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huái
怀
èr
shǒu

朝代:唐作者:李贺浏览量:2
zhǎng
qīng
huái
怀
mào
líng
绿
cǎo
chuí
shí
jǐng
tán
qín
kàn
wén
jūn
chūn
fēng
chuī
bìn
yǐng
liáng
wáng
zhī
duàn
gěng
wéi
liú
jiǎn
shū
jīn
tài
shān
dǐng
zhù
shū
jīng
shuāng
luò
jìng
zhōng
liáo
xiào
shì
nán
shān
tóu
shàng
jīn
rǎn
jiàn
qīng
yǐn
shuǐ

译文

司马相如安居茂陵,绿草蓬蓬垂入石井。一边弹琴一边看卓文君,只见春风拂动她的鬓影。可叹梁孝王和汉武帝,把他看得像断梗一样弃置不用。死后只留下一卷文书,武帝却照着行封禅礼登上泰山顶。傍晚著书完毕,发现头上白发忽然像霜似的落下一丝,感到很震惊。端详着镜中早衰的容颜,不禁暗自发笑,像我这样终日愁苦,年纪轻轻就生了白发,那会有南山之寿呢。头上不裹幅巾,身上穿着用苦蘗染的黄衣,与乡野之人无异。没有看见清溪里的鱼儿,只是饮些清水,依然是那样怡然自乐吗。

逐句剖析

"长卿怀茂陵":司马相如安居茂陵,

# 茂陵:在今陕西兴平东南,后来汉武帝刘彻墓葬在此。,怀:怀居,留恋安逸。,长卿: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字。他曾经事汉景帝刘启,为武骑常侍。因病罢免。后因《子虚赋》为汉武帝赏识,用为孝文园令,后因病居茂陵。

"绿草垂石井":绿草蓬蓬垂入石井。

"弹琴看文君":一边弹琴一边看卓文君,

# 文君:卓文君。司马相如的妻子。

"春风吹鬓影":只见春风拂动她的鬓影。

"梁王与武帝":可叹梁孝王和汉武帝,

# 梁王:梁孝王刘武,为汉景帝同母弟弟。

"弃之如断梗":把他看得像断梗一样弃置不用。

# 断梗:折断的苇梗。

"惟留一简书":死后只留下一卷文书,

# 一简书:一卷书。

"金泥泰山顶":武帝却照着行封禅礼登上泰山顶。

# 金泥:水银和金子搅拌用于涂封封口。此处指的是涂封封禅时用的封禅书。

"日夕著书罢":傍晚著书完毕,

# 著书:一作“看书”。

"惊霜落素丝":发现头上白发忽然像霜似的落下一丝,感到很震惊。

"镜中聊自笑":端详着镜中早衰的容颜,不禁暗自发笑,

"讵是南山期":像我这样终日愁苦,年纪轻轻就生了白发,那会有南山之寿呢。

# 讵:岂,怎。南山期:指寿高如南山。《诗经·小雅·天保》:“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头上无幅巾":头上不裹幅巾,

# 幅巾:裹头的绸巾。

"苦檗已染衣":身上穿着用苦蘗染的黄衣,与乡野之人无异。

# 苦檗:也就是“黄蘖”、“黄柏”,落叶乔木,果实色黄,味苦,可作染料用。

"不见清溪鱼":没有看见清溪里的鱼儿,

"饮水得自宜":只是饮些清水,依然是那样怡然自乐吗。

# 自宜:一作“相宜”。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咏怀二首》是唐代李贺所作组诗。李贺以奇幻诡谲诗风著称,这组诗展现其创作风格与内心世界。主题围绕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第一首借司马相如故事,前四句描绘茂陵家园环境与相如闲适生活,后四句揭示当权者不重人才,欲扬先抑,情感反差强烈。第二首具体写自身赋闲生活与思想,叹老嗟贫,充满忧伤绝望。写作手法上,善用典故,借司马相如事抒怀;对比鲜明,如第一首前后情感对比。第一首的分段从闲适场景到对世态感慨,过渡自然;第二首从日常著书到对自身境遇喟叹。此组诗是李贺抒发怀才不遇之作,以不同视角与表现手法,展现中唐文人困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著名诗人,“诗鬼”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仕途偃蹇,仅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不应进士科考试。世称李昌谷、李长吉。后世称李贺为“诗鬼”,其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李贺的诗长于乐府,多表现人生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诗境,在中唐时代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代表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秦王饮酒》等。有《昌谷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咏怀二首》由唐代李贺创作。李贺因无法参加进士考试,赋闲于昌谷家中。虽家乡山水宜人且能享受亲情,但内心苦闷难消。清人方扶南在《李长吉诗批注》中指出,这两首诗是李贺未得举进士归昌谷后所作,前一首感慨辞去奉礼郎这一微官,后一首则诉说在昌谷的心境,借此组诗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与内心的愤懑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诗,也是一组咏怀诗。通过描绘司马相如的生活及自身赋闲状况,展现当权者不重人才的现实,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叹老嗟贫的忧伤绝望情绪。

