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故郡":这里是汉代的豫章郡城,
# 豫章故郡:“豫章故郡,洪都新府”一句,豫章是汉朝设置的,治所在南昌,所以说“故郡”。唐初把豫章郡改为“洪州”,所以说“新府”。“豫章”一作”南昌”。故,以前的。
"洪都新府":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
# 洪都:汉豫章郡,唐改为洪州,设都督府。
"星分翼轸":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
# 星分翼轸:古人习惯以天上星宿与地上区域对应,称为“某地在某星之分野”。据《晋书•天文志》,豫章属吴地,吴越扬州当牛斗二星的分野,与翼轸二星相邻。翼、轸,星宿名,属二十八宿。
"地接衡庐":地上的位置连结着衡山和庐山。
# 衡庐:指湖南的衡山和江西的庐山。衡,衡山,此代指衡州(治所在今湖南省衡阳市)。庐,庐山,此代指江州(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
"襟三江而带五湖":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
# 襟三江而带五湖:以三江为襟,以五湖为带。即前面有三江屏蔽,周围有五湖环绕。襟,以……为襟。因豫章在三江上游,如衣之襟,故称。三江,以三江为襟,以五湖为带。即前面有三江屏蔽,周围有五湖环绕。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旧说古时长江流过彭蠡(今鄱阳湖),分成三道入海,故称“三江”。五湖,泛指太湖区域的湖泊。一说指太湖、鄱阳湖、青草湖、丹阳湖、洞庭湖,南昌在五湖之间。带:以……为带。五湖在豫章周围,如衣束身,故称。
"控蛮荆而引瓯越":控制着楚地,连接着闽越。
# 控蛮荆而引瓯越:控制楚地,连接瓯越。控,本义都是指拉弓,引申为控制。蛮荆,古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引,连接。瓯越,古越地,即今浙江地区。古东越王建都于东瓯(今浙江省永嘉县),境内有瓯江。
"物华天宝":物类的精华,是上天的珍宝,
# 物华天宝:“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二句:物产精美,犹如天上的珍宝,宝剑的光芒直射(天上)牛、斗二星所在的区域。物华天宝:地上的宝物焕发为天上的宝气。
"龙光射牛斗之墟":宝剑的光芒直冲上牛、斗二星的区间。
# 龙光射牛斗之墟:龙光,指宝剑的光辉。牛、斗,星宿名。墟、域,所在之处。据《晋书•张华传》,晋初,牛、斗二星之间常有紫气照射。张华请教精通天象的雷焕,雷焕称这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张华命雷焕为丰城令寻剑,果然在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市,古属豫章郡)牢狱的地下,掘地四丈,得一石匣,内有龙泉、太阿二剑。后这对宝剑入水化为双龙。
"人杰地灵":人中有英杰,因大地有灵气,
# 人杰地灵:“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二句:人物俊杰,源于地方的灵秀,徐孺子在太守陈蕃家中下榻。杰,俊杰,豪杰。灵,灵秀。
"徐孺下陈蕃之榻":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
# 榻:狭长而低矮的坐卧用具。,下:名词使动用法,使……放下。,徐孺:徐孺子的省称。徐孺子名稚,东汉豫章南昌人,当时隐士。据《后汉书•徐稚传》,东汉名士陈蕃为豫章太守,不接宾客,惟徐稚来访时,才设一睡榻,徐稚去后又悬置起来。
"雄州雾列":雄伟的洪州城,房屋像雾一般罗列,
# 雄州雾列:雄伟的大州像雾一样涌起,形容洪州的繁盛。雄,雄伟。州,大洲。雾列,雾,像雾一样,名词作状语。喻浓密、繁盛,雾列形容繁华。“星”的用法同“雾”。
"俊采星驰":英俊的人才,像繁星一样地活跃。
# 俊采星驰:杰出的人才像星星一样,形容人才之多。俊采,指人才。星驰,众星是运行着的,所以说“驰”。采,“采”同“寀”,官员,这里指人才。
"台隍枕夷夏之交":城池座落在夷夏交界的要害之地,
# 台隍枕夷夏之交:南昌城处在瓯越与中原接壤的地方。这是说洪州处于要害之地。台隍,城台和护城壕,这里指南昌城。枕:倚,据。夷,古代称少数民族为夷,这里指上文所说的蛮荆、瓯越之地。夏,古代汉族自称夏,这里指中原地区。交,动词活用名词,接壤的地方。
"宾主尽东南之美":主人与宾客,集中了东南地区的英俊之才。
# 宾主尽东南之美:(来赴这次宴会的)客人和主人,都是东南一带的俊杰。主,指洪州都督阎公,名字不详。尽,都是。东南之美,泛指各地的英雄才俊。《诗经·尔雅·释地》:“东南之美,有会稽之竹箭;西南之美,有华山之金石。”会稽就是今天的绍兴,后用“东箭南金”泛指各地的英雄才俊。美,形容词活用名词,俊杰。
"都督阎公之雅望":都督阎公,享有崇高的名望,
# 都督阎公之雅望:“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四句:有崇高声望的都督阎公远道来临,有美好德行的新州刺史宇文氏在此地暂时停留。都督,掌管督察诸州军事的官员,唐代分上、中、下三等。阎公,阎伯屿,时任洪州都督。雅望,崇高声望。
"棨戟遥临":远道来到洪州坐镇,
# 遥临:远道来临。,棨戟:外有赤黑色缯作套的木戟,古代大官出行时用。这里代指仪仗。
"宇文新州之懿范":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
# 懿范:好榜样。美好的风范。,宇文新州:复姓宇文的新州(在今广东境内)刺史,名未详。宇文,复姓,名字不详。新州,州名,今广东新兴。
"襜帷暂驻":赴任途中在此暂留。
# 暂驻:暂时停留。,襜帷:车上的帷幕,这里代指车马。
"十旬休假":正逢十日休假的日子,
# 十旬休假:唐制,十日为一旬,遇旬日则官员休沐,称为“旬休”。假:通“暇”。
"胜友如云":杰出的友人云集,高贵的宾客;
# 胜友:才华出众的友人。
"千里逢迎":也都不远千里来到这里聚会。
# 千里逢迎:指迎接千里而来的客人。
"高朋满座":高贵的宾客,
"腾蛟起凤":文章的气势像腾起的蛟龙,飞舞的彩凤,
# 腾蛟起凤:“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二句:文坛上众望所归的孟学士,文章的辞采有如蛟龙腾空,凤凰飞起(那样灿烂夺目)。腾蛟起凤:宛如蛟龙腾跃、凤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西京杂记》:“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又:“扬雄著《太玄经》,梦吐凤凰集《玄》之上,顷而灭。”
"孟学士之词宗":文坛领袖孟学士,
