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轺计日赴岷峨":不久我将乘着星轺奔赴岷峨,
# 岷峨:特指峨眉山。以其在岷山之南,故称。唐卢纶《送张郎中还蜀歌》:“回首岷峨半天黑,传觞接膝何由得。”,计日:即计算着日子。一说形容短暂,为时不远。如宋程洵《伯羽许见过雨不果》诗:“乡闾驾言归,计日抵旧庐。”,星轺:使者所乘的车。
"云树连天阻笑歌":那儿古树高耸入云,绵延不绝,深深阻断了我们这儿欢歌笑语。
# 笑歌:欢歌笑语。,连天:满天。
"南入洞庭随雁去":我孤独的车儿尾随着南飞的雁群,抵达烟波浩渺的洞庭湖畔,
# 洞庭:湖名。洞庭湖原位于湘鄂之交,面积辽阔,号称“八百里洞庭”,唐时列为五湖之首。
"西过巫峡听猿多":而后折西转入处处皆闻猿哀鸣的巫峡。
#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一称大峡。西起四川省巫山县大溪,东至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因巫山得名。两岸绝壁,船行极险。
"峥嵘洲上飞黄蝶":途中,峥嵘洲上自由翻飞的黄蝶,
# 峥嵘洲:即今湖北武汉的新洲双柳地。
"滟滪堆边起白波":滟滪堆边汹涌而起的白浪,更令我心绪不宁。
# 滟滪堆:俗称燕窝石,古代又名犹豫石。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位于白帝城下瞿塘峡口,长江有名的险恶之地。
"不醉郎中桑落酒":今日饯行,面对你的桑落美酒,我定要开怀畅饮,一醉方休,
# 桑落酒:古代美酒名。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河东郡)民有姓刘堕者,宿擅工酿,采挹河流,酿成芳酎,悬食同枯枝之年,排于桑落之辰,故酒得其名矣。”
"教人无奈别离何":否则,我怎能承受别离时肝肠寸断的无奈之痛。
# 无奈:谓无可奈何。《战国策·秦策二》:“楚惧而不进,韩必孤,无奈秦何矣!”,教:使,让。
中唐前期诗人
张谓(?~778?),唐代诗人。字正言,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天宝进士,曾入安西幕府。代宗时,历任潭州刺史、礼部侍郎,连续三年知贡举。爱好酒,生活简朴,喜欢湖山之地。其有诗名于天宝、大历间,兼擅古近体。元辛文房称其诗“格度严密,语致精深”。代表作品有《早梅》《邵陵作》《送裴侍御归上都》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歌描绘了友人前往岷峨的行程路线,途中将经历洞庭、巫峡、峥嵘洲、滟滪堆等地的所见之景,如随雁南入洞庭、巫峡猿啼、洲上黄蝶、堆边白波等,最后以不饮桑落酒难以消解别离愁绪,表达了诗人与韦郎中分别时的不舍之情。
2. 写作手法
渲染:“云树连天阻笑歌”,描绘了连天的云树,营造出压抑的氛围,渲染了离别的伤感气氛,仿佛云树都在阻碍朋友间的欢歌笑语,为全诗奠定了悲伤的基调。用典:“南入洞庭随雁去,西过巫峡听猿多”句,巧用北雁南回的典故。在传统文化中,北雁南归是常见自然现象,古人常借此寄托游子思乡、旅途漂泊等情感,大雁南飞的轨迹象征着离人远去的身影,承载着深厚的离别愁绪。作者将友人南入洞庭的行程与北雁南飞的轨迹相勾连,以雁的漂泊不定暗示友人旅途孤寂、前路茫茫,借大雁南归的必然对应友人离别的不可避免,既生动勾勒出友人行程路线,更借此深刻表达出对友人长途跋涉的担忧,以及因离别而生的无尽不舍与怅惘之情。比喻:诗中将黄蝶比作某种能够引发诗人孤独感或惆怅情绪的事物,以黄蝶的飞舞来象征自己漂泊、孤独的心境;白波也可能被用来比喻诗人内心如波浪般起伏的愁绪,借景抒情,将无形的情感通过具体的景象展现出来。夸张:“滟滪堆边起白波”运用了夸张,通过夸大滟滪堆边波浪的声势,突出环境的壮阔与险恶,以此来强化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和面对旅途未知的惆怅,同时也暗示了人生道路可能如同这波涛一样充满艰难险阻。反衬:以乐景衬哀情。“峥嵘洲上飞黄蝶,滟滪堆边起白波”句,诗人以峥嵘洲上纷飞的黄蝶和滟滪堆边涌起的白波,衬托出自己的孤独。黄蝶纷飞,更显环境的孤寂;白波涌起,暗示着诗人内心的不平静,以景之热闹衬托人之孤独,强化了诗人的孤独感和惆怅之情。融情于景:中间两联“南入洞庭随雁去,西过巫峡听猿多。峥嵘洲上飞黄蝶,滟滪堆边起白波”,通过想象别后途中的归雁、啼猿、黄蝶、险波等景象,将诗人的离情别绪融入到这些哀景之中,以哀景写悲情,生动地表现出诗人与朋友分别时的凄切与神伤,以及对友人的浓浓思念之情。想象:诗中“南入洞庭随雁去,西过巫峡听猿多。峥嵘洲上飞黄蝶,滟滪堆边起白波”是作者对友人别后途中境遇的想象,通过想象友人途中所见之景,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牵挂以及分别时的凄切神伤。直抒胸臆:“不醉郎中桑落酒,教人无奈别离何”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在面对离别时的无奈,只有借桑落美酒一醉,才能暂时忘却离别的痛苦,直接抒发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将离情别绪推向高潮。
