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夜放花千树":东风吹开了元宵夜的火树银花,
# 东风夜放花千树: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更吹落、星如雨":花灯灿烂,
# 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的烟花。
"宝马雕车香满路":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
# 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凤箫声动":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
# 凤箫:箫的美称。
"玉壶光转":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转向西边,
# 玉壶:比喻明月。亦可解释为指灯。
"一夜鱼龙舞":一夜舞动鱼灯、龙灯不停歇。
# 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蛾儿雪柳黄金缕":美人头上都戴着华丽的饰物,
# 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笑语盈盈暗香去":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
# 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众里寻他千百度":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
# 千百度:千百遍。,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
"蓦然回首":猛然回头,
# 蓦然:突然,猛然。
"那人却在":不经意间却在灯火将尽未尽之处发现了她。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词中通过对元宵佳节繁华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辛弃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表达了自己在政治失意后的无奈与愤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2. 写作手法
比喻:将元宵夜的灯火比作“花千树”,又将其坠落的景象比作“星如雨”,生动地描绘了灯火的繁盛与美丽,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对比:“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将词人在人群中苦苦寻觅意中人的焦急与蓦然回首时发现意中人就在灯火阑珊之处的惊喜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与转折不仅增强了词作的戏剧性,还深刻地表达了词人对意中人的深切思念与追寻。象征:“灯火阑珊处”的意中人形象也象征着词人在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3. 分段赏析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两句以东风起笔,形象地描绘了元宵夜灯火辉煌的景象。东风如同一位巧手的画师,一夜之间在夜空中绽放出千万朵绚烂的花火,紧接着,这些花火又如同流星雨般纷纷坠落,将夜空装点得如梦似幻。这里,“花千树”与“星如雨”的比喻,不仅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灯火的繁盛与美丽,还营造出一种浪漫而神秘的氛围。“宝马雕车香满路。”这句进一步描绘了元宵夜的繁华景象。宝马雕车,指的是富贵人家的华丽车马,它们在灯火辉煌的路上穿梭,留下一路芬芳。这里的“香满路”,既是对车马香气的直接描绘,也象征着节日的喜庆与热闹。“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这三句继续渲染节日的氛围。凤箫声动,指的是优美的箫声在夜空中回荡;玉壶光转,则形象地描绘了月光或灯光的流转;一夜鱼龙舞,则是指民间艺人表演的鱼龙漫衍等百戏,它们与音乐、灯光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一幅热闹非凡的元宵夜画卷。“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两句转而描绘游女们的形象。蛾儿、雪柳、黄金缕,都是女子头上的装饰品,它们与女子们的笑语盈盈、暗香浮动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这里的“暗香去”,既是对女子们离去后留下的芬芳的描绘,也象征着美好时光的短暂与易逝。“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词人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苦苦寻觅着心中的意中人,却始终未能找到。然而,当他蓦然回首时,却发现那人正静静地站在灯火阑珊之处。这里的“灯火阑珊处”,既是对女子所处位置的描绘,也象征着一种孤高清冷的境界。词人通过这一转折,不仅表达了对意中人的深切思念与追寻,更寄托了自己在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4. 作品点评
《青玉案·元夕》上阕通过“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等句,生动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的灯火辉煌和热闹景象,营造了一种如梦似幻的氛围。而下阕则笔锋一转,将焦点转向了寻找那位立于灯火阑珊处的孤高女子。这种从繁华到孤寂的转变,不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深刻地表达了词人的内心追求。全词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它不仅是一首描绘节日景象的佳作,更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与理想的诗篇。
# 稼轩:“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秦、周之佳境也。
清彭孙遹《金粟词话》
# 稼轩心胸发其才气,改之而下则扩。起二句赋色瑰异,收处和婉。
现代谭献《谭评词辨》
# 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近代梁启超《艺蘅馆词选》丙卷
#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近代王国维《人间词话》
上一篇: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下一篇:宋·苏轼《题西林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