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ng
chéng
·
·
mǎo
zhēng
yuè
èr
shí
mèng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2
shí
nián
shēng
liǎng
máng
máng
liáng
nán
wàng
qiān
fén
chù
huà
liáng
zòng
shǐ
使
xiāng
féng
yīng
shí
chén
mǎn
miàn
bìn
shuāng
lái
yōu
mèng
huán
xiāng
xiǎo
xuān
chuāng
zhèng
shū
zhuāng
xiāng
yán
wéi
yǒu
lèi
qiān
háng
liào
nián
nián
cháng
duàn
chù
míng
yuè
duǎn
sōng
gāng

译文

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忘怀。孤坟远在千里之外,没有地方能诉说心中的悲伤凄凉。即使你我夫妻相逢怕是也认不出我来了,四处奔波早已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昨夜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看见你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无言,只有泪落千行。料想你年年都为我柔肠寸断,在那凄冷的月明之夜,在那荒寂的短松冈上。

逐句剖析

"十年生死两茫茫":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

# 两茫茫:指双方茫然不相知。,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不思量":强忍不去思念,

# 思量:想念。

"自难忘":可终究难忘怀。

"千里孤坟":孤坟远在千里之外,

# 千里孤坟:王弗葬地在四川眉山,与苏轼任职的山东密州相距遥远,故称亡妻的坟为“千里孤坟”,有感伤自己不能与她同穴相伴之意。

"无处话凄凉":没有地方能诉说心中的悲伤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即使你我夫妻相逢怕是也认不出我来了,

# 纵使:纵然,即使。

"尘满面":四处奔波早已是灰尘满面、

# 尘满面,鬓如霜:形容饱经沧桑,面容憔悴。

"鬓如霜":两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昨夜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

# 幽梦:隐约迷离的梦。

"小轩窗":看见你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 轩窗:窗户。

"相顾无言":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无言,

# 顾:看。

"惟有泪千行":只有泪落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料想你年年都为我柔肠寸断,

# 肠断处:一作“断肠处”。,料得:料想,想来。

"明月夜":在那凄冷的月明之夜,

"短松冈":在那荒寂的短松冈上。

# 短松冈:长着矮小松树的山冈,指王弗坟茔所在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北宋文学家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所写的一首悼亡词,堪称悼亡词中的经典之作。此词运用白描手法,语言质朴,情感却真挚深沉。上阕写实,下阕写梦,虚实结合,强化了对亡妻的思念,加深了悲伤基调。同时,采用分合顿挫的手法,情感起伏跌宕,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苏轼对亡妻无尽的哀伤与思念,让读者深切体会到生死相隔的痛苦与无奈。全词思致委婉,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作于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苏轼时任密州知州。彼时他因与王安石变法政见不合,自请外调,先后辗转杭州、密州等地。密州正值蝗灾肆虐、民生凋敝,苏轼虽励精图治改善民生,但政治失意与生活困顿使其倍感孤寂。王弗是苏轼的结发妻子,16岁嫁入苏家,陪伴苏轼度过早年仕途,却在27岁病逝于汴京。十年后,苏轼在正月二十日夜梦回故里,与亡妻梦中重逢,醒后含泪写下这首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悼亡词,词牌名为“江城子”,是苏轼婉约词的经典代表。词人以梦境为媒介,抒写对亡妻王弗跨越十年的刻骨思念,是中国文学史上悼亡主题的巅峰之作。