2. 分段赏析

第一首前四句“长卿怀茂陵,绿草垂石井。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诗人以西汉司马相如的经历为切入点,描绘其被汉武帝遗弃后,与卓文君在茂陵家居的生活场景。“长卿怀茂陵”,点明司马相如对茂陵家园的眷恋,“怀”字饱含深情。“绿草垂石井”,勾勒出家园环境的清幽宁静,碧绿的蔓草垂挂在井边石栏,画面优美自然。“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生动展现相如与文君的恩爱闲逸。相如对着知音文君弹琴,春风轻拂,吹乱文君美丽的鬓发,这一系列描写充满生活情趣。然而,在这悠闲表象之下,实则蕴含着怀才不遇的寂寞与感慨。诗人表面写相如,实则借其处境暗喻自己,如鲍照诗中所写,看似闲适,实则内心痛苦,这种对比更凸显出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无奈与悲叹。后四句“梁王与武帝,弃之如断梗。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此四句揭示司马相如不被当权者重视的命运。“梁王与武帝,弃之如断梗”,直白指出梁王与武帝对待相如如同抛弃断草败梗般随意,深刻体现出当权者对人才的漠视。“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进一步说明相如死后,武帝却利用他的遗著《封禅书》来为自己粉饰太平,在泰山顶上举行隆重封禅仪式。“惟”字极具表现力,含蓄地传达出无限的凄凉辛酸,强调相如一生贡献似乎仅被定格在这一篇《封禅书》上,何其不公。诗人借相如的遭遇,巧妙融入自身感慨,将自己与相如的境遇相类比,抒发对自身才华被埋没、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第二首“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此句描绘诗人在昌谷家居的生活情景。“日夕著书罢”,表明诗人日夜苦吟创作,夜晚方才停下手中笔。紧接着“惊霜落素丝”,一个“惊”字生动传达出诗人突然发现自己有白发如秋霜飘落时的震惊与无奈。李贺作为苦吟诗人,创作呕心沥血,加之生活贫寒、志向难伸,年纪轻轻便未老先衰,白发早生,此句精准地捕捉到诗人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伤,以及对自身才华难以施展的悲痛。“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期”:诗人在惊见白发后,拿起镜子端详自己,“聊自笑”,这笑容中满是对自己的无奈与自嘲,看似淡然,实则难掩内心的悲苦。“讵是南山期”,结合诗人曾担任卑微的奉礼郎职位,可知这笑里藏着无声的啜泣,是对自身处境的绝望与悲哀。诗人以这种看似轻松的笔触,深刻揭示出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无奈。“头上无幅巾,苦蘖已染衣”:这两句从外在形象描写诗人的乡居生活。“头上无幅巾”,说明诗人已不再有儒雅的头巾可戴;“苦蘖已染衣”,指身上穿着用苦蘖染成的黄衣,尽显贫寒。这不仅是对生活艰难的描述,更暗示诗人的身心都沉浸在痛苦之中,生活的困苦与内心的悲苦相互交织,达到触目皆悲的境地。“不见清溪鱼,饮水得相宜?”:此句是诗人的自我宽慰之语。表面上看,诗人以清溪鱼饮水自适为喻,表达一种看似旷达的心境。然而,实则是在反衬自己的不幸处境,前文所积累的悲苦情怀在此处达到高潮,诗人试图以这种委婉的方式缓解紧张气氛,却更深刻地体现出其内心的无奈与悲哀,看似超脱,实则饱含对现实的无奈与不满。

3. 作品点评

《咏怀二首》是李贺诗歌中的作品。从写作特色看,善用典故,借司马相如的遭遇影射自身,以古喻今,含蓄深沉地抒发怀才不遇之感;语言风格奇崛瑰丽,“惊霜落素丝”用词新颖,意象独特,极具感染力。在文学地位上,继承并发展了自西晋阮籍以来的咏怀诗传统。虽以赋为主直写苦状,但手法多变,塑造出受压制、被鄙弃的知识分子形象,为后世了解中唐文人境遇及心态提供了生动样本。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黎简:此长古以长卿自况。“草垂石井”寂寞矣。三句于寂寞中写出长卿极得意处,真千古佳话也。“春风鬓影”在远山芙蓉外,看出无形佳丽,细静至此,非我长吉先生,谁能道得?

唐李贺《李长吉集》

# “弹琴”二语,下笔如渏弱风疏。

不详《历代诗法》

# 风流绝世(“弹琴”二句下)。

清史承豫《唐贤小三昧集》

# 写相如无聊本事,却暗用信陵晚节饮酒近妇人神理。(“弹琴”二句下)。此句才说相如身后。后四语感慨生不逢时,惟有死待求书而已(末句下)。

清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

# 杜牧序李贺诗云:“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然长吉之“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唯浇赵州土”,“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二十八宿罗心胸,元精耿耿贯当中。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辞之所至,理亦赴之,但不能篇篇理到耳。

清余成教《石园诗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殷尧藩《韩信庙》

下一篇:唐·李商隐《无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