# 词宗:文坛宗主。也可能是指南朝文学家、史学家沈约。,孟学士:名未详。学士是朝廷掌管文学撰著的官员。
"紫电青霜":藏有像紫电、青霜这样锋利的宝剑。
# 紫电青霜:“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二句:王将军的兵器库里藏有锋利的宝剑,意在显示王将军的勇武和韬略。紫电,宝剑名。晋·崔豹《古今注·舆服》:“吴大皇帝(孙权)有宝刀三,宝剑六,二曰紫电。”青霜,也指剑。《西京杂记》卷一:“高祖(汉高祖)斩白蛇剑,……刃上常若霜雪。”也可写作“清霜”。
"王将军之武库":王将军的武库里,
# 武库:武器库。也可能是指西晋军事家杜预,即杜武库。,王将军:王姓的将军,名未详。
"家君作宰":由于父亲在交趾做县令,
# 家君作宰:“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四句: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家父作交趾县的县令,自己因探望父亲路过这个有名的地方(指洪州);年幼无知,(却有幸)参加这场盛大的宴会。宰,县令,这里指交趾县的县令。
"路出名区":我在探亲途中经过这个著名的地方。
# 路出名区:(自己因探望父亲)路过这个有名的地方(指洪州)。出:过。
"童子何知":我年幼无知,
# 童子何知:年幼无知。何,宾语前置,应为“知何”,懂得什么。
"躬逢胜饯":竟有幸亲身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宴会。
# 躬逢胜饯:参加这场盛大的宴会。饯,送行的宴会。
"时维九月":时当九月,
# 时维九月:“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二句:指当时正是深秋九月。维,语气词,在。又有一说此字为语气词,不译。
"序属三秋":秋高气爽。
# 三秋:古人称七、八、九月为孟秋、仲秋、季秋,三秋即季秋,九月。,属:适值。,序:时序(春夏秋冬)。
"潦水尽而寒潭清":积水消尽,潭水清澈,
# 尽:没有。,潦水:雨后的积水。
"烟光凝而暮山紫":天空凝结着淡淡的云烟,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
"俨骖騑于上路":在高高的山路上驾着马车,
# 俨骖騑于上路:驾着车在高高的道路上(前行)。俨:使整齐,整治。骖騑,驾车的马。上路,高高的道路。上,高。
"访风景于崇阿":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
# 崇阿:高大的山陵。,访:看。
"临帝子之长洲":来到昔日帝子的长洲,
# 临帝子之长洲:“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二句:意思是说到滕王阁来观赏。帝子、天人,都指滕王。长洲,指滕王阁前的沙洲。
"得天人之旧馆":发现了滕王所修的滕王阁。
# 旧馆:指滕王阁。,天人:都指滕王李元婴。
"层峦耸翠":这里山峦重叠,
# 层峦耸翠:“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四句,(在这里可以望见)重叠的峰峦耸起一片苍翠,上达重霄;凌空架起的阁道上,涂饰的朱红色油彩鲜艳欲滴,从阁道往下看,地好像没有了似的。层,重叠。
"上出重霄":青翠的山峰耸入云霄。
# 上:上达。
"飞阁流丹":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
# 飞阁流丹:飞檐涂饰红漆。有版本为“飞阁翔丹”。(新课改上对“流丹”给出的注解是:朱红的漆彩鲜艳欲滴)飞阁:架空建筑的阁道。流:形容彩画鲜艳欲滴。丹:丹漆,泛指彩绘
"下临无地":从阁上看不到地面。
# 临:从高处往下探望。
"鹤汀凫渚":白鹤,野鸭停息的小洲,
# 鹤汀凫渚:“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四句:鹤、野鸭止息的水边平地和小洲,极尽岛屿曲折回环的景致;用桂木、木兰修筑的宫殿,(高低起伏)像冈峦的样子。桂、兰,两种名贵的树,这里是形容宫殿的华丽、讲究。汀:水边平地。凫:野鸭。渚:水中小洲。
"穷岛屿之萦回":极尽岛屿的纡曲回环之势,
# 萦回:曲折。
"桂殿兰宫":雅浩的宫殿,
# 桂:名贵的树,形容宫殿的华丽,讲究。
"即冈峦之体势":跟起伏的山峦配合有致。
# 即冈峦之体势:依着山岗的形式(而高低起伏)。
"披绣闼":推开雕花的阁门,
# 披绣闼:“披绣闼,俯雕甍”二句:打开精美的阁门,俯瞰雕饰的屋脊。披,开。绣闼,绘饰华美的门。绣,指雕刻得精美细致。
"俯雕甍":俯视彩饰的屋脊,
# 雕甍:雕饰华美的屋脊。
"山原旷其盈视":山峰平原尽收眼底,
# 山原旷其盈视:“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二句:放眼远望,辽阔的山岭、平原充满人们的视野,迂回的河流、湖泽让人看了吃惊。旷,辽阔。盈视,极目遥望,满眼都是。
"川泽纡其骇瞩":湖川曲折令人惊讶。
# 骇瞩:对所见的景物感到惊骇。,纡:迂回曲折。
"闾阎扑地":遍地是里巷宅舍,
# 闾阎扑地:“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四句:房屋遍地,有不少官宦人家;船只停满渡口,有许多装饰着青雀、黄龙头形的大船。闾阎,里门,这里代指房屋。扑,满。
"钟鸣鼎食之家":许多钟鸣鼎食的富贵人家。
# 钟鸣鼎食之家:指大家世族,因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
"舸舰弥津":舸舰塞满了渡口,
# 弥:满。,舸:船《方言》:“南楚江、湘,凡船大者谓之舸。”
"青雀黄龙之舳":尽是雕上了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
# 舳:船尾把舵处,这里代指船只。,青雀黄龙:船的装饰形状,船头作鸟头型,龙头型。
"云销雨霁":正值雨过天晴,
# 云销雨霁:“云销雨霁,彩彻区明”二句:云消雨停,阳光普照,天空明朗。“销”通“消”,消散。霁,雨过天晴。
"彩彻区明":虹消云散,阳光朗煦。
# 区:天空。,彻:通贯情。,彩:日光。
"落霞与孤鹜齐飞":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
# 齐:整齐,平坦,与……一致。,落:意思为孤单。
"秋水共长天一色":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连成一片,浑然一色。
