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富家翁":您难道没看见那富有的老翁,
"旧时贫贱谁比数":过去贫贱时谁会把他放在眼里。
# 比数:算作同类,相与并列,相提并论。《汉书·司马迁传》:“刑馀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
"一朝金多结豪贵":一旦钱财增多便结交豪门权贵,
"万事胜人健如虎":做任何事都比别人强,健壮得像老虎。
"子孙成行满眼前":子孙成行站满在眼前,
# 成行:敦煌集本、《乐府诗集》均作“成长”,《河岳英灵集》《文苑英华》均作“生长”,明活字本作“成行”。
"妻能管弦妾能舞":妻子能弹奏管弦乐器,妾能跳舞。
"自矜一身忽如此":自己夸耀自身忽然变得如此(富贵),
# 忽:一作“见”。,一身:《河岳英灵集》《乐府诗集》等均作“一朝”。,自矜:自负。
"却笑傍人独愁苦":却嘲笑旁人独自愁苦。
"东邻少年安所如":东邻的少年又怎样呢,
# 东邻:明活字本作“东陵”,敦煌集本作“东邻”。
"席门穷巷出无车":住在用席子作门的穷巷里,出门没有车。
# 出无车:冯谖为孟尝君宾客时,初不为所重,不满自己的待遇,有“出无车”之叹。《战国策·齐策》:“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席门穷巷:谓居处僻陋。《史记·陈丞相世家》载,陈平“家乃负郭穷巷,以弊席为门”。
"有才不肯学干谒":虽有才华却不肯学习阿谀奉承去求见权贵,
# 干谒:拜见有权势有地位的人以求其援引,求取名禄。《北史·郦道元传》:“(弟道约)好以荣利干谒,乞丐不已,多为人所笑弄。”
"何用年年空读书":又何必年年白白地读书呢。
"长安少年不少钱":长安的少年有很多钱财,
# 长安少年:指京都的豪侠少年。
"能骑骏马鸣金鞭":能够骑着骏马挥舞着金鞭。
"五侯相逢大道边":与五侯在大道边相遇,
"美人弦管争留连":有美人弹奏着弦管,争着挽留他们。
# 美人弦管争留连:“五侯”二句:谓长安少年与权贵相逢,相与流连声色。五侯,西汉成帝河平二年(前27),封外戚王谭为平阿侯、王商为成都侯、王立为红阳候、王根为曲阳侯、王逢时为高平侯,五人同日受封,当世称为五侯。事见《汉书·元后传》。东汉光武帝、桓帝时亦有受封五侯者,后世因以“五侯”泛指权贵。
"黄金如斗不敢惜":即便黄金如斗也不吝惜,
# 黄金如斗:语出《晋书·周顗传》:“今年杀诸贼奴,取金印如斗大系肘。”
"片言如山莫弃捐":权贵的片言只语像山一样重要,不要弃置不顾。
# 片言如山:语出《论语·颜渊》:“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安知憔悴读书者":哪里知道那些面容憔悴的读书者,
"暮宿灵台私自怜":晚上寄宿在灵台,暗自怜悯自己。
# 灵台:相传为周武王所筑,用以观察天文星象、妖祥灾异,故址在今西安市长安区以西。《后汉书·第五伦传》李贤注引《三辅决录》,谓第五伦少子颉“洛阳无主人,乡里无田宅,客止灵台中,或十日不炊。”
盛唐诗人,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南)人。安史之乱起,奔赴行在,历任淮南、西川节度使,封渤海县侯,终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或高渤海。高适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现实关怀。高适尤其擅写边塞军旅生活,所作边塞诗,对边地形势和士兵疾苦均有反映,《燕歌行》为其代表作。代表作品有《燕歌行》《塞上》《塞下曲》等。著有《高常侍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两首是乐府诗,也是反映社会现实题材的诗。第一首展现长安少年凭借财富与权贵周旋,生活奢靡,而读书者虽有才华却处境憔悴,表达对读书者的同情和对社会重钱轻才现象的不满。第二首描绘富家翁富贵后的得意与东邻少年有才却因不愿攀附权贵而穷困的状况,通过对比,批判社会的不公和世态炎凉,反映出诗人对这种现实的愤慨。
2. 写作手法
对比:两首诗均大量运用对比手法。第一首将长安少年的富贵奢华与憔悴读书者的穷困潦倒相对比,如“长安少年不少钱,能骑骏马鸣金鞭”与“安知憔悴读书者,暮宿灵台私自怜”,突出社会阶层的差异和不公平。第二首把富家翁从贫贱到富贵后的骄纵与东邻少年的贫困落魄作对比,如“一朝金多结豪贵,万事胜人健如虎”与“东邻少年安所如?席门穷巷出无车”,深刻揭示社会的现实与残酷。反问:第二首诗结尾“有才不肯学干谒,何用年年空读书?”通过反问,增强语气,表达对有才者因不愿阿谀奉承而怀才不遇的愤懑,也引发读者对这种社会现象的思考。
3. 分段赏析
这组诗深刻揭露了富家权贵相互勾结、把持权柄的社会现实,同时为那些不屑于钻营取巧、虽怀才抱智却最终落魄潦倒的寒士发出不平之鸣。两首诗均以强烈的对比手法,展现出尖锐的社会矛盾:第一首将纵马驰骋、挥金如土,与权贵交游的长安少年,和孤居灵台、寒夜苦读的落魄书生并置;第二首则把昔日穷困潦倒、一朝飞黄腾达的富家翁,与甘于清贫、坚持苦读却仕途无望的东邻少年对照。在第一首诗中,开篇“长安少年不少钱,能骑骏马鸣金鞭”生动勾勒出长安富家子弟尚武任侠的豪迈形象。“五侯相逢大道边,美人弦管争留连”进一步描绘出他们与权贵相交,沉溺声色的奢靡场景。“黄金如斗不敢惜,片言如山莫弃捐”看似赞赏少年们轻财重诺,实则暗藏讽刺——“敢”字道出不得不挥霍的无奈,“莫”字暗含对其虚情假意的规诫。最终以“安知憔悴读书者,暮宿灵台私自怜”作结,借用第五伦之子典故,诉说本分读书人的漂泊困境。第二首诗起笔“君不见富家翁,旧时贫贱谁比数”,点明富家翁往昔的穷困处境。“一朝金多结豪贵,万事胜人健如虎。子孙成行满眼前,妻能管弦妾能舞”细致刻画其发迹后的奢靡生活;“自矜一身忽如此,却笑傍人独愁苦”更将其得意忘形、嘲讽他人的丑态展露无遗。与之相对,“席门穷巷出无车,东邻少年安所如”描绘贫寒少年的窘迫。诗末“有才不肯学干谒,何用年年空读书”看似劝诫,实则饱含对社会不公的愤懑,直击时弊,振聋发聩。
# 不稳(“黄金如斗”句下)。
明凌宏宪《唐诗广选》
# 此诗意多讽刺,语自平和,故佳。
明程元初《唐风绪笺》
# 绝有气格。
明陆时雍《古诗镜》
# (“何须年年空读书”句)嘲调过正,至不可读。
明张震、顾璘《唐音评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