。尾联“何处偏伤万国心,中天夜久高明月”,明月高悬中天,历经长夜,它见证了汉武帝求长生未竟,也目睹着当今君王沉迷求仙而荒废国政。汉武帝虽有求仙之迷信,却也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新兴地主阶级杰出政治家,故而诗中亦流露出作者对其的惋惜之情。

4. 作品点评

《昆仑使者》一诗,李贺巧施借古讽今之妙法。诗中,他从汉武帝的雄图大略着笔,却笔锋一转,喟叹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不可忤逆,将汉武帝求仙终徒劳的景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彼时,唐宪宗李纯沉迷服药石妄图长生,荒诞之举贻误国事。李贺借汉武帝求仙之事,将批判锋芒直指唐宪宗,对古今帝王醉心神仙长生的愚妄行径,予以辛辣嘲讽。此诗营造出的意境满溢悲凉,笔势奇谲峭拔,情致冷峻孤峭,于字里行间尽显李贺对荒诞求仙行为的批判,也流露其对国事的深切忧虑。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刘云:甚有风刺(“金盘玉露”二句下)。刘云:古也好,此其深悲茂陵者。

明高棅《唐诗品汇》

# 此以刺唐诺帝饵丹暴亡者。今且千年,人犹不解,况当时习读闻传之主人。长吉于讽刺,直以声情动今古,真与供奉为敌,杜陵非其匹也。“元气茫茫收不得”,说出天人之际无干涉处,分明透视,笑尽仙佛家代石人搔背痒一段愚妄。韩退之诸君终年大声疾呼,柯曾道得此一句在?故知人不可以无才。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

# 为好仙也。此乃真本,看他何等卓立!

清方世举《李长吉诗集批注》

# 神奇至于仙,极矣;独屡言仙死。不怪之怪,乃大怪也。

明高棅《唐诗品汇》

# 神仙可死,而漏声不绝,极意形容(末二句下)。

清高步瀛《唐宋诗举要》

# 元气茫茫收不得,说出天人之际无干涉处。

清王夫之《船山遗书》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贺《黄家洞》

下一篇:唐·元稹《酬乐天舟泊夜读微之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