"渔舟唱晚":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
"响穷彭蠡之滨":响彻彭蠡湖滨,
# 彭蠡:古代大泽,即今鄱阳湖。,穷:穷尽,引申为“直到”。
"雁阵惊寒":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的惊叫,
"声断衡阳之浦":鸣声到衡阳之浦为止。
# 声断衡阳之浦:鸣声到衡阳之浦而止。断,止。相传衡阳有回雁峰,雁至此就不再南飞,待春而回。衡阳,今属湖南省,境内有回雁峰,相传秋雁到此就不再南飞,待春而返。浦,水边、岸边。
"遥襟甫畅":放眼远望,胸襟刚感到舒畅,
# 遥襟甫畅:“遥襟甫畅,逸兴遄飞”二句:登高望远的胸怀顿时舒畅,飘逸脱俗的兴致油然而生。遥,远望。襟,胸襟。甫,顿时。畅,舒畅。
"逸兴遄飞":超逸的兴致立即兴起。
# 遄:迅速。,兴:兴致。
"爽籁发而清风生":排箫的音响引来的徐徐清风,
# 爽籁发而清风生:“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二句:宴会上,排箫响起,好像清风拂来;柔美的歌声缭绕不散,遏止了白云飞动。爽籁,清脆的排箫音乐。爽,形容籁的发音清脆。籁,排箫,一种由多根竹管编排而成的管乐器。
"纤歌凝而白云遏":柔缓的歌声吸引住飘动的白云。
# 白云遏:形容音响优美,能驻行云。《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遏:阻止,引申为“停止”。
"睢园绿竹":像睢园竹林的聚会,
# 睢园绿竹:“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二句:今日的宴会,好比当年睢园竹林的聚会,在座的文人雅士,豪爽善饮的气概超过了陶渊明。睢园,西汉梁孝王在睢水旁修建的竹园,他常和一些文人在此饮酒赋诗。《水经注》:“睢水又东南流,历于竹圃……世人言梁王竹园也。”
"气凌彭泽之樽":这里善饮的人,酒量超过彭泽县令陶渊明,
# 樽:酒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有酒盈樽”之句。,彭泽:县名,在今江西湖口县东,此代指陶潜。陶潜,即陶渊明,曾官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凌:超过。
"邺水朱华":像邺水赞咏莲花,这里诗人的文采,
# 邺水朱华:“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二句:这是借诗人曹植、谢灵运来比拟参加宴会的文人。邺水,在邺下(今河北省临漳县)。邺下是曹魏兴起的地方,三曹常在此雅集作诗。曹植在此作《公宴诗》。邺,今河北临漳,是曹魏兴起的地方。曹植曾在这里作过《公宴诗》,诗中有“朱华冒绿池”的句子。朱华,荷花。曹植《公宴诗》:“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
"光照临川之笔":胜过临川内史谢灵运。
# 光照临川之笔:临川之笔,指谢灵运,他曾任临川(今属江西)内史。临川,郡名,治所在今江西省抚州市,代指即谢灵运。谢灵运曾任临川内史,《宋书》本传称他“文章之美,江左莫逮”。
"四美具":(音乐与饮食,文章和言语)这四种美好的事物都已经齐备,
# 四美: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另一说,四美:音乐、饮食、文章、言语之美。刘琨《答卢谌诗》:“音以赏奏,味以殊珍,文以明言,言以畅神。之子之往,四美不臻。”
"二难并":(贤主、嘉宾)这两个难得的条件也凑合在一起了。
# 二难:指贤主、嘉宾难得。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王勃说“二难并”活用谢文,良辰、美景为时地方面的条件,归为一类;赏心、悦目为人事方面的条件,归为一类。
"穷睇眄于中天":向天空中极目远眺,
# 中天:长天。,睇眄:眼睛左转右动地观望。睇,斜视。眄,也是斜视的意思。
"极娱游于暇日":在假日里尽情欢娱。
"天高地迥":苍天高远,大地寥廓,
# 迥:大。
"觉宇宙之无穷":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无尽。
# 宇宙:喻指天地。《淮南子•原道训》高诱注:“四方上下曰‘宇’,古往来今曰‘宙’。”
"兴尽悲来":欢乐逝去,悲哀袭来,
# 悲:同情,可怜。
"识盈虚之有数":我知道了事物的兴衰成败是有定数的。
# 识盈虚之有数:知道万事万物的消长兴衰是有定数的。盈虚:消长,指变化。虚:消长,指变化。数:定数,命运。
"望长安于日下":西望长安,
# 望长安于日下:“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二句:远望长安,遥看吴会。长安,唐朝的国都。
"目吴会于云间":东指吴会。
# 吴会:古代绍兴的别称,绍兴古称吴会、会稽,是三吴之首(吴会、吴郡、吴兴),唐代绍兴是国际大都市,与长安齐名。同时期的诗人宋之问也有意思相近的一首诗:”薄游京都日,遥羡稽山名“。
"地势极而南溟深":南方的陆地已到尽头,大海深不可测,
# 地势极而南溟深:“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二句:地势偏远,南海深邃;南溟,天柱高耸,北极星远悬。南方的大海。事见《庄子•逍遥游》。
"天柱高而北辰远":北方的北斗星多么遥远,天柱高不可攀。
# 北辰:北极星,比喻国君。《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天柱:传说中昆仑山高耸入天的铜柱。《神异经》:“昆仑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
"关山难越":关山重重难以越过,
# 难:难以。,关山:险关和高山。
"谁悲失路之人":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
# 失路:仕途不遇。,悲:同情,可怜。
"萍水相逢":萍水偶尔相逢,
# 萍水相逢: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尽是他乡之客":大家都是异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怀念着君王的宫门,但却不被召见,
# 帝阍:天帝的守门人。屈原《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此处借指皇帝的宫门。
"奉宣室以何年":什么时候才能够去侍奉君王呢?
