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聊发少年狂":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
# 狂:豪情。,聊:姑且,暂且。,老夫:作者自称,时年三十八岁。
"左牵黄":左手牵着黄犬,
# 左牵黄:“左牵黄”两句: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黄:指黄犬。
"右擎苍":右臂托起苍鹰,
# 苍:指苍鹰。,擎:举着。
"锦帽貂裘":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
# 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锦帽:锦蒙帽。貂裘:身穿貂鼠皮衣。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千骑卷平冈":带着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
# 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千骑:形容骑马的随从很多。骑:一人一马的合称。卷:席卷。平冈:指山脊平坦处。
"为报倾城随太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
# 为报倾城随太守:为我报知全城百姓,使随我出猎。为报:为了报答。报:报知。倾城: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太守:古代州府的行政长官,宋代称知州,指作者自己。
"亲射虎":亲自射杀猛虎,
# 亲射虎:“亲射虎”两句:即“看孙郎,亲射虎”。
"看孙郎":我要像孙权一样。
# 孙郎:指孙权。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孙权曾经“亲乘马射虎”。这里是作者自喻。
"酒酣胸胆尚开张":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
# 酒酣胸胆尚开张:酒意正浓,胸襟开阔,胆气豪壮。尚:还。一说还,尚且。开张:开阔雄伟。
"鬓微霜":两鬓微微发白,
# 鬓微霜:鬓角稍白。微霜:稍白。霜:白的意思。
"又何妨":这又有何妨!
"持节云中":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
# 持节云中:“持节”两句:朝廷什么时候派遣冯唐到云中来赦免魏尚呢?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节:兵符,传达命令的符节。云中:古郡名,治所在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载:汉文帝时,云中郡守魏尚抵御匈奴有功,却因为上报战功时多报了六颗首级而获罪削职。冯唐为之向文帝辩白此事,文帝即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复为云中郡守。这里作者以魏尚自许。
"何日遣冯唐":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呢?
# 冯唐:汉文帝时人。他曾向汉文帝陈说云中太守魏尚征战有功,不应当为一点小差错(报功时文书上所载杀敌的数字与实际不符)就治魏尚的罪,而应免罪赏功。汉文帝采纳了冯唐的意见,并派他到云中郡去赦免魏尚的罪,仍然让魏尚担任云中郡太守,还把冯唐升任为车骑都尉。事见《史记·冯唐列传》。苏轼此时任密州太守,故以魏尚自许,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
"会挽雕弓如满月":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
# 满月:圆月。,雕弓:饰以彩绘的弓。,挽:拉。,会:终将。
"西北望":瞄准西北,
# 西北望:天狼星在弧矢星的西北面。
"射天狼":射向西夏军队。
# 天狼:星名。传说天狼星“主侵掠”(《晋书·天文志》)。《楚辞·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词中喻指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出猎的词。上阕细腻勾勒出猎场之宏大壮阔之景,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情万丈,笔墨间跃动着昂扬斗志与洒脱不羁之韵。下阕则借出猎之行,抒发了词人虽年岁渐长,然报国之心未泯的深切感慨,更以汉代冯唐自比,倾诉了渴望得到朝廷赏识、为国尽忠的殷切期盼。至结尾,苏轼运用象征之笔,抒发了抗击外侮、守护家国的坚定信念,将全词情感推向巅峰,尽显其赤诚爱国之心与雄浑英雄气概。
2. 写作手法
对比:“老夫聊发少年狂”,以“老夫”自称(时年40岁)与“少年狂”的豪情形成对比,既点明年龄,又突显不甘衰老、渴望建功的昂扬心态。用典:“亲射虎,看孙郎”,化用孙权射虎典故(《三国志》载孙权骑马射虎),以孙权自喻,既显勇武,又暗含对年轻时豪情的追慕。借景抒情:上片通过描绘出猎场景,表达豪情壮志,“老夫聊发少年狂”展现豪迈气概。反问:“鬓微霜,又何妨”,以反问句式回应年龄质疑,语气铿锵,凸显词人藐视世俗、坚守壮志的傲骨。夸张:“千骑卷平冈”,以“卷”字夸张马队行进之迅猛,赋予静态场景动态冲击力,强化狩猎场面的壮阔。“千骑卷平冈”,以“卷”字夸张马队行进之迅猛,赋予静态场景动态冲击力,强化狩猎场面的壮阔。
3. 分段赏析
上片伊始,“老夫聊发少年狂”一句,出手即显不凡气度。一个“狂”字如定海神针,统摄全篇,将词人胸中那股雄浑豪放、磊落不羁之气尽数倾泻而出。紧接着四句,绘就了一幅出猎的壮阔画卷,尽显猎者威武豪迈之姿:词人左手牵着威风凛凛的黄犬,右臂架着矫健勇猛的苍鹰,俨然一副出猎的豪迈英姿!随行的武士们,皆身着“锦帽貂裘”的猎装,英姿飒爽。千骑奔腾,如狂风骤雨般席卷原野,腾空越野,气势磅礴!全城百姓闻讯而来,万人空巷,只为一睹太守出猎的风采。这,是怎样一幅波澜壮阔的行猎图啊!词人深受鼓舞,豪情万丈,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深情厚谊,他决心亲自射杀猛虎,让大家领略一番孙权当年搏虎的英勇雄姿。词人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凸显出东坡那股“狂”劲与豪情逸兴。下片之中,“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此三句道出词人痛饮美酒后,心胸豁然开朗,胆气愈发豪壮,即便两鬓已染微霜,又何足挂齿?东坡本就是豪放不羁之人,酒酣之际,更是豪情四溢。“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此二句则抒发了词人的期盼:何时皇帝能派遣使者,如同汉文帝派遣冯唐赦免魏尚之罪般信任自己呢?彼时,东坡年仅四十,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自请外任。彼时西北边事吃紧,西夏屡次进犯。东坡此次打猎,小试锋芒,便萌生了带兵征讨西夏的壮志。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却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文帝听从冯唐之言,派其持节赦免魏尚,仍令其镇守云中。东坡借此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朝廷委以边疆重任、抗击外敌的拳拳之心。文人请缨带兵打仗,实非奇事,唐代诗人中便不乏此等豪杰。“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末三句则勾勒出词人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他将使尽浑身力气,将雕弓拉得如满月般圆满,朝着西北方向瞄准,誓要射向西夏军队。此等英武豪迈之气概,令人叹为观止。
4. 作品点评
此词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词作以出猎之景为引,抒发了词人兴国安邦的凌云壮志与万丈豪情,不仅在意境上开拓出崭新境界,更在题材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为宋词创作开辟了一条前所未有的新径。词中通过对出猎盛况的宏大描绘,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作者的豪迈气概。随后,词人笔锋陡转,将叙事、言志、用典熔铸一炉,巧妙运用多种艺术手法,铸就了雄浑豪放的艺术风格。全词从行动与心理等多个维度、多个层次,细腻刻画了作者虽年岁渐长却宝刀未老、志存高远的英雄气概与豪迈情怀。
# 上片出猎,下片请战,有“横槊赋诗”的气概。词中历来香而软的儿女柔情,换上了报国立功、刚强壮武的英雄事业。
现代中国古代文学学会原副会长吴熊和《唐宋词通论》
上一篇:宋·王安石《梅花》
下一篇:宋·叶绍翁《游园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