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péi
dòu
shì
fàn
líng
yún
chí

朝代:唐作者:高适浏览量:3
bái
shí
xiān
jiàng
qīng
chuān
qióng
jiāng
réng
sài
shàng
zhōu
zài
jūn
zhōng
huàn
lín
jīn
shù
ráo
xiàng
jiǒng
fēng
yáng
lián
shuǐ
biān
mǎn
qiū
kōng
chéng
xìng
tóu
xiá
yāo
huān
cōng
shuí
lián
chí
ruò
yóu
bàn
yuān
hóng
鸿

译文

白露比平时早点降落,在清冷水波上思绪无穷。虽然逍遥在池塘小船之上,身仍实在塞上军中。看着水边树下的歌舞,歌声悠悠缭绕在晚风中。夕阳与粼粼水波遥遥相接,满是清寒的边塞秋色。游兴未尽当诚心留客时,欢聚也不要有什么忌讳。谁会怜惜这弱羽凡鸟,但它还是愿意伴随鹓鸿。

逐句剖析

"白露时先降":白露比平时早点降落,

# 白露时先降:白露,节令名。《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农历七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白露先降,早寒之意。

"清川思不穷":在清冷水波上思绪无穷。

# 思:谓泛舟之思。,清川:指武威的灵云池。《古唐诗合解》卷十二“清川即灵云池,秋凉故水清”。

"江湖仍塞上":虽然逍遥在池塘小船之上,

"舟楫在军中":身仍实在塞上军中。

"舞换临津树":看着水边树下的歌舞,

"歌饶向迥风":歌声悠悠缭绕在晚风中。

# 歌饶向迥风:有歌声在晚风中荡漾。迥:《全唐诗》下注:“一作晚。”

"夕阳连积水":夕阳与粼粼水波遥遥相接,

# 积水:指灵云池。

"边色满秋空":满是清寒的边塞秋色。

"乘兴宜投辖":游兴未尽当诚心留客时,

# 投辖:《汉书·陈遵传》“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即诚心留客的意思。

"邀欢莫避骢":欢聚也不要有什么忌讳。

# 避骢:《后汉书·桓典传》“拜侍御史,是时宦官专权,典执政无所回避;常乘聪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聪马御史”。

"谁怜持弱羽":谁会怜惜这弱羽凡鸟,

# 弱羽:谦词,才浅力薄。“弱羽”即羽毛不丰,翅膀不硬的意思,此处是高适自谦。

"犹欲伴鹓鸿":但它还是愿意伴随鹓鸿。

# 鹓鸿:鸩,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像凤凰的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陪窦侍御泛灵云池》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首四句点明环境,诗人与窦侍御在边塞的灵云池上泛舟,秋意渐浓,思绪万千。中四句描绘泛舟的场景,池水空旷,歌舞升平,临津之树与向迥之风共同构成了边塞特有的壮丽景色。后两句则写诗人与窦侍御的交往,主人热情投辖留客,而诗人也因欢聚之乐不惧御史的骢马。末两句以“弱羽”自喻,表达了诗人虽身份卑微,却仍愿意陪伴在窦侍御这样的高贵人物身边,共同追求理想的决心。整首诗以边塞为背景,将自然风光与人情世故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豪迈的情怀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南)人。安史之乱起,奔赴行在,历任淮南、西川节度使,封渤海县侯,终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或高渤海。高适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现实关怀。高适尤其擅写边塞军旅生活,所作边塞诗,对边地形势和士兵疾苦均有反映,《燕歌行》为其代表作。代表作品有《燕歌行》《塞上》《塞下曲》等。著有《高常侍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陪窦侍御泛灵云池》是高适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在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任职期间所作。当时,高适作为掌书记,随军驻守武威(今甘肃境内)。此诗与《陪窦侍御灵云南亭宴诗得雷字》《和窦侍御登凉州七级浮图之作》同为这一时期创作的作品,展现了边塞军旅生活的场景。诗中描绘了灵云池泛舟的景象,同时融入了边塞秋色的辽阔与宴饮的欢愉,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边塞生活的感慨,反映了高适在幕府任职期间的生活与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陪窦侍御泛灵云池》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边塞诗。描绘了边塞秋日泛舟的场景,体现了军旅生活的背景与宴饮的欢愉,表达了诗人对对边塞生活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比喻:诗中“谁怜持弱羽,犹欲伴鹓鸿”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诗人自己比作“弱羽”,而窦侍御则为“鹓鸿”,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窦侍御引荐提拔的愿望。情景交融:诗中“夕阳连积水,边色满秋空”等句,将夕阳、积水、边塞秋色等自然景物与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3. 分段赏析