2.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词人在上片表达了对亡妻深沉的思念,是写实。下片记述梦境,抒写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在虚实结合之中,词人既写了亡妻,又写了自己十年来的遭遇,突出衬托了词人对亡妻深沉的思念。白描:作者在描写梦境时,“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运用了白描手法,以简洁朴素的语言,不加修饰地勾勒出妻子窗前梳妆的场景和夫妻梦中相见时的状态,生动地描绘出往昔的生活画面,将夫妻间的深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上片头三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语,感人至深。开篇“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直抒胸臆,将十年间生死相隔的茫然与难以忘怀的思念之情直接道出。“十年”是苏轼与亡妻王弗生死相隔的时长,“生死两茫茫”写出阴阳两隔,彼此音信皆无、一无所知的茫然状态。“不思量,自难忘”,看似矛盾,却将苏轼对亡妻的思念刻画得入木三分。即便没有刻意去回忆,这份深情也难以忘怀,深刻体现出夫妻感情的深厚与真挚,为全词奠定了沉痛哀伤的基调。“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想到爱妻华年早逝,感慨万千,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话凄凉,话说得极为沉痛。王弗葬于四川眉山,苏轼此时在山东密州,“千里”凸显距离之远。苏轼心中的凄凉与痛苦,因这遥远的距离,无处诉说。这里不仅饱含对亡妻的思念,更有一种孤独无助之感,冲破了生死界限,将生者的孤独与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接着,“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一句运用假设的手法,设想与亡妻相逢的场景。“纵使”表让步,即便相逢,妻子也应认不出自己,因为自己历经十年的沧桑,“尘满面”描绘出四处奔波的疲惫,“鬓如霜”体现出容颜的衰老。这三句将苏轼十年来仕途的坎坷、生活的艰辛以及对亡妻的思念融为一体,情感复杂而深沉。下片的头五句,才入了题开始“记梦”。“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笔锋一转,进入梦境描写。“夜来幽梦”点明做梦的时间,“忽还乡”写出回到故乡的突然,仿佛一瞬间回到了过去。“小轩窗,正梳妆”,以细腻的白描手法,勾勒出妻子在小窗前梳妆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再现了往昔夫妻恩爱的画面,充满生活气息,将苏轼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具象化,令人动容。“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描写梦中夫妻重逢,没有久别重逢的喜悦与亲昵,而是“相顾无言”,此时千言万语都无法表达内心复杂的情感,唯有泪水簌簌而下。“无言”胜过千言万语,将重逢时的激动、悲痛、思念等情感推向高潮,这种无声的场景更显沉痛、凄凉,极具感染力。结尾三句,从梦境回到现实,“料得”表示推测,设想妻子在明月照耀下的短松冈上,年年为思念自己而肝肠寸断。“明月夜,短松冈”描绘出一幅凄清孤寂的画面,以景结情,余韵悠长,不仅表达了苏轼对亡妻的深切思念,也让读者感受到生死相隔的无奈与哀伤,情感深沉而动人。

4. 作品点评

此词综合运用分合顿挫、虚实交织与白描叙事等艺术手法,细腻传递作者对亡妻的深切怀念。词作将追思亡妻的悲戚与自身的人生感慨相融合,以委婉曲折的笔触,将夫妻间的深厚情意抒发得真挚动人,令人读罢,无不沉浸于这份哀婉深情之中,心生喟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晁无咎曾经说苏轼之词“短于情”,由这首《江城子》来看,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陈后山曰:“风韵如东坡,而谓不及于情,可乎?”

张燕瑾《唐宋词选析》

# 此首为公悼亡之作。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音响凄厉,诚后山(陈师道)所谓“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也。起言死别之久。“千里”两句,言相隔之远。“纵使”二句,设想相逢不识之状。下片,忽折到梦境,轩窗梳妆,犹是十年以前景象。“相顾”两句,写相逢之悲,与起句“生死两茫茫”相应。“料得”两句,结出“肠断”之意。“明月”、“松冈”,即“千里孤坟”之所在也。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 从这首词看,苏轼追求的似是一种更高的生活情趣,是能够互通衷曲的人生知己,因此他虽写的只是个人生活范围的感伤,却不粘不滞,冰清玉洁,在悼亡词中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艾治平《宋词名篇赏析》

# 此词通篇采用白描手法,娓娓诉说自己的心情和梦境,抒发自己对亡妻的深情。情真意切,全不见雕琢痕迹;语言朴素,寓意却十分深刻。

王方俊《唐宋词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安石《伤仲永》

下一篇: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