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客游梁":年少时我就客居在睢阳,
"依然似故乡":这里依旧像故乡一样。
"城池经战阵":城池经历了交战对阵,
"人物恨存亡":人有的活着,有的死去。
"夏雨桑条绿":夏雨使桑树枝条变得鲜绿,
"秋风麦穗黄":秋风使麦穗变得金黄。
"有书无寄处":有书信却没有可以寄出的地方,
"相送一沾裳":在与你分别相送时泪水沾满了衣裳。
中唐前期诗人
张谓(?~778?),唐代诗人。字正言,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天宝进士,曾入安西幕府。代宗时,历任潭州刺史、礼部侍郎,连续三年知贡举。爱好酒,生活简朴,喜欢湖山之地。其有诗名于天宝、大历间,兼擅古近体。元辛文房称其诗“格度严密,语致精深”。代表作品有《早梅》《邵陵作》《送裴侍御归上都》等。
1. 分段赏析
诗人开篇即点明自己年少时就客居睢阳。在漫长的时光里,睢阳于他而言已不再是陌生的异乡,而是如同故乡一般亲切熟悉。寥寥数字,便将诗人对睢阳深厚的情感和归属感直白地展现出来,为全诗奠定了眷恋不舍的情感基调。颔联描写睢阳经历了残酷的战争,曾经的城池遭受战火摧残,变得破败不堪。在战争中,许多故人或生或死,离散凋零。“恨”字强烈地表达出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故人命运的痛惜,也让诗歌的情感从眷恋上升到对时代动荡、人事变迁的深沉感慨。颈联从季节变换的角度,描绘了睢阳的自然景象。夏天的雨水滋润下,桑树枝条一片翠绿;秋风拂过时,麦穗金黄饱满。此联表面写景,实则通过描写睢阳四季交替的景色,暗示自己在睢阳生活时日之久,侧面烘托出对这片土地的熟悉与眷恋。尾联写诗人与故人分别在即,想到日后即便有书信想要寄给故人,却可能因战乱导致地址不明或故人不在而无处可寄。这种对未来联络断绝的担忧,让诗人在与故人相送时不禁泪湿衣裳。此联将诗人与故人分别时的不舍、对未来的迷茫以及孤独之感推向高潮,余韵悠长,令人动容。
上一篇:唐·韦应物《雨夜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