“白露时先降,清川思不穷”此联点明秋日泛舟的时令与心境。“白露”暗合节气,营造清冷空阔的氛围;“思不穷”以流水之“清”喻思绪之绵延,将自然之景与内心之思相勾连。“先降”二字既呼应白露的时序特征,又暗示边塞秋寒早至的特殊环境,为全诗奠定苍凉基调。“江湖仍塞上,舟楫在军中”此联以矛盾语势凸显边塞泛舟的独特场景。“江湖”本属闲逸意象,却与“塞上”“军中”的肃杀背景并置,形成张力。“仍”“在”二字平实却有力,既点明泛舟实为军旅中的片刻消遣,又暗含诗人对和平与征戍交织的复杂感慨,赋予边塞诗以生活化细节。“舞换临津树,歌饶向迥风”此联以动态描写宴饮之乐。“舞换”化静为动,赋予岸边树木以舞姿摇曳的想象;“歌饶”则借听觉写歌声随风远扬的悠远,与“迥风”形成声景互动。“换”“饶”二字精炼传神,既显宴饮之欢畅,又以自然风物为衬,暗含边塞苦寒中难得的逸兴。“夕阳连积水,边色满秋空”此联以宏阔笔触勾勒边塞秋暮全景。“连”字将夕阳余晖与池水相接,延展横向空间;“满”字则强化秋色充塞天地的纵深感,形成苍茫浑然的画面。落日、秋水、边色等意象叠加,既显壮美,又透出孤寂,暗含诗人对边塞时空的深沉体悟。“乘兴宜投辖,邀欢莫避骢”此联用典抒写豪情与率性。“投辖”化用陈遵留客之典,彰显主人热情与宾主尽欢之态;“莫避骢”反用桓典“避骢马御史”之典,以戏谑口吻劝友忘怀身份拘束。典故的活用既显诗人豪迈不羁的性情,亦暗含对边塞同僚情谊的珍视。“谁怜持弱羽,犹欲伴鹓鸿”尾联以自谦作结,寄寓深意。“弱羽”自喻身份微末,“鹓鸿”赞友人高洁,对比中见谦卑之态;“犹欲伴”则转折表露不甘沉沦、志在追随的进取心。既呼应宴饮场景的宾主关系,又暗含诗人身处幕府、渴望建功的典型边塞文人心理,情感复杂而真挚。

4. 作品点评

《陪窦侍御泛灵云池》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代表作之一,此诗以边塞泛舟为背景,将主观理想与客观现实相碰撞,形成了悲而不伤的情感基调。“夕阳连积水,边色满秋空”等句以其壮阔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成为后世称颂的名句。全诗情景交融,写景与抒情紧密结合,语言直率真挚,充分展现了高适边塞诗的独特魅力。殷璠评价其“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正体现了此诗在唐代诗歌中的重要地位和艺术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结语气韵微薄。

明凌宏宪《唐诗广选》

# 歌舞一联,造语奇崛,思人风云。

明李攀龙、袁宏道《唐诗训解》

# 唐云:常侍五言律,健而不甚整,“征马嘶”而外无可采焉。堪与右氶竞爽者,独此两排律耳(另一指《送柴司户充刘卿判官之岭外》)。

明末清初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高适《送蔡山人》

下一篇:唐·高适《辟阳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