# 奉宣室:代指入朝做官。贾谊迁谪长沙四年后,汉文帝复召他回长安,于宣室中问鬼神之事。宣室,汉未央宫正殿,为皇帝召见大臣议事之处。
"嗟乎":呵!
"时运不齐":各人的时机不同,
# 时运不齐:命运不好。不齐:有蹉跎、有坎坷。
"命途多舛":人生的命运多有不顺。
# 舛:不顺。,命途:命运。
"冯唐易老":冯唐容易衰老,
# 冯唐易老:冯唐在汉文帝、汉景帝时不被重用,汉武帝时被举荐,已是九十多岁。《史记•冯唐列传》:“(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
"李广难封":李广难得封侯。
# 李广难封:李广,汉武帝时名将,多次与匈奴作战,军功卓著,却始终未获封爵。
"屈贾谊于长沙":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
# 屈贾谊于长沙:“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二句:汉文帝本想任贾谊为公卿,但因朝中权贵反对,就疏远了贾谊,任他为长沙王太傅。屈,使动用法,使……屈。
"非无圣主":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
# 圣主:指汉文帝,泛指圣明的君主。
"窜梁鸿于海曲":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
# 窜梁鸿于海曲:“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二句:使梁鸿逃到海边(隐居),难道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时代吗?窜,使动用法,使……逃。梁鸿,东汉人,因作诗讽刺君王,得罪了汉章帝,被迫逃到齐鲁一带躲避。海曲,海隅,指齐鲁一带临海的地方。
"岂乏明时":难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时代?
# 明时:指汉章帝时代,泛指圣明的时代。
"所赖君子见机":只不过由于君子能了解时机,
# 见机:事前洞察事物的动向。“机”通“几”,预兆,细微的征兆。《易•系辞下》:“君子见几(机)而作。”
"达人知命":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
# 达人知命:通达事理的人。《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老当益壮":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
# 老当益壮:年纪虽大,但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宁移白首之心":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
# 宁移白首之心:哪能在白发苍苍的老年改变心志?
"穷且益坚":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
"不坠青云之志":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
# 青云之志:比喻远大崇高的志向。《续逸民传》:“嵇康早有青云之志。”,坠:坠落,引申为“放弃”。
"酌贪泉而觉爽":即使喝了贪泉的水,仍觉着神清气爽,
# 酌贪泉而觉爽:贪泉,在广州附近的石门,传说饮此水会贪得无厌,吴隐之喝下此水操守反而更加坚定。据《晋书•吴隐之传》,廉官吴隐之赴广州刺史任,饮贪泉之水,并作诗说:“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伯)夷(叔)齐饮,终当不易心。”
"处涸辙以犹欢":即使身处于干涸的主辙中,也是欢乐无比。
# 处涸辙以犹欢:处在奄奄待毙的时候,仍然乐观开朗。处涸辙:原指鲋鱼处在干涸的车辙里。比喻人陷入危急之中。《庄子·外物》有鲋鱼在干涸的车辙中求活的寓言。
"北海虽赊":北海虽然十分遥远,
# 北海虽赊:“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二句:北海虽然遥远,乘着旋风还可以到达。北海,即《庄子·逍遥游》中的“北冥”。
"扶摇可接":雅浩的宫殿可以联通;
"东隅已逝":早晨虽然已经过去,
# 东隅已逝:“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二句:早年的时光虽然已经逝去,珍惜将来的岁月,为时还不晚。东隅,指日出的地方,表示早。
"桑榆非晚":而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
# 桑榆:指日落的地方,表示晚。古人有“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说法。
"孟尝高洁":孟尝君心地高洁,
# 孟尝高洁:“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二句:孟尝品行高洁,却空有一腔报国热情。这是作者借孟尝以自比,带有怨意。孟尝,东汉人,为官清正贤能,但不被重用,后来归田。据《后汉书•孟尝传》,孟尝字伯周,东汉会稽上虞人。曾任合浦太守,以廉洁奉公著称,后因病隐居。桓帝时,虽有人屡次荐举,终不见用。
"空余报国之情":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
"阮籍猖狂":阮籍为人放纵不羁,
# 阮籍猖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二句:怎能效法阮籍不拘礼法,在无路可走时便恸哭而还呢?意思是说,虽然怀才不遇,但也不放任自流。阮籍,三国魏诗人。他有时独自驾车出行,到无路处便恸哭而返,借此宣泄不满于现实的苦闷心情。《晋书•阮籍传》: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猖狂,狂放、不拘礼法。
"岂效穷途之哭":我们怎能学他那种穷途的哭泣!
