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下双梅树":台阶下有两棵梅树,
"春来画不成":春天的美景难以用画笔描绘出来。
"晚时花未落":傍晚时分花朵还没有落下,
# 未:一作易。
"阴处叶难生":背阴的地方叶子难以生长。
"摘子防人到":我想要摘取梅子的时候,又担心有人突然到来,
"攀枝畏鸟惊":攀折树枝害怕惊动了鸟儿。
"风光先占得":梅花已经抢先占据了美好的风光,
"桃李莫相轻":桃花和李花不要轻视它。
中唐前期诗人
张谓(?~778?),唐代诗人。字正言,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天宝进士,曾入安西幕府。代宗时,历任潭州刺史、礼部侍郎,连续三年知贡举。爱好酒,生活简朴,喜欢湖山之地。其有诗名于天宝、大历间,兼擅古近体。元辛文房称其诗“格度严密,语致精深”。代表作品有《早梅》《邵陵作》《送裴侍御归上都》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诗。描绘了官舍阶下双梅树的动人风姿,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珍视备至的情感。巧妙地营造出一种不随波逐流、坚守高洁的氛围,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推崇。
2. 写作手法
反衬:“春来画不成”以画家难以描摹的困窘,反衬早梅姿态的灵动超凡,以“人”的技艺局限突显梅的天然神韵。“晚时花未落,阴处叶难生”中,梅花到晚春仍未凋零,其长久占据枝头的姿态,反衬出背阴处叶片难以生长的状态,突出早梅花期之长、生长态势之盛,也暗含早梅在环境中抢先占据优势。双关:“风光先占得,桃李莫相轻。”表面上是说早梅先占得春光,桃李不要轻视它。实际上“风光既指自然界的春光,也暗指在仕途或人生境遇中先获得的机遇、优势等;“桃李”既指自然界的桃李花,也可暗指那些嫉妒、轻视诗人的人。此句一语双关。铺陈:“阶下双梅树,春来画不成。晚时花未落,阴处叶难生。摘子防人到,攀枝畏鸟惊。”诗人先描述官舍阶下有双梅树,接着说春天到来其美景难以描绘,又进一步写梅花晚谢、阴处叶难生,还提到摘梅子怕有人来,攀折梅枝又怕惊到鸟,从多个方面细致地描绘梅花的生长环境、状态以及围绕梅花发生的事情,通过这种铺陈,为尾联托物言志做足铺垫。托物言志:“风光先占得,桃李莫相轻。”诗人借早梅先得春光,劝桃李不要轻视它,实则是以早梅自比,表达自己先在仕途或人生中取得一定成绩,希望他人不要轻视自己,展现出自己的自信与抱负,借梅花来抒发自己的志向。
3. 分段赏析
首联:“阶下双梅树,春来画不成”,开篇直接点出官舍阶下的双梅树,简洁明了。“春来画不成”则强调早梅在春天展现出的独特风姿,难以用画笔完美呈现,引发读者对早梅之美的好奇与想象,为全诗奠定对早梅赞美的基调。颔联:“晚时花未落,阴处叶难生”,诗人聚焦于早梅的生长细节。“晚时花未落”表明早梅花期较晚,能在其他花可能凋谢时依然绽放,凸显其坚韧;“阴处叶难生”描绘了在背阴处叶子难以生长的状况,从侧面体现早梅生长环境并非优越,却依然绽放,进一步突出其顽强。颈联:“摘子防人到,攀枝畏鸟惊”,此联从诗人对梅树的态度入手。“摘子防人到”写出诗人担心有人来采摘梅子,“攀枝畏鸟惊”表现出诗人即便想攀折梅枝欣赏,也因害怕惊飞鸟儿而作罢,细腻地刻画了诗人对梅树的珍视与呵护,侧面反映出早梅的珍贵。尾联:“风光先占得,桃李莫相轻”,诗人将早梅与桃李对比。早梅先于桃李绽放,抢先领略春光,诗人劝桃李不要轻视早梅。这不仅是对早梅的肯定与鼓励,更是借物言志,暗示像早梅一样具有独特品质、率先崭露头角的人,不应被世俗轻易看轻,升华了诗歌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