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àng
duì
jiǔ
xíng

朝代:唐作者:张谓浏览量:1
zuò
yàn
shàng
yuè
zhòu
xíng
yàn
shàng
shān
yǎn
qián
zūn
yòu
cháng
mǎn
xīn
zhōng
wàn
shì
děng
xián
zhǔ
rén
yǒu
shǔ
bǎi
shí
zhuó
láo
shù
dǒu
yīng
jīn
xiāng
duì
jìn
huān
bié
hòu
xiāng
zhū
wān
tóu
guī
shē
yuàn
jūn
qiě
宿
huáng
gōng
jiā
fēng
guāng
ruò
rén
zuì
cēn
dōng
yuán
huā

译文

夜晚坐着,看不够湖边的明月,白天走着,看不够湖边的青山。眼前的酒樽常常酒满,心中的万事无足重轻。主人有万余石的黍子,应该不会吝惜这数斗的浊酒。如果现在对着酒时不尽欢而饮,那么离别后再相思又有什么用处呢。茱萸湾头回去的路还很是遥远,希望你能暂且住宿在黄公的家中。如果在如此美好的风景中还不喝醉,那真是辜负了这番大好春光。

逐句剖析

"夜坐不厌湖上月":夜晚坐着,看不够湖边的明月,

"昼行不厌湖上山":白天走着,看不够湖边的青山。

"眼前一尊又长满":眼前的酒樽常常酒满,

# 又长满:指杯中酒又斟满了。

"心中万事如等闲":心中的万事无足重轻。

# 等闲:平常。

"主人有黍百余石":主人有万余石的黍子,

# 黍: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淡黄色,碾成米叫黄米,供食用或酿酒。

"浊醪数斗应不惜":应该不会吝惜这数斗的浊酒。

# 浊醪:醪,即浊酒。浊醪是语义重叠。

"即今相对不尽欢":如果现在对着酒时不尽欢而饮,

# 对:一作逢。,即今:当此时也。

"别后相思复何益":那么离别后再相思又有什么用处呢。

# 复何益:又有什么用呢。

"茱萸湾头归路赊":茱萸湾头回去的路还很是遥远,

# 赊:长远。,茱萸湾:地名。

"愿君且宿黄公家":希望你能暂且住宿在黄公的家中。

# 黄公:对黄姓主人的尊称。一说晋酒家名。

"风光若此人不醉":如果在如此美好的风景中还不喝醉,

# 风光若此:意为此情此景。

"参差辜负东园花":那真是辜负了这番大好春光。

# 参差:高低长短不齐,在这一句中实际上是修饰“东园花”的。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湖上对酒行》是唐代诗人张谓的七言古诗。前四句直抒对湖光山色的喜爱,以“不厌”重复强调昼夜赏景的沉醉,再写眼前美酒满樽、心中万事等闲,奠定快意洒脱的基调,展现诗人对当下生活的满足。中间四句转向对饮场景,称主人家有粮食美酒当不惜分享,直言“相对不尽欢”的遗憾,以“别后相思无益”反衬此刻须尽兴,体现重相聚、轻虚念的人生态度,语言近乎口语,质朴率真。最后四句以归路遥远劝客留宿,以“风光若此”呼吁趁美景畅饮,用“辜负花”的假设强化及时行乐的情感,收尾干脆明快,将赏景、饮酒、惜情融为一体,尽显疏朗自然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前期诗人

张谓(?~778?),唐代诗人。字正言,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天宝进士,曾入安西幕府。代宗时,历任潭州刺史、礼部侍郎,连续三年知贡举。爱好酒,生活简朴,喜欢湖山之地。其有诗名于天宝、大历间,兼擅古近体。元辛文房称其诗“格度严密,语致精深”。代表作品有《早梅》《邵陵作》《送裴侍御归上都》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张谓曾先后担任尚书郎、潭州刺史、礼部侍郎等官职,三次掌管贡举事务。他的诗作大多为饮宴、送别题材,《湖上对酒行》体现了他清正的诗风,是一首寄情于山水之间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饮酒诗。描绘了夜赏湖月、昼览湖山的情景,展现主人富足慷慨,劝客尽欢留宿。体现了和平时代谐调的人际交往与生活乐趣,表达了及时行乐、莫负风光的积极态度,风格疏朗自然。

