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使者无消息":西王母的神鸟,还没带回长生的信息,
# 昆仑使者:指为西王母当信使刘青鸟。《山海经海内北经》载,西王母居昆仑山,有三只青鸟为她取食传信。又据《汉武故事》,西王母遣使见汉武帝,约期相会,武帝曾向西王母求不死之药。
"茂陵烟树生愁色":茂陵的烟树却已深染愁色。
# 愁色:凄愁暗淡的气氛。,烟树:云雾笼罩的繁茂树木。,茂陵: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在今陕西兴平县。
"金盘玉露自淋漓":宫中的金盘仍在承接玉露,
# 淋漓:指露珠沾湿或流滴的样子。,自:仍旧,依然。,金盘玉露:汉武帝晚年迷信神仙,在长安刘宫中筑台,上铸一尊金钢仙人,手捧铜盘,用以承接露水。按迷信说法这种露水掺和玉屑服用,可以长生。
"元气茫茫收不得":但茫茫的元气却收取不得。
# 元气:指天地间之精气。方士认为服吸它可长生不老。
"麒麟背上石文裂":墓道上的石兽,背上早生裂纹,
# 麒麟:古代传说中刘一种珍异祥瑞之兽。这里指陵墓前刘石麒麟。
"虬龙鳞下红枝折":石雕虬龙的鳞片多半残缺。
# 红枝:一作红肢,指虬龙之肢足而染有红色。,虬龙:传说中的无角龙。这里指寝殿丹漆柱上雕刻的龙。
"何处偏伤万国心":让天下人伤心的不是别处,
# 万国:即九州。指中国各地。
"中天夜久高明月":是陵墓上长夜高悬的明月。
# 中天:天中,指茂陵上空。
中唐著名诗人,“诗鬼”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仕途偃蹇,仅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不应进士科考试。世称李昌谷、李长吉。后世称李贺为“诗鬼”,其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李贺的诗长于乐府,多表现人生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诗境,在中唐时代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代表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秦王饮酒》等。有《昌谷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讽喻诗。诗中借汉武帝求仙无果的故事,呈现出汉武帝苦盼昆仑使者消息不得,最终葬身茂陵,墓前石兽残败等景象,表达了对帝王沉迷求仙、荒诞误国行为的辛辣讽刺,揭示了生老病死自然规律不可抗拒,以及长生不老想法的荒谬,展现出李贺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2. 写作手法
双关:“昆仑使者无消息,茂陵烟树生愁色。”起笔徐纡,“无消息”与“生愁色。相对,既把诗的背景追溯到神话传说之中,又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到汉武帝刘彻身上。
3. 分段赏析
首联“昆仑使者无消息,茂陵烟树生愁色”,起笔舒缓。“无消息”与“生愁色”相互映照,既将诗境引入神话传说,又把目光聚焦于汉武帝刘彻。纵汉武帝生前汲汲于长生,饮玉露、纳元气,最终仍魂归茂陵,与世长辞,鲜明彰显出人类难抗生老病死自然规律。颔联“金盘玉露自淋漓,元气茫茫收不得”,虽未着一“愁”字,愁绪却一脉相承。西王母青鸟未捎来长生讯息,此为一愁;金盘承接玉露,服食却未能换来长生,此为又一愁。愁意绵延,茂陵的破败之象,更是触目惊心。诗人借此暗示,最令人悲叹的,是茂陵上空高悬的明月,言外之意,汉武帝求长生之举不过徒劳。唐人常借汉事喻唐事,此诗对汉武帝的讽刺,实有现实指向。颈联“麒麟背上石文裂,虬龙鳞下红枝折”,形象揭示自然界万物皆在变化。麒麟巨石历经岁月会崩裂,宫柱虬龙雕刻终有一日会断折,有力凸显长生不老之想的荒诞,从中可窥见李贺朴素的唯物主义观念。尾联“何处偏伤万国心,中天夜久高明月”,明月高悬中天,历经长夜,它见证了汉武帝求长生未竟,也目睹着当今君王沉迷求仙而荒废国政。汉武帝虽有求仙之迷信,却也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新兴地主阶级杰出政治家,故而诗中亦流露出作者对其的惋惜之情。
4. 作品点评
《昆仑使者》一诗,李贺巧施借古讽今之妙法。诗中,他从汉武帝的雄图大略着笔,却笔锋一转,喟叹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不可忤逆,将汉武帝求仙终徒劳的景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彼时,唐宪宗李纯沉迷服药石妄图长生,荒诞之举贻误国事。李贺借汉武帝求仙之事,将批判锋芒直指唐宪宗,对古今帝王醉心神仙长生的愚妄行径,予以辛辣嘲讽。此诗营造出的意境满溢悲凉,笔势奇谲峭拔,情致冷峻孤峭,于字里行间尽显李贺对荒诞求仙行为的批判,也流露其对国事的深切忧虑。
# 刘云:甚有风刺(“金盘玉露”二句下)。刘云:古也好,此其深悲茂陵者。
明高棅《唐诗品汇》
# 此以刺唐诺帝饵丹暴亡者。今且千年,人犹不解,况当时习读闻传之主人。长吉于讽刺,直以声情动今古,真与供奉为敌,杜陵非其匹也。“元气茫茫收不得”,说出天人之际无干涉处,分明透视,笑尽仙佛家代石人搔背痒一段愚妄。韩退之诸君终年大声疾呼,柯曾道得此一句在?故知人不可以无才。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
# 为好仙也。此乃真本,看他何等卓立!
清方世举《李长吉诗集批注》
# 神奇至于仙,极矣;独屡言仙死。不怪之怪,乃大怪也。
明高棅《唐诗品汇》
# 神仙可死,而漏声不绝,极意形容(末二句下)。
清高步瀛《唐宋诗举要》
# 元气茫茫收不得,说出天人之际无干涉处。
清王夫之《船山遗书》
上一篇:唐·李贺《黄家洞》
下一篇:唐·元稹《酬乐天舟泊夜读微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