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云弄巧":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
# 纤云弄巧:纤细的云编织出各种巧妙的图案样式,比喻织女制作云锦的手艺高超。纤云:轻盈的云彩。弄巧:指云彩在空中幻化成各种巧妙的花样。
"飞星传恨":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
# 飞星传恨:流星传递分别的愁苦。 农历七月七日夜,织女、牛郎借鹊桥越过天河相会。银汉,天河、银河。
"银汉迢迢暗度":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
# 银汉迢迢暗度:农历七月七日夜,织女、牛郎借鹊桥越过天河相会。银汉,天河、银河。迢迢,遥远的样子。暗度,悄悄渡过。
"金风玉露一相逢":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
# 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李商隐《辛未七夕》:“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金风:秋风,秋天在五行中属金。玉露:秋露。这句是说他们七夕相会。
"便胜却人间无数":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 胜却:胜过。
"柔情似水":缱绻的柔情像流水般绵绵不断,
"佳期如梦":重逢的约会如梦影般缥缈虚幻,
# 佳期:这里指重聚相守的美好时光。
"忍顾鹊桥归路":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
# 忍顾鹊桥归路:怎么忍心回望由鹊桥回去的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只要两情至死不渝,
"又岂在朝朝暮暮":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 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语出宋玉《高唐赋》。
北宋婉约派词人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视为元祐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他擅长各种文体,而以政论、游记为出色。主要文学成就在词,陈师道《后山诗话》誉其为“今代词手”,后世视其为正宗的婉约派第一流词人。他善于把男女恋情与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起来,以含蓄的手法,幽冷的意境,淡雅的语言,抒发感伤的情绪。〔千秋岁〕“水边沙外”、〔踏莎行〕“雾失楼台”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爱情词。通过描绘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传说,赞颂了坚贞不渝、超越世俗时间束缚的真挚爱情,抒发了对永恒精神之恋的礼赞与对人间短暂欢情的超脱。
2. 写作手法
用典:“银汉迢迢暗度”一句,暗引《古诗十九首》“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之银河意象,却以“暗度”二字赋予相会以隐秘而决绝的浪漫。“金风玉露”化用李商隐“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之句,却将原典的疑问句式转为肯定咏叹,凸显相逢的圣洁与珍贵。议论:“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句,将牛女相会的短暂与人间情感的浮华对比,揭示真挚爱情超越时空的本质。“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更以警策之语颠覆传统离别悲情,提出“情之恒久”重于“形之相伴”的独特婚恋观,既呼应上片对世俗的疏离,又以超然姿态赋予爱情永恒的精神力量。
3. 分段赏析
“纤云弄巧”此句以拟人手法描绘云彩的轻盈变幻,暗含织女的精巧技艺,呼应七夕“乞巧”的民俗主题。“弄巧”既写云彩的灵动多姿,又暗示织女对相聚的期待。云彩的“巧”与后文的“恨”形成情感张力,为全词奠定哀婉而唯美的基调。“飞星传恨”中“飞星”指流星,象征牛郎织女相思的愁绪在夜空中传递。“传恨”二字将自然现象人格化,赋予流星以情感载体的功能,既渲染银河的孤寂清冷,又强化了离别之痛的普遍性。流星的转瞬即逝,亦暗合人间相思的煎熬。“银汉迢迢暗度”中“迢迢”极言银河之辽阔,凸显牛郎织女相隔的遥远;“暗度”则暗示相会的隐秘与艰辛,呼应“恨”的深沉。此句以空间之阻隔反衬情感之坚韧,为后文“胜却人间无数”的升华埋下伏笔。“金风玉露一相逢”中“金风玉露”化用李商隐诗句,既点明七夕时令,又以清冷高洁的意象烘托爱情的纯粹。一“逢”字与“无数”形成强烈对比,强调短暂相聚的珍贵远超世俗朝夕相伴的庸俗,体现词人对爱情本质的深刻洞察。“便胜却人间无数”此句为全词核心议论,以“便胜却”直抒胸臆,将神话爱情升华为对精神契合的礼赞。通过否定世俗价值观,凸显爱情的真谛在于心灵的共鸣而非时间的长度,语言简洁却极具冲击力。“柔情似水”以流水喻情,既写相会时的缠绵温柔,又暗含相思的绵长深远。“似水”呼应上文的“银汉迢迢”,形成空间与情感的双重隐喻,将无形之情具象化,增强画面感。“佳期如梦”中“如梦”既写相聚的短暂虚幻,又暗含重逢的不真实感。此句以时间之虚渺反衬离别之必然,情感层次丰富,既含甜蜜又带怅惘,深化了人间天上的情感矛盾。“忍顾鹊桥归路”中“忍顾”以动作细节刻画离别时的矛盾心理:不忍回望却不得不面对分离。“鹊桥”从相会的桥梁转为别离的象征,语言婉转却饱含辛酸,将全词情感推向高潮。“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此句为千古名句,以反诘语气颠覆传统悲情叙事,提出爱情的真谛在于精神的永恒而非形影不离。通过否定世俗价值观,赋予神话以普世意义,语言通俗却哲理深邃,成为爱情观的经典表达。
4. 作品点评
秦观《鹊桥仙》以牛郎织女传说为底色,却以超逸之笔重构爱情美学。上片“纤云弄巧”以动态云霞暗喻织女精巧,“金风玉露一相逢”以节气意象升华相逢的圣洁,突破传统七夕词的悲情窠臼。下片“柔情似水”化抽象情思为具象流水,“忍顾鹊桥归路”以动作细节折射离别之痛,最终以“两情久长”宣言颠覆世俗情爱观,将瞬间定格为永恒。全词熔写景、抒情、哲理于一体,虚实相生间既保留神话的缥缈感,又注入人间烟火的温度,其“化腐朽为神奇”的议论笔法,使古典意象焕发新境,成为超越时空的爱情哲学典范。
# 相逢胜人间,会心之语。两情不在朝暮,破格之谈。七夕歌以双星会少别多为恨,独少游此词谓“两情若是久长”二句,最能醒人心目。
明李攀龙《草堂诗余隽》卷三
# (末句)数见不鲜,说得极是。
明卓人月《古今词统》卷八
# (世人咏)七夕,往往以双星会少离多为恨,而此词独谓情长不在朝暮,化臭腐为神奇!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四集·正集》
# 七夕歌以双星会少别多为恨,少游此词谓两情若是久长,不在朝朝暮暮,所谓化臭腐为神奇。凡咏古题,须独出心裁,此固一定之论。少游以坐党被谪,思君臣际会之难,因托双星以写意,而慕君之念,婉恻缠绵,令人意远矣。
清黄苏《蓼园词选》
# 七夕词以此为最,以其本色耳。
清许宝善《自怡轩词选》
# 《鹊桥仙》云:“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此等句皆思路沉着,非如苏词之振笔直书也。北宋词家以缜密之思,得道炼之致者,惟方回与少游耳。
近代吴梅《词学通论》第七章
# 七夕之词最难作,宋人赋此者,佳作极少,惟少游一词可观,晏小山《蝶恋花》赋七夕尤佳。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引夏闰庵
上一篇:宋·范仲淹《江上渔者》
下一篇:宋·苏轼《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