"勃":我王勃,
"三尺微命":地位卑微,
# 三尺微命:指地位低下。三尺,士佩三尺长的绅(古代礼服上束带的下垂部分)。古时服饰制度规定束在腰间的绅的长度,因地位不同而有所区别,士规定为三尺。古人称成人为“七尺之躯”,称不大懂事的小孩儿为“三尺童儿”。微命,即“一命”,周朝官阶制度是从一命到九命,一命是最低级的官职。犹如说身份卑微。王勃做过虢州参军,所以这样说。
"一介书生":只是一个书生。
# 一介:一个。
"无路请缨":却无处去请缨杀敌。
# 无路请缨:“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二句:自己和终军的年龄相同,却没有请缨报国的机会。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汉书·终军传》记载,汉武帝想让南越(今广东、广西一带)王归顺,派终军前往劝说,终军请求给他长缨,必缚住南越王,带回到皇宫门前(意思是一定完成使命)。后来用“请缨”指投军报国。
"等终军之弱冠":虽然和终军一样年已二十一,
#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称“弱冠”。,终军:据《汉书·终军传》,终军字子云,汉代济南人。武帝时出使南越,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时仅二十余岁。,等:相同,用作动词。
"有怀投笔":也有投笔从戎的志向。
# 投笔:事见《后汉书•班超传》,用汉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慕宗悫之长风":我羡慕宗悫那种“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英雄气概,
# 宗悫:据《宋书·宗悫传》,宗悫字元干,南朝宋南阳人,年少时向叔父自述志向,云“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因战功受封。
"舍簪笏于百龄":如今我抛弃了一生的功名,
# 舍簪笏于百龄:“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二句:自己宁愿舍弃一生的功名富贵,到万里以外去朝夕侍奉父亲。簪笏,这里代指官职。簪,束发戴冠用来固定帽子的簪。笏,朝见皇帝时用来记事的手版。百龄,百年,犹“一生”。
"奉晨昏于万里":到万里之外朝夕侍奉父亲。
# 奉晨昏:侍奉父母。《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昏定而晨省。”
"非谢家之宝树":虽然称不上谢家的“宝树”,
# 非谢家之宝树:“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二句:自己并不是像谢玄那样出色的人才,却能在今日的宴会上结识各位名士。谢家之宝树,指谢玄。《晋书·谢玄传》记载,晋朝谢安曾问子侄们:“为什么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谢玄回答:“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后来就称谢玄为谢家宝树。孟氏之芳邻,这里借孟子的母亲为寻找邻居而三次搬家的故事,来指赴宴的嘉宾。
"接孟氏之芳邻":但是能和贤德之士相交往。
# 接孟氏之芳邻:“接”通“结”,结交。见刘向《列女传•母仪篇》。据说孟轲的母亲为教育儿子而三迁择邻,最后定居于学宫附近。
"他日趋庭":不久我将见到父亲,
# 他日趋庭:“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二句:过些时候自己将到父亲那里陪侍和聆听教诲。趋庭,快步走过庭院,这是表示对长辈的恭敬。叨,惭愧地承受,表示自谦。鲤对,孔鲤是孔子的儿子,鲤对指接受父亲教诲。事见《论语·季氏》:(孔子)尝独立,(孔)鲤趋而过庭。(子)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子)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叨陪鲤对":聆听他的教诲;
# 叨陪鲤对:鲤,孔鲤,孔子之子。对,受父亲教诲。《论语·季氏》:“(孔子)尝独立,(孔)鲤趋而过庭。(子)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子)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今兹捧袂":今天我侥幸地奉陪各位长者,
# 今兹捧袂:一作“今晨捧袂”。捧袂:举起双袖,表示恭敬的姿势。
"喜托龙门":高兴地登上龙门。
# 喜托龙门:《后汉书•李膺传》:“膺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龙门,地名,在今山西河津西北的黄河中,那里两岸夹山,水险流急,相传鲤鱼跃过龙门则变为飞龙。这里借“登龙门”的说法,表示由于谒见名人而提高了自己的身份。
"杨意不逢":假如碰不上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
# 杨意不逢:“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二句:没有遇到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虽有文才也(只能)独自叹惋。这里是以司马相如自比,又叹惜遇不到引荐的人。杨意:即蜀人杨得意,任掌管天子猎犬的官,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是由他推荐给汉武帝的。
"抚凌云而自惜":就只有抚拍着自己的文章而自我叹惜。
# 凌云:凌云,指司马相如作《大人赋》。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经蜀人杨得意引荐,方能入朝见汉武帝。又云:“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
"钟期既遇":既然已经遇到了钟子期,
# 钟期既遇:“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二句:既然遇到钟子期那样的知音,演奏高山流水的乐曲又有什么羞惭呢?意思是说,遇到阎公这样的知音,自己愿意在宴会上赋诗作文。钟期,即钟子期。《列子·汤问》记载,俞伯牙弹琴,钟子期能听出他是“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遂成知音。
"奏流水以何惭":就弹奏一曲《流水》又有什么羞愧呢?
"呜呼":呵!
