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nán
xiāng
·
·
dēng
jīng
kǒu
běi
tíng
yǒu
huái
怀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2
chù
wàng
shén
zhōu
mǎn
yǎn
fēng
guāng
běi
lóu
qiān
xīng
wáng
duō
shǎo
shì
yōu
yōu
jìn
cháng
jiāng
gǔn
gǔn
liú
nián
shào
wàn
dōu
móu
zuò
duàn
dōng
nán
zhàn
wèi
xiū
tiān
xià
yīng
xióng
shuí
shǒu
cáo
liú
shēng
dāng
sūn
zhòng
móu

译文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兴亡之事呢?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滚滚地奔流不息。孙权年轻时就统率千军万马,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与刘备而已。生儿子就应当像孙权那样大有作为。

逐句剖析

"何处望神州":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

# 神州:中原地区。,望:眺望。

"满眼风光北固楼":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 北固楼:即北固亭。

"千古兴亡多少事":从古到今有多少兴亡之事呢?

# 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悠悠":往事连绵不断。

# 悠悠:连绵不尽的样子。

"不尽长江滚滚流":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滚滚地奔流不息。

# 不尽长江滚滚流:化用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意,感叹千古兴亡无尽无休,一如江水滚滚东流。

"年少万兜鍪":孙权年轻时就统率千军万马,

# 年少万兜鍪:指孙权年轻时就统率千军万马。兜鍪,古代作战时兵士所戴的头盔。这里指代士兵。

"坐断东南战未休":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 休:停止。,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坐断:占据。

"天下英雄谁敌手":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

# 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

"曹刘":只有曹操与刘备而已。

# 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生子当如孙仲谋":生儿子就应当像孙权那样大有作为。

# 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军容整肃,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见《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历》。仲谋,孙权的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为南宋辛弃疾的词作。词人登北固亭,即景生情。内容上,借对孙权等英雄人物的赞颂,抒发渴望建功报国的壮志,同时表露对南宋朝廷的愤懑与自身报国无门的感慨。写作手法上,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巧妙化用古人语言与典故。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层次清晰。此词风格豪放明快,气魄阔大,借古讽今,以其深刻的内涵和艺术魅力,展现出辛弃疾对历史兴衰的深沉思考,以及英雄迟暮却壮心不已的复杂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由辛弃疾创作。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或开禧元年(1205年),辛弃疾任职镇江知府。此前他被起用,后改任至此地。镇江历史上是英雄建功之处,当时又是抗金防线。辛弃疾登临北固亭,眼前之景触动内心,加之他渴望收复失地却壮志难酬,便借古抒怀,创作了此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怀古词。词人登京口北固亭,借对孙权等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描绘出历史的兴衰之感,展现自己渴望为国征战、收复失地的壮烈情怀,同时表达了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愤懑,以及自身报国无门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化用:“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化用曹操对孙权的评价,借古喻今,表达对英雄的敬仰和对现实的感慨。“不尽长江滚滚流”化用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意,感叹千古兴亡无尽无休,一如江水滚滚东流。设问:全词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何处望神州?”“千古兴亡多少事?”“天下英雄谁敌手?”层层设问,引发读者思考,使词的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同时也有助于情感的抒发。借景抒情:“满眼风光北固楼”“不尽长江滚滚流”,词人登上北固楼,眼前的风光和滚滚长江之景,触发了他对千古兴亡的感慨,以及自身壮志未酬的情感,将情感融入到景物描写之中。借古讽今:词人以“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描绘孙权年少便统率千军万马,占据东南与强敌抗衡,且被曹操视为英雄对手的事迹。通过赞颂孙权的英雄形象,对比南宋朝廷面对金兵侵扰却偏安一隅、怯懦无能的现状,讽刺南宋统治者缺乏像孙权那样的胆略和恢复中原的雄心。