2. 写作手法

对比:“主人有黍百余石,浊醪数斗应不惜”,将主人“有黍百余石”的富足与“浊醪数斗”的谦恭形成对比,凸显主人既豪爽又谦和的待客态度,尽显慷慨好客之风。首尾呼应:全诗以湖光山色起笔,描绘夜月昼山之景,结尾以“风光若此”“东园花”收束,与开头相呼应,使诗歌结构完整,缴清“湖上对酒”题面。直抒胸臆:全诗不借助含蓄意象或曲折手法,直接倾诉对湖山美景的沉醉与人生态度。如“夜坐不厌湖上月,昼行不厌湖上山”,直言对湖光山色的痴迷,以“不厌”二字强化沉醉之态,毫无保留地展现对自然的热爱;“即今相对不尽欢,别后相思复何益”更是直白奉劝友人珍惜当下欢聚,勿留别后空相思,情感表达率真果决,如清泉直泻,将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和盘托出,通篇无雕琢堆砌,全凭真诚情感打动人心。

3. 分段赏析

“夜坐不厌湖上月,昼行不厌湖上山”,句中运用重复手法,以“不厌”强调对湖上月色、山间风光的沉醉,写出纵使夜以继日游览,仍相看不厌的痴迷,尽显对湖光山色的极度喜爱。“眼前一尊又长满,心中万事如等闲”,“又长满”透出惬意满足的语气,写眼前美酒满樽,借此消解平日烦忧,心中万事皆觉轻松超脱,展现醉饮后的畅快与释然。“主人有黍百余石,浊醪数斗应不惜”,先称主人“有黍百余石”见其富足,又道“浊醪数斗”显其谦恭,以对比手法凸显主人既豪爽又谦和的待客态度,尽显慷慨好客之风。“即今相对不尽欢,别后相思复何益”,似席间主人劝酒之语,语气恳切实际,相较李白的狂放更显平易,近于王维的深情,却更突出当下尽兴的重要性,体现盛唐人的现实乐观态度。“茱萸湾头归路赊,愿君且宿黄公家”,以“归路赊”为由劝客留宿,推测“黄公家”应是风光宜人、同样好客之处,足见主人殷勤体贴,尽显相聚时的温情关怀。“风光若此人不醉,参差辜负东园花”,以假设语气呼吁趁美好风光畅饮,将赏景、饮酒融合,呼应开头湖光山色描写,强调莫负春光,收束全诗,尽显疏朗自然之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两“不厌”起得妙。后皆弱调,幸无丑态耳。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即今相对”二句,不出寻常见,真语到。并在物情之外,亦何必历遐远,探古迹,然后始为游览?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四语平起,淖有规模(“心中万事”句下)。快语,喜无粗气(“别后相思”句下)。

清刘邦彦《唐诗归折衷》

# 便觉楚楚(首二句下)。

明高棅《唐诗品汇》

# 写得情真。

明唐汝询《唐诗训解》

# 玉遮曰:不假脂粉,所以为佳。

明李攀龙《唐诗选》

# 放言旷达,抒写胸臆了了。

明末清初邢昉《唐风定》

# 通篇赋体。前四句出“湖中”字,对月游山皆湖中之事。后四句写湖中夜归之馀情,设言不患无宿处,若急欲归,必不尽欢,则虚此春光,桃李应笑人耳。

明曾益、顾可久《唐诗选胜直解》

# 沉快(“即今”二句下)。

清陈婉俊《网师园唐诗笺》

# 朴质可观,不觉平淡。

清金圣叹《历代诗法》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曹邺《四怨三愁五情诗十二首·一怨》

下一篇:唐·虞世南《应诏嘲司花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