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霞春旦赏":郊外院子里烟雾云霞蒸腾的春光,已被我早早欣赏到了,
# 春旦:春天的早晨。旦,一作早。
"松竹故年心":那青翠的松树和竹子,已经寄托了我多年的心愿。
# 故年心:多年的心愿。,松竹:松与竹,喻坚贞的节操。
"断山疑画障":断裂的山崖,好像有图画的屏风,
# 画障:有图画的屏风。,断山:陡峭壁立的高山。
"县溜泻鸣琴":悬崖上飞流直下的山泉,发出了弹琴一样动听的响声。
# 鸣琴:琴声,喻泉声。,泻:从上而下流。,县溜:山泉。县:一作悬。
"草遍南亭合":南亭周围的草都长满了,
# 南亭:南边亭子。
"花开北院深":由于花开叶茂,北院显得更幽深了。
# 北院:北面的庭院。,开:一作“浓”。
"闲居饶酒赋":不问世事,闲居有很多乐趣,可以尽兴饮酒赋诗,
# 酒赋:《西京杂记》卷四:“梁孝王游于忘忧之馆,集诸游士,各使为赋……邹阳为《酒赋》。”后遂以“酒赋”指喜好饮酒赋诗。,饶:多。
"随兴欲抽簪":为了追求这种乐趣,我打算弃官归隐。
# 抽簪:谓弃官引退。古时作官的人,须束发整冠,用簪连冠于发,故称引退为“抽簪”。钟会《遗荣赋》:“散发抽簪,永绝一丘。”簪,古人用来绾定发髻或冠的长针。
“初唐四杰”之首
王勃(650~676/684),唐代文学家。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孙,幼时即聪慧过人,六岁能写文章,九岁读颜师古注《汉书》并撰《指瑕》。他曾任虢州参军等职,因恃才傲物等原因历经波折。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也称“初唐四杰”,而王勃为“初唐四杰”之首。其诗长于五律,多思乡怀人、酬赠往还之作,风格清新流丽,代表诗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等。其文多为骈体,重辞采且有气势,以《滕王阁序》最为著名。有辑本《王子安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田园诗。描绘春日郊园景致,借烟霞、松竹等勾勒田园隐士生活图,运用比喻、对偶绘景生动,融入闲情,表达诗人醉心春色,欲弃官归园、追求闲适的愿望。
2. 写作手法
对偶:诗里巧用对偶,“烟霞春旦赏,松竹故年心”“断山疑画障,悬溜泻鸣琴”,对仗工整,节奏明快,“烟霞”对“松竹”、“断山”对“悬溜”,兼具画面感与韵律美。比喻:“断山疑画障,悬溜泻鸣琴”妙将断山比画障,悬溜喻鸣琴,化静为动、视听相融,以形象比喻绘出山的艳丽、水的动听,尽显艺术感染力。正面描写:“草遍南亭合,花开北院深”属正面描述,“遍”“合”现绿草繁茂,“开”“深”展繁花似锦,直观呈现春日园林蓬勃生机。侧面描写:颔联不直言山水之色声,借画障、鸣琴侧面烘托,以“疑”引发联想,让读者脑补出有色有声的春景,比直接描述更引人入胜。首尾呼应:首联点明赏春情怀、奠定基调,尾联在赏春后抒发闲居惬意、弃官归田心愿,前后勾连,结构严谨,完整展现心境变化。借景抒情:全诗借春日诸景,从开篇喜爱自然、感怀往昔,到沉醉山水、赞叹生机,至尾联流露弃官归园向往,景情交融,意境深远。
3. 分段赏析
首联“烟霞春旦赏,松竹故年心”,既袒露诗人心境,又为全诗定调——开启春日的吟诵。颔联“断山疑画障,悬溜泻鸣琴”,聚焦春天山景与山泉,以画障、鸣琴作比,“疑”字牵起主观感受,虽无直白的色彩、声音描摹,却满是艳丽之色、悦耳之音,侧面烘托反比正面强攻更添想象空间,饶有趣味。颈联“草遍南亭合,花开北院深”,掉转笔锋,正面强攻春日花草,“合”“深”二字力透纸背,将春天的无孔不入、蓬勃朝气展露无遗。尾联“闲居饶酒赋,随兴欲抽簪”,倾诉诗人游春之感,与首联呼应,抒发其沉醉自然、向往田园的情志。
4. 作品点评
全诗将正面与侧面描写巧妙融合,首尾紧密呼应、前后连贯。相较于像唐代王涯《春游曲》中“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在绿波中”这类单纯正面描写春色的诗作,此诗显得更为含蓄新颖,韵味悠长,更能引人回味。它借描绘醉人的满园春光,委婉地抒发了诗人意欲弃官、回归山园的心愿,情与景相互交融,别具一格。
# “断山疑画障,县溜泻鸣琴。”……语虽近靡,而风格自胜,断非六朝人语。
清诗论家许学夷《诗源辨体》卷十二
上一篇:唐·嵩岳诸仙《嫁女诗》
下一篇:唐·殷尧藩《生公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