3. 分段赏析
首联“星轺计日赴岷峨”,以“计日”点明友人前往岷峨的归期渐近,暗含时光匆匆流逝,勾勒出诗人对友人即将远行的不舍与无奈。“云树连天阻笑歌”,描绘出绵密云树遮蔽天际的景象,渲染出压抑凝重的离别氛围。“阻”字下得很巧妙,仿佛云树有意阻断彼此的欢声笑语,更添离情别绪。颔联“南入洞庭随雁去,西过巫峡听猿多”,化用北雁南回的典故,直白倾诉离别的苦涩。诗人想象友人南行入蜀的行程,途经烟波浩渺的洞庭湖,穿越猿啼凄厉的巫峡,在渺茫凄凉的境界中,凸显出离别的孤寂与哀愁。颈联“峥嵘洲上飞黄蝶,滟滪堆边起白波”,诗人沿途捕捉峥嵘洲上纷飞的黄蝶、滟滪堆边翻涌的白波,巧用比喻、夸张手法,将与友人分别后的惆怅融入景物之中,以景衬情,孤独之感愈发浓烈。诗的中间两联融情于景,借归雁、啼猿、黄蝶、险波等哀景,细腻勾勒出别后途中的境遇,委婉传达出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凄切不舍,将思念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尾联“不醉郎中桑落酒,教人无奈别离何”直抒胸臆,诗人坦言唯有借饯行的桑落美酒一醉,方能消解令人断肠的离情别绪。这两句作为全诗高潮,表面看似旷达洒脱,实则以醉饮逃避离痛,将离情别绪的浓烈与友情的深厚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凄黯孤寂的心境也跃然纸上。
4. 作品点评
整首诗以“别”字为情感脉络,诗人既数着归期临近的日子,又勾勒友人远行的路线,字里行间暗含相聚时光愈发短暂,离别时刻悄然迫近,其不舍之情不言而喻。前六句皆是离别心绪的延展,诗人铺陈行程中所见之景,无论是云树蔽天的压抑,还是洞庭雁影、巫峡猿啼的凄清,乃至峥嵘洲的黄蝶、滟滪堆的白波,皆未直言心境,却将离情别绪融入每一处景致,让凄然之感自然流淌于笔墨之间。直至尾联,诗人借桑落美酒倾泻胸臆,一饮而尽既是为了暂时逃避离别的苦涩,更是借此酬谢知己相伴的珍贵情谊。全诗巧妙借景抒情,将与友人分别时的无奈与眷恋,诠释得细腻而深沉。
# 末句吟咏有馀味。
明凌宏宪《唐诗广选》
# 周珽曰:起得高旷。中联历举楚、蜀所经之处,所谓“阻笑歌”也。故欲尽醉以致情。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声情意境,渐入中唐。此犹名手也,为气运所乘耳。
明邢昉《唐风定》
# 摇摇缓缓,自为乐府馀音。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
# 不作奇事丽语,以平调行之,却足一唱三叹。
明学者王世贞《全唐诗说》
# 正言尝奉使至长沙,疑此时韦郎中亦有蜀中之命,故临别而有是作也。意谓我方南适长沙,君亦乘轺而登剑阁,云树杏而音声厢矣。中二联历举楚蜀所经之处,然随雁听猿,蝶飞波起,则尔我之客愁可知,是以重伤离别而欲尽醉耳。
明末清初学者唐汝询《唐诗解》
# 前解,言使车速发,特因钦限逼迫也,三四之“南入洞庭”、“西过巫峡”,即二之“云树连天”。“随雁去”、“听猿多”,即“阻笑歌”也(前四句下)。后解,言正值深秋,况经奇险,多谢故人,劳劳相送,自当饮尽其卮中也(后四句下)。
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 “计日”迫也,“赴岷峨”远也,只此句便有不容少留之意。“云树连天”,伏中四句上半截之案也,“阻笑歌”伏中四句下半截之案也。结只是更不忍辜负高情,自当尽醉,然后分手。
明末清初赵臣瑗《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
# 萚石先生最赏此作,以为非后人所能及。声情气格,无一不妙。
清吴煊、胡棠《唐贤三昧集笺注》
# 应是己适楚,韦适蜀,故中二联分写,二四写情,五六写景,不嫌其复。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此应是送人由楚入蜀之作,故三、四写情,五、六写景,俱以两地分对。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一结调法甚佳。
清费锡璜、沈用济《历代诗法》
下一篇:唐·岑参《范公丛竹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