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柱朱崖道路难":通往铜柱朱崖的道路艰险崎岖,
# 铜柱朱崖:指南方边远地区。铜柱:汉伏波将军马援曾率兵南征交趾,立铜柱,为汉之极界。按所立铜柱在今广西分茅岭下。朱崖:又称珠崖,汉郡名,即今海南省琼山县一带。
"伏波横海旧登坛":登坛封拜的伏波横海曾效驰驱。
# 登坛:古代封拜大将,都要筑坛受命,然后出师。,伏波:汉马援曾为伏波将军,韩说曾为横海将军,两人都曾率兵南征。
"越人自贡珊瑚树":百越的土人自愿进贡珊瑚宝树,
# 珊瑚树:《太平御览》卷八百零七引《海中经》:“珊瑚生于海中。……岁高二、三尺,有枝无叶,形如小树。”古人以为珍饰之物。,越人:泛指南方人。五岭以南,古为百越之地。
"汉使何劳獬豸冠":汉代的使者何劳又去辨诬洗污。
# 獬豸冠:史所服之冠。《旧唐书·舆服志》:“法冠一名獬豸冠,以铁为柱。其上施珠两枚,为獬豸之形,左、右御史台流内九品以上服之。”獬豸,类似羊的神兽,据说它能辨是非曲直。
"疲马山中愁日晚":奔驰山中的驿马担心日已向暮,
"孤舟江上畏春寒":航行江上的孤舟生怕遇上风雨。
"由来此货称难得":这些珍奇宝物从来都很难得到,
# 难得:指稀世的珍宝。《老子·上篇》:“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言古代明君屏绝稀奇珍宝,免使臣下逢迎其欲,以图恩宠。
"多恐君王不忍看":只恐贤明的君主顾也不肯一顾。
中唐前期诗人
张谓(?~778?),唐代诗人。字正言,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天宝进士,曾入安西幕府。代宗时,历任潭州刺史、礼部侍郎,连续三年知贡举。爱好酒,生活简朴,喜欢湖山之地。其有诗名于天宝、大历间,兼擅古近体。元辛文房称其诗“格度严密,语致精深”。代表作品有《早梅》《邵陵作》《送裴侍御归上都》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讽刺诗。全诗围绕御史的职责本分与卑劣行径展开,字里行间尽是诗人对其行径的厌憎与批判,情感浓烈且直抵人心。
2. 写作手法
互文:“越人自贡珊瑚树,汉使何劳獬豸冠”运用互文修辞,将“珊瑚树”与“獬豸冠”巧妙对举。上下两句文意相互渗透、彼此呼应,表面分说越人进贡奇珍、汉使佩戴法冠,实则暗含深意——借马援“薏苡含冤”典故,委婉规讽杜御史。互文手法的运用,不仅让诗句对仗工整、表意含蓄,更赋予此诗跨越时空的历史纵深感,使古事今情交织,寄寓深远。用典:“铜柱朱崖道路难,伏波横海旧登坛”运用典故,“铜柱”“朱崖”关联马援、韩说往事。诗人以“伏波”“横海”两位将军征战东越、筑坛拜将的典故,暗喻此地曾是英雄建功立业的疆场。往昔战将为家国大义奔赴,功绩卓著,名垂千古;而今杜侍御却为谋取贡物、讨好皇帝涉足此地。典故的运用,使今昔形成鲜明对照,借古讽今,将为公者的崇高与谋私者的卑琐展露无遗,尽显批判之意。正侧面描写结合:此诗前四句综合运用正侧面描写。首二句以“铜柱”“朱崖”怀古,暗指杜侍御出使之地曾是马援、韩说为家国征战的拜将坛,借历史战将的公心壮举,侧面讽谏杜侍御谋取贡物的私利之行。三四句则转为正面直言,点明汉唐强盛时南越自会主动进贡珊瑚等珍品,无需杜侍御远涉索取。正侧结合,既以历史对照凸显人物行径的公私之别,又直白表明远方贡物不当强取的态度,表意委婉而清晰。
3. 分段赏析
诗歌首部分以四句铺陈,点明远方贡物不应强取。开篇怀古起兴,借“铜柱”“朱崖”隐晦指出杜侍御出使之地,此乃昔日伏波将军马援、横海将军韩说拜将出征东越之处。往昔战将为家国大义而战,功绩卓著;今朝杜侍御却为攫取贡物、讨好帝王奔赴此地,两者公与私、尊与卑的对照一目了然。前两句委婉讽喻,后两句则直言进谏:汉唐强盛时,南越自会主动进献珊瑚等奇珍,何须杜侍御远涉重洋索取?后四句构成第二部分,意在表明杜侍御冒险求贡,未必能讨得帝王欢心。“疲马愁日晚,孤舟畏风寒”紧扣“道路难”,将其为逢迎权贵不惜艰辛的谄媚之态刻画得入木三分。结尾两句以似褒实贬的笔法,表面为朝廷辩解,实则暗藏讥讽,“多恐”二字既讽刺杜侍御的行径,也暗指帝王未必领情,一语双关,讽刺意味十足。
4. 作品点评
此诗紧扣御史的职责与实际行为间的矛盾,以二者的反差构建冲突,使诗歌在平实叙述中形成讽刺效果,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 张谓“由来此货称难得,多恐君王不忍看”,李商隐“不须看尽鱼龙戏,终遣君王怒偃师”,皆得忠君爱国之意。结句须得此法。
明田艺蘅《留青日札》卷六
# 钟惺曰:“自贡”、“何劳”字,惭惶煞人也。上二句动人羞恶,下二句动人侧隐。末语说得贡献人败兴。风刺之体,深厚而严,立言有法。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卷十六
# 谭元春云:(五六句)读二语,有心者自当恻然。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有关风教之诗,亦严亦婉,可悲可敬。
清吴昌祺《删订唐诗解》卷十九
# 此题虽云“戏赠”,实以讥刺当时耳。三四亦言若越人出于向化自贡,何劳押送?盖必节镇奉令征求而得,一路须防闲偾运,非古之远人来王贡方物之比耳。意在言外,于“自”字可想。
清胡以梅《唐诗贯珠笺》卷二一
# 五六详写险远难行,以起七八之“不忍看”也。“难”字、“旧”字、“自贡”、“何劳”、“愁”、“畏”、“由来”、“多恐”诸字相呼应。题是“戏赠”,诗是毒口痛骂。讽刺须有含蓄,明骂有何味?此首太显露。
清屈复《唐诗成法》卷七
# 前半老成,五六给耳。结语婉琢,自足可讽。又引胡紫田曰:“自贡”、“何劳”,讽刺婉隽。五六极写愁畏之状,人结倍觉有情。
清卢麰、王溥《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卷八
# 规杜兼以讽君,妙在得“戏”字神情,不嫌唐突。
清杨逢春《唐诗绎》卷二十
# 能寓严厉于和平。
清王寿昌《小清华园诗谈》卷下
# 一气浑成中,自寓深情微旨。
清胡本渊《唐诗近体》卷三
# 态和音雅,吴梅村诗深臻其妙。
清于庆元《唐诗三百首续选》
# 亦严亦婉,讽侍御兼以讽君。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卷十三
# 格度严密,语致精深,多击节之音。
辛文房《唐才子传》卷四
下一篇:唐·于季子《咏汉高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