"胜地不常":名胜之地不能常存,
# 常:长存。,不:不能。,胜:名胜。
"盛筵难再":盛大的宴会难以再逢,
# 难再:难以第二次遇到。难,难以。再,再次遇到。
"兰亭已矣":兰亭宴集已为陈迹,
# 兰亭已矣:当年兰亭宴饮集会的盛况已成为陈迹了。兰亭,位于中国绍兴。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上巳节,王羲之与群贤宴集于此,行修禊礼,祓除不祥。
"梓泽丘墟":石崇的梓泽也变成了废墟。
# 梓泽丘墟:繁华的金谷园也已变为荒丘废墟。梓泽,金谷园的别称,为西晋石崇所建,故址在今河南洛阳西北。
"临别赠言":让我临别时作了这一篇序文,
# 临别赠言:临别时赠送正言以互相勉励,在此指本文。
"幸承恩于伟饯":承蒙这个宴会的恩赐,
"登高作赋":至于登高作赋,
# 登高作赋:“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二句:登高而作赋,那是在座诸公的事了。《韩诗外传》卷七:“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
"是所望于群公":这只有指望在座诸公了。
"敢竭鄙怀":我只是冒昧地尽我微薄的心意,
"恭疏短引":作了短短的引言。
# 恭疏短引:恭敬地写下一篇小序,在此指本文。
"一言均赋":在座诸位都按各自分到的韵字赋诗,
# 一言均赋:“一言均赋,四韵俱成”二句:我这首诗铺陈出来,成为四韵。
"四韵俱成":我已写成了四韵八句。
# 四韵俱成:(我的)四韵一起写好了。四韵,八句四韵诗,指王勃此时写下的《滕王阁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请洒潘江":在座诸位施展潘岳,
# 请洒潘江:“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二句:请各位宾客竭尽文才,写出好作品。洒、倾各与江、海对应,意思是竭尽才能,写诗作文。潘岳、陆机都是晋朝人,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云“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各倾陆海云尔":施展陆机一样的才笔,各自谱写瑰丽的诗篇吧。
# 云尔:语气助词,用在句尾,表示述说完了。
"滕王高阁临江渚":巍峨高耸的滕王阁俯临着江心的沙洲,
# 渚:水中小洲。
"佩玉鸣鸾罢歌舞":想当初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停止了。
"画栋朝飞南浦云":早晨,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黄昏,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悠闲的彩云影子倒映在江水中,整天悠悠然地漂浮着,
"物换星移几度秋":时光易逝,人事变迁,不知已经度过几个春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昔日游赏于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已不知哪里去了?
"槛外长江空自流":只有那栏杆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远方奔流。
“初唐四杰”之首
王勃(650~676/684),唐代文学家。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孙,幼时即聪慧过人,六岁能写文章,九岁读颜师古注《汉书》并撰《指瑕》。他曾任虢州参军等职,因恃才傲物等原因历经波折。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也称“初唐四杰”,而王勃为“初唐四杰”之首。其诗长于五律,多思乡怀人、酬赠往还之作,风格清新流丽,代表诗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等。其文多为骈体,重辞采且有气势,以《滕王阁序》最为著名。有辑本《王子安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写宴游滕王阁的骈文,借洪州的地势、滕王阁的壮丽、秋日登阁眺望的开阔景象,以及宴饮游乐的场景,写出了作者的人生际遇与身世之感,表露了自身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本诗用典突出,贴切运用大量典故,如“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这里巧用杨得意举荐司马相如的典故。据载,司马相如献《大人赋》,汉武帝赞其文有凌云之气,而他能得武帝赏识,正是因蜀人杨得意的举荐。作者借此典故,感叹自己未遇像杨得意那样能引荐贤才的人,即便有司马相如般的才华(“凌云”代指出众文才),也只能独自怜惜,以此抒发怀才不遇、无人赏识的失落与遗憾。虚实结合:“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是虚写想象中的游踪,“潦水尽而寒潭清”等句是实写眼前的秋景,虚与实相互补充,让所描绘的画面更丰富,既有眼前所见的真切,又有想象延伸的悠远,让场景更显饱满。动静结合:“烟光凝而暮山紫”写暮山云烟静止之景,“落霞与孤鹜齐飞”绘落霞、孤鹜动态之姿,静与动相衬,使秋景更显生动鲜活。联想:“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看到眼前的渔舟,就想到傍晚的歌声能传到彭蠡湖边,让眼前的景象和远方的声响连在一起,显得江面格外开阔;“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望见雁群,便想到它们的叫声会在衡阳水畔停下,让天上的雁影和远处的声息相牵,添了几分秋日的辽远,也让人更能感受到作者看景时心里的起伏。首尾呼应:开篇“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交代自己因父亲任职而途经洪州,有幸参与这场盛会,谦逊地表明身份与参会缘由;后文“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则回应开篇的“躬逢胜饯”,说明自己应盛会之邀作序,既表达了对宴会的感激,也再次点出参会作序的背景,使文章结构圆融,前后呼应,紧扣“滕王阁宴”这一核心事件。