3. 分段赏析

上阕“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起笔“何处望神州”,一个设问,如同一记重锤,瞬间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将词人对中原故土的深切眷恋和渴望收复的急切心情展露无遗。这里的“神州”,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中原地区,更是承载着华夏正统与词人毕生理想的精神家园。紧接着“满眼风光北固楼”,词人登上北固亭,本应尽情欣赏眼前的美景,可在那个山河破碎、国家如风中飘絮般摇摇欲坠的时代,这美好的风光却成了刺痛他内心的利刃。面对如此情景,他怎能不触景生情?满心满眼都是对家国命运的忧虑和对沦陷故土的思念,美景在他眼中也失去了原本的色彩。“千古兴亡多少事?”这一追问,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将词人的思绪从当下的困境拉向了历史的长河。他在探寻着古往今来无数国家的兴衰成败,试图从历史中找到启示。“悠悠”二字,作为叠词,不仅从音韵上增添了一种悠长、舒缓的节奏,更从情感上暗示了时间的漫长和历史的厚重。它仿佛是历史的叹息,带着无尽的沧桑,也衬托出词人心中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思和感慨。而“不尽长江滚滚流”一句,则堪称神来之笔。它巧妙地化用了杜甫“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却又有着独特的韵味。这里,滚滚东流的长江水,既是眼前实实在在的壮丽景观,又象征着历史的洪流不可阻挡。它把空间上的辽阔与时间上的悠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读者仿佛能看到无数的英雄豪杰、朝代更迭,都在这滔滔江水中匆匆流逝,形象地表达出历史的沧桑变迁和词人对历史兴衰的深沉思考。下阕“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词人用生动而有力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了孙权年少时的英雄形象。他年纪轻轻就统帅着千军万马,牢牢地占据着东南一方,并且不断地与外敌征战,从未停止过捍卫自己的领土和尊严。这两句词,将孙权的英勇果敢、雄才大略展现得淋漓尽致。“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词人再次以设问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思考。然后自问自答,指出只有曹操和刘备才能与孙权一争高下。在这里,曹操和刘备本也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英雄人物,但词人却将他们作为配角,来衬托孙权的非凡。这并非是对曹刘的贬低,而是为了更加突出孙权在词人心中的地位。末句“生子当如孙仲谋”,词人借用曹操的这句感叹,可谓是意味深长。表面上看,是在称赞孙权的出色,希望后生晚辈能以孙权为榜样。但深入剖析,便能发现其中蕴含着词人深深的期盼和无奈。他希望南宋能够出现像孙权那样有胆有识、有志有为的英雄人物,来力挽狂澜,收复失地,重振国家的雄风。同时,这也是他的一种自我暗示,他以孙权自比,表明自己也有着像孙权一样奋发图强、收复中原的伟大理想。然而,现实却是南宋朝廷主和派当道,偏安一隅,不思进取。这种强烈的对比,使得词人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之情溢于言表。

4. 作品点评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辛弃疾的词作作品。其以独特的三问三答结构,层次分明且相互呼应,构建出深远的意境。借对孙权等英雄的赞颂,巧妙传达对南宋局势的忧虑和自身的壮志豪情,情感真挚而深沉。此词风格豪放明快,兼具气魄与深度。展现了辛弃疾的文学造诣,也为后人了解南宋历史与文人情怀提供了珍贵的文本。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有慨于南渡之不振也。

清杨希闵《词轨》

# “气魄雄大,虎视千古。东坡词,极名士之雅,稼轩词,极英雄之气。千古并称,而稼轩更胜。”

清陈廷焯《云韶集》卷五

# “信手拈来,自然合拍。”

清陈廷焯《词则·放歌集》卷一

# “全首表示对孙权的怀念,结句可能是借古讽今,为对韩侂胄一批人不满而发。“天下英雄”三句原是曹操的话,善于把古人语言融化入自己词中,是辛词的特点之一。”

近代夏承焘等《唐宋词选》

# “全篇借古喻今,缘景即情,屡问屡答,而局势开辟。”

近代吴则虞《辛弃疾词选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下一篇: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