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行役向边州":老朋友将要踏上前往边疆州郡的旅程,
# 边州:泛指边关。,行役:因公事而在外跋涉。,故人:老朋友,旧友。
"匹马今朝不少留":今天早晨你骑着单匹马,没有丝毫的犹豫和留恋就出发了。
# 少留:稍作停留。,匹马:形容故人出使时单人独马。
"长路关山何日尽":漫长路途关隘重重不知何日才能走到尽头,
# 关山:泛指关隘山川。
"满堂丝竹为君愁":在这里,满座弹奏丝竹之音,都是为了你即将远行而心生忧愁。
# 丝竹:弦乐器和竹管乐器。这里指乐曲声。竹:一作管。
中唐前期诗人
张谓(?~778?),唐代诗人。字正言,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天宝进士,曾入安西幕府。代宗时,历任潭州刺史、礼部侍郎,连续三年知贡举。爱好酒,生活简朴,喜欢湖山之地。其有诗名于天宝、大历间,兼擅古近体。元辛文房称其诗“格度严密,语致精深”。代表作品有《早梅》《邵陵作》《送裴侍御归上都》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送别诗。诗中写友人独自远赴边州,路途遥远,不知何时才能归来。满堂丝竹声中,诗人流露出对友人的牵挂与不舍,情感真挚而含蓄。
2. 写作手法
铺陈:前两句“故人行役向边州,匹马今朝不少留”通过连续描写“边州”“匹马”等意象,层层递进地展现友人远行的孤寂与艰辛,为后文的抒情奠定基础。卒章显志:末句“满堂丝竹为君愁”直抒胸臆,在前文铺陈友人远行艰险后,最终点明全诗主旨,将送别时的忧愁情感直接道出,使主题更加鲜明深刻。
3. 分段赏析
“故人行役向边州”这句诗交代了送别对象和去向。“故人”说明诗人和出行的人关系亲近,而“边州”指边远的地方,暗示友人要去的地方荒远偏僻。关系亲近的人要去荒远之地,这种反差让人一下子就感受到离别时的不舍和担忧,为整首诗定下了忧伤的基调。“匹马今朝不少留”这句写友人出行的情形。“匹马”表明友人是孤身一人前往,一路上没有同伴,行役的辛苦可想而知。“今朝”强调时间就在当下,“不少留”说明友人行程紧迫,没有停留的时间。诗人看着友人匆匆离去,心里满是怅惘,虽然没直接说舍不得,但这种情绪已经从字里行间透出来了。“长路关山何日尽”这句用问句表达诗人的担忧。“长路关山”描绘出友人要走的路漫长又艰险,满是重重山峦阻隔。“何日尽”是在问这样的长路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头啊,这一问里饱含着诗人对友人长途跋涉的牵挂,担心他一路上的安危,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才能到达目的地,忧虑之情溢于言表。“满堂丝竹为君愁”这句没有直接说自己愁,而是通过环境来表达。“满堂丝竹”指宴席上演奏的音乐,本来是为送别增添氛围的,但在诗人听来,这些乐声好像都带着愁绪,仿佛连乐器都在为友人的离去而忧伤。诗人把自己的愁绪寄托在乐声中,不说自己愁,反而说丝竹愁,这样的写法更含蓄,让读者更能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不舍和惆怅,比直接说出来更有感染力。
4. 作品点评
元代诗人杨载在《诗法家数》中指出:“送别之作多借酒抒怀,绘眼前之景以寄情,寓劝勉之意以达诚。”然而张谓此诗却另辟蹊径,既不提杯中之物,也不摹眼前之景,更无劝勉之语,而是通过“边州”、“匹马”、“长路”三个意象层层递进,凸显友人征程之艰。正是这种基于现实的质朴笔法,使该诗在情感表达上独具真淳特质,从而在众多送别诗中脱颖而出。此乃张谓此诗更为精妙的独到之处。
# 直捷说破,讯切世情。
明叶羲昂《唐诗直解》
# 句法用意,与“日暮孤舟何处泊”相似。
明李攀龙、袁宏道《唐诗训解》
# 丝竹本以娱情,然送人万里之远,则丝竹皆愁音也。警绝!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