对比:“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与“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形成对比,将命运的不如意与作者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志向相对比,更凸显出作者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又如“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将昔日滕王阁的繁华与如今的寂寥进行对比,表达了历史变迁、人生无常的感慨。铺陈:运用铺陈手法,对滕王阁的景色、宴会的盛况等进行详细描绘。如描写宴会上的宾客时,“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极力夸赞孟学士的文采和王将军的勇武;描写滕王阁周围的景色时,“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从不同角度、多个方面进行细致描绘。对偶:“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潦水尽”与“烟光凝”、“寒潭清”与“暮山紫”相对,对仗工整,描绘出秋景的清幽与绚丽。又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不仅对仗严谨,而且意境开阔,成为千古名句。拟人:“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清风生”“白云遏”将清风和白云拟人化,仿佛清风是因悠扬的箫声而产生,白云是因动听的歌声而停留,生动地表现出宴会上的音乐之美。反衬:以乐景衬哀情,“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描绘宴会上乐声悠扬、歌声动人的欢乐场景,这样的乐景与后文“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等句流露的失意悲苦形成对照,用宴饮的欢愉反衬作者怀才不遇的哀情,强化了内心的悲叹。远近结合:“层峦耸翠,上出重霄”写远处山峦高耸入云,“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绘近处水渚岛屿萦回,远与近相互映衬,展现滕王阁周围开阔而丰富的景致,层次分明。俯仰结合:“上出重霄”仰视山峦楼阁之高,“下临无地”俯视楼阁之下的深邃,一仰一俯,凸显滕王阁的雄伟气势与空间立体感。情景交融:“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既描绘出晚霞、孤鹜、秋水、长天的壮美景色,又融入作者登高远眺时的开阔心境,景与情浑然一体。想象:“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并非实见雁阵声断衡阳水滨之景,而是凭借雁阵惊寒的画面,想象其鸣声在遥远的衡阳浦边断绝,突破眼前实景的局限,拓展了景物的空间感,增添了苍凉悠远的韵味。
3. 分段赏析
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了洪府的情况。这里地势很雄伟,而且“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主人贤德,还有很多贵客前来。开头用“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点明了滕王阁的位置,接着详细说它在翼、轸星宿的分野,地理位置上连接着湖南的衡山和江西的庐山。从上到下再展开,写南昌的地势: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包容着楚国,连接着吴越。这篇文章本来是为滕王阁作序的,可开头却没写宴会和阁楼,显得很特别,气势也很不凡。从“物华天宝”到“王将军之武库”,写了南昌物产丰富、人才众多,还称赞宴会上的宾主都是东南一带的杰出人才,贵客满座,好朋友像云彩一样多。最后一句,简单说了自己来参加宴会的原因。宴会的热闹场面没多写,接下来就是文章最重要的部分了。第二、三自然段是第二部分。作者从近处写到远处,先写壮丽的楼阁,再写秀丽的山川,用浓重的笔墨描写了滕王阁的秋景,展现出一幅光彩流动、布局错落、上下融合、虚实相互映衬的滕王阁秋日图。“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这两句,在静态中展现了光影色彩的变化,把湖光山色写得充满生机。积水退去后,寒潭变得清澈,傍晚时分,淡淡的云烟凝聚着厚厚的暮霭,水天之间呈现出一片淡淡的紫光。这一句通过色彩浓淡的变化,描绘出秋意正浓的傍晚景色,一个“寒”字写出了秋高气爽的感觉,“寒潭”和“暮山”一近一远,构成了错落的景致,被誉为“写尽九月之景”。接下来是虚写,作者带着读者仿佛驾着马车在高高的山路上,在崇山峻岭中观赏秋日风光,来到昔日帝子居住的长洲,找到仙人休养过的宫殿。然后从众多名胜中突出滕王阁——“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山峦层层叠叠,高耸的山峰直插云霄;凌空的楼阁屋檐带着红色的光泽,好像直插大地。作者在一上一下的描写中,只用十六个字就把楼阁高耸入云的气势和独特风貌生动地展现出来,借助俯仰视角的变化,让上下景象融合成一个整体。“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这两句写了滕王阁周围的动植物,白鹤和野鸭在曲折的小岛上畅游,散发着兰桂香气的宫殿依着起伏的山峦而建,让滕王阁像被众星围绕的月亮一样,显得气势宏大。作者还写到在滕王阁上登高远望看到的景色:打开精美的阁门,俯视雕梁画栋的屋脊,广阔的山川平原尽收眼底,近处的江河蜿蜒曲折,让人惊叹。楼宇巷陌里都是富贵人家;渡口停满了船只,都是装饰华丽的雀舫龙舟。秀美的山川、繁华的市井、众多的船只,既承接了第一段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又和下面的“渔舟唱晚”“雁阵惊寒”一起,构成了一幅情景交融、动静结合的画面。这一段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最受称赞。这句话就像一场视觉盛宴,画面主体是红色的夕阳余晖和蓝绿色的水光连接天空的景象,白色的野鹭在中间穿梭。它有着色彩美、动态美、虚实美和空间立体美,能让读者产生无限的想象。第四、五自然段是第三部分,写了众人在宴会上登高望远时的兴致,进而从兴致高昂转到悲伤,通过怀古议论,引出对人生遭遇的感慨。