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终肆类":祭典按礼制完成分类,
"乐阕九成":乐曲奏完九个乐章。
"仰惟明德":仰望感恩天帝的圣明德行,
"敢荐非馨":献上祭品虽微薄,不敢称其芬芳。
"顾惭菲奠":回看祭品粗陋心生惭愧,
"久驰云輧":长久恭敬如驾云车奔赴天上。
"瞻荷灵泽":瞻仰承受神灵的恩泽,
"悚恋兼盈":敬畏与眷恋同时充满。
唐高宗皇后、武周皇帝
武则天(624~705),唐高宗皇后、武周皇帝。名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武士彟之女。十四岁时,被太宗选为才人,太宗死后入寺为尼。高宗时,复召入宫,初封昭仪,后为皇后,渐参与朝政,加号“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高宗死后,临朝称制,后称帝,改国号为周。在位期间,她开创殿试、自荐制度,识拔人才,劝农桑,薄赋敛。但后期豪奢专断,重用酷吏,颇多弊政。神龙元年,因张柬之等政变被迫退位。唐中宗复辟,尊其号为“则天大圣皇帝”。她多智略,兼涉文史,颇有诗才,对盛唐文学繁荣有影响。著有《垂拱集》《金轮集》等。
1. 分段赏析
“礼终肆类,乐阕九成”:首句以“礼终”点明祭祀仪式的完成,“肆类”指按礼制分类进行的祭典,呼应《尚书·尧典》“肆类于上帝”的典故,暗含对上古礼法的继承。次句“乐阕九成”中,“阕”为乐终,“九成”出自《周礼》“九奏九成”,既言乐舞的盛大(九为极数),又暗含“九重天”的象征意蕴。两句以“礼”“乐”对举,凸显帝王祭祀的庄严,暗合“礼乐治国”的政治理念。“仰惟明德,敢荐非馨。”此联为谦辞与天命观的交织。“仰惟”表对天帝的虔敬仰望,“明德”既赞天帝之德,亦隐喻帝王以德配天的合法性。“敢荐非馨”化用《诗经·大雅》“其香始升,上帝居歆”的祭仪传统,表面自谦祭品微薄(“非馨”),实则强调“德馨”重于物质供奉,暗含“君权神授”的政治修辞——帝王以德受命,故祭品虽简而天命永固。“顾惭菲奠,久驰云輧”:“顾惭”与“久驰”形成情感张力。“菲奠”呼应前句“非馨”,以祭品菲薄自省,实则暗示帝王以天下为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云輧”指仙人之车,典出《楚辞·九歌》“乘回风兮载云旗”,此处喻指帝王以虔诚之心长久备祭,既显对天命的敬畏,又暗藏“代天牧民”的统治权威。“瞻荷灵泽,悚恋兼盈”:末联收束于天人感应的宗教体验。“瞻荷”以视觉(瞻)与触觉(荷)通感,写帝王对天恩的感知;“灵泽”既指天降恩泽,亦隐喻帝王统治的合法性源于天命。“悚恋”二字尤见匠心:“悚”为敬畏之颤,“恋”为眷恋之深,矛盾情感叠加,既强化对天命的服从,又暗含对权力永续的祈愿,折射出武则天称帝后对统治合法性的深层焦虑与自信。
上一篇:唐·李商隐《二月二日》
下一篇:唐·李商隐《夕阳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