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éi
huā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3
qiáng
jiǎo
shù
zhī
méi
líng
hán
kāi
yáo
zhī
shì
xuě
wèi
yǒu
àn
xiāng
lái

译文

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逐句剖析

"墙角数枝梅":墙角有几枝梅花,

"凌寒独自开":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 凌寒:冒着严寒。

"遥知不是雪":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

# 知:知道。,遥:远远地。

"为有暗香来":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为:因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梅花》是王安石晚年创作的五言绝句。前两句通过“墙角”“凌寒”勾勒梅花在严冬僻静处傲然独放的景象,后两句以“不是雪”“暗香来”揭示其内在品格,将咏物与言志融为一体。全诗语言简洁明快,却通过视觉与嗅觉的双重描写,构建出“物我合一”的深远意境,展现了诗人身处逆境仍坚守高洁理想的精神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梅花》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第二次罢相退居江宁(今南京)时期。此前他主持的“熙宁变法”因保守派反对屡遭挫折,甚至引发“天下大旱,饥民流离”的舆论攻击。当时作者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和傲雪凌霜的梅花有共通之处,遂写下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以咏梅为题材,诗人借梅花不畏严寒、暗香浮动的特质,既赞颂了高洁坚贞的品格,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与赞美,又暗喻自身在政治逆境中坚守理想的精神。

2. 写作手法

衬托:正衬,“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用“墙角”这一偏僻环境以及“凌寒”的寒冷气候来衬托梅花独自开放的坚韧,突出梅花不惧恶劣环境的特点。对比:“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将梅花与雪进行对比,雪虽洁白但无香气,梅花不仅有雪一般的洁白,更有暗香,通过对比凸显梅花独特的韵味。托物言志:诗人借梅花在寒冬独自绽放、散发暗香的特点,暗喻自己在困境中坚守自我、保持高洁品质的志向。

3. 分段赏析

《梅花》描绘了冷清的墙角,梅花凌寒而放,远远地向世人送去幽香的画面,这是绝世之梅,也是绝世之人。首句“墙角数枝梅”描绘出几枝梅花生长在墙角的画面,“墙角”点明了梅花所处的偏僻、不显眼的位置,暗示梅花生长环境的恶劣,也巧妙刻画出梅花身居简陋却孤芳自赏的形态。更隐喻了诗人即使身处艰难困苦的环境之中,也能坚守自己的主张,不被世俗所动。​次句“凌寒独自开”一个“凌”字体现出梅花顶着严寒,“独自开”则突出了梅花在寒冬中独自绽放的姿态,展现出梅花不畏严寒、孤高独立的形象。梅花虽然处在无人之境,却依然能够凌寒而盛放,这不仅是对梅花品格的深情赞美,更是对诗人坚守信念、卓尔不群的精神品格的真实写照。第三句“遥知不是雪”写远远望去,看到梅花洁白的颜色,容易误以为是雪,意谓梅花十分纯净洁白,表达曲折含蓄,耐人寻味,也为引出下句对梅花与雪区别的阐述。​末句“为有暗香来”解释了为什么知道那不是雪,是因为有隐隐的香气飘来,突出了梅花不仅有洁白的外表,更有内在的芬芳,深化了梅花的形象。“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暗香沁人,以梅拟人,喻梅花典品格高贵,象征其才华横溢。

4. 作品点评

《梅花》一诗中,诗人用零星的笔墨层层展开意境,寥寥几笔实写便绘出了无限虚景,梅的精神也被表达得淋漓尽致,使整首诗不仅成为对梅花的颂歌,更化作传递精神力量的桥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他的抒情写景小诗,在当时就是很著名的。例如《江上》《梅花》……以上这些诗,都是情景交融的好诗。

现代红学家、史学家、书法家冯其庸《中国文学史稿》

# 王安石《梅花》诗不仅写了梅之色,更写出了梅之香,这也是从梅有暗香的角度来写梅胜雪的方面,诗人借雪的形象,突出了梅花之香。

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管士光《浅草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下一篇: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