作者用起伏变化的笔法,从“逸兴遄飞”写到“兴尽悲来”。第四段开头两句“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写的是宴会上音乐演奏、歌声美妙的欢乐场景。接着说在座宾客的豪情和才华可以和陶渊明、谢灵运相比。美好的时光、美丽的景色,令人愉悦的事情都有了,宾主难得相聚,放眼远望,尽情欢乐。到这里写的都是登高望远的乐趣。下面一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从宇宙的无穷想到兴衰有尽头:回望长安,仿佛在夕阳之下,吴会又像在云海之间。大地有尽头,南海深不可测,擎天之柱难以攀登,北斗星辰十分遥远。关山难以越过,谁会为失意的人悲痛?像浮萍一样偶然相遇,都是在异乡漂泊的人。满怀壮志,什么时候能在王宫施展?得到皇帝的召见,又要等多少年?作者把自己比作“失路之人”,叹息自己的命运。他虽然满腔热血、才华出众,却因为恃才傲物、放荡不羁,不被当时的社会所接纳。壮志难以实现,所以在这里,作者由宇宙的无限想到人生的有限和短暂,流露出对时光流逝却功业未成的感慨;他悲叹兴衰自有定数,透露出无法改变命运的无奈,为自己只能流落南海之滨,没办法进入帝都长安为国家效力而感到悲伤。在第五段中,作者用典故把自己比作贾谊、梁鸿、冯唐、李广,来描述自己当时的困境,但他没有一直沉浸在悲伤中,转而用乐观精神对这一段的感慨做了更好的诠释。作者表示自己还是能通达事理、安于命运的,“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身处逆境依然心胸开阔,立志报效国家。这一段用了不少典故,但都用得合理恰当,没有堆砌的感觉。王勃写出了自己怀才不遇、深陷困境的矛盾心理,又用一种处世的乐观精神化解,这种高尚的情怀,千百年来引起了很多文人雅士的共鸣。第六、七段是第四部分,简单说了自己的旅程和志向,对宾主的知遇之恩表示感谢,也为能参加宴会并为饯别作序感到荣幸。这一段内容和开头相呼应,再次紧扣主题。
4. 作品点评
《滕王阁序》中写景与抒情的融合浑然自然。文章着重刻画滕王阁的雄伟气象,描摹宴会高雅盛大的氛围,进而抒发个人的深沉感慨。情感随景致自然生发,写景实为抒情铺垫,景与情相互浸润、交融无间,整体如行云流水般舒展自如,毫无雕琢之感。从内容层面而言,《滕王阁序》拓宽了骈文的艺术疆域;在艺术形式上,它既承袭了六朝抒情小赋的传统,又将骈文形式加以散文化革新,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这篇作品既是对六朝骈文的创新突破,也为唐代骈文的通俗化与格律化发展开辟了先路。
#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关,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
唐韩愈《新修滕王阁记》
# 神俊无前,六代体裁,几于一变。即“画栋”“珠帘”四韵,亦唐人短歌之绝。
明胡应麟《诗薮》
# 唐人诗文,或于一句中自成对偶,谓之当句对。盖起于《楚辞》“蕙叠、兰藉”,“桂酒、椒浆”,“斫冰、积雪”。自齐、梁以来,江文通、庾子山亦如此。如王勃《宴滕王阁序》一篇皆然。谓若:“襟三江、带五湖”,“控蛮荆、引瓯越”,“龙光、牛斗”,“徐孺、陈蕃”,“腾蛟起凤、紫电青霜”,“鹤汀凫渚、桂殿兰宫”,“钟鸣鼎食之家、青雀黄龙之舳”,“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天高地迥、兴尽悲来”,“宇宙、盈虚”,“丘墟、已矣”之辞是也。
宋洪迈《容斋续笔》
# 勃为文先磨墨数升,引被覆面而卧,忽起书之,初不加点,时谓腹稿,《滕王阁序》“落霞孤鹜”之语,至今称之。其诗甚多,如“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王勃》
# 此序一起极有力量,而于洪波汹涌中,随结随却,尤为超特。前半曲描婉写,璧缀珠联,奇丽极矣。后半独能别开生路,以悠扬怀抱,写出磊落事情,抚今思古,吊往追来。盖前半以景胜,后半以情胜。非情无以显景,非景无以寓情。而前半写景,景中有情;后半写情。情中有景。
清唐德宜《古文翼》卷八引曹德培语
# 余细读之,见起初以南昌名胜,从天引起地,从地引起人,又从人分出宾主。此起手铺叙之伦也。因就宾主句落下间公,兼点字文,并许多佳客与己为会之时,及所会之地。此入题铺叙之伦也。到阁之后,先写阁居山水之间,增山水之胜,开阁而眺。再写阁外所见之实景,及当秋之奇景。此形容铺叙之伦也。逸兴既发,或闻风声,或聆歌声,或德星饮酒,或见文土临池。凡游宴中所当有而不能备有者,皆无不有,诚可为乐。此序事铺叙之伦也。游乐已极,由壮生悲,人情皆然,穷旅尤甚。以为在会诸客中,必有不能忘情于不遇,与己相等者。此感慨铺叙之伦也。末以时命自安,藏器待时之意,为在会不得志诸君子慰藉。再自叙同此沦落,而壮志不衰。今因省父途中,得遇佳会,虽平日之词章,见诎于君上,而得伸于知己,亦为可幸。此收东铺叙之伦也。复把盛衰不常之理,以感慨发作余波,并系以诗,寓吊古之意,此结尾铺叙之伦也。其中布置之巧,步步衔接,步步脱却,皆有开合相因之妙。
清林云铭《古文析义》
# 滕王阁连甍市廛,名不称实;徒以王勃一序,脍炙今古。求所谓“飞阁流丹、飞云卷雨”者,何有也?吴下管元心(正传),令永新,作一绝书版悬阁上,末句云:“争传画栋珠帘句,江上藏风笑杀人。”
清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三
# 自来手八叉、才七步如温庭筠、曹子建辈,类皆不免枚皋速而不工之弊。至求其可以三《二京》而四《三都》者,则又非相如之工而不速不可。古今所传,惟祢正平《鹦鹉》一篇,庶几兼之。然年非弱冠,而又有黄祖娱宾之迫,不得不顺从以远害,尽辞以效愚。若夫子安路出洪州,躬逢胜饯,既无避祸之苦,又叨末座之宾,出纸慨然,此阎公之所以见恚也。而序珠来玉举笔有神,初不让八叉七步之捷,竟致陈思铜雀能倾魏武之心,以视孟坚之折西宾,太冲之访岷事。其工拙又如何也?然非遗墨一梦,安见十三楮子不减洛神,能令阎公叹为天才而矍然起敬哉!
清李扶九原编、黄仁黼重订《古文笔法百篇》卷十八
# 唐代骈文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自初唐四杰始,不少作品已于工整的对偶、华丽的辞藻之外,展示出流走活泼的生气和注重骨力的刚健风格,如王勃的《滕王阁序》。
现代古典文学专家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下一篇:唐·李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