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àn
shā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4
yóu
shuǐ
qīng
quán
lín
lán
shuǐ
西
liú
shān
xià
lán
duǎn
jìn
sōng
jiān
shā
jìng
xiāo
xiāo
guī
shuí
dào
rén
shēng
zài
shào
mén
qián
liú
shuǐ
shàng
néng
西
xiū
jiāng
bái
chàng
huáng

译文

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杜鹃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逐句剖析

"游蕲水清泉寺":游玩蕲水的清泉寺,

# 清泉寺:寺名,在浠水县城外。,蕲水:在今湖北浠水一带。

"寺临兰溪":寺庙在兰溪的旁边,

# 兰溪:河流名,也是蕲水的旧称。

"溪水西流":溪水向西流淌。

"山下兰芽短浸溪":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

# 短浸溪:指初生的兰芽浸润在溪水中。浸:泡在水中。,山:这里指浠水县境内的凤栖山,在浠水县东。

"松间沙路净无泥":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

"萧萧暮雨子规啼":傍晚,下起了小雨,杜鹃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

# 啼:某些鸟兽叫。,子规:杜鹃鸟。,萧萧:这里形容雨声。一作:潇潇。

"谁道人生无再少":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

# 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门前流水尚能西":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

# 西:向西流。,尚:还。

"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 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因老去而悲叹。唱黄鸡,语出白居易“黄鸡催晓丑时鸣”,比喻时光流逝。白发:老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北宋文豪苏轼挥笔写下《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词里,南方初春雨景徐徐铺展,兰芽浸溪、沙路无尘、暮雨子规,清新又自然。当时苏轼正处困境,却借景大胆放歌,展现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全词好似激昂的生命交响曲,又像豪迈的壮志宣言,满含对青春活力的热切追寻,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每读一次,都能被苏轼的乐观豁达感染,心底涌起奋发向上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春三月,苏轼于蕲水清泉寺留下了一首传世之作。回溯至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诗中被指含“讥讽朝廷”之语,深陷“乌台诗案”,遭罗织罪名而锒铛入狱。这场风波过后,元丰三年(1080)二月,他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蕲水县与黄州相距不远。据《苏轼文集》卷六十八《书清泉寺词》记载:“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余将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时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时虽聋,而颖悟过人,以手指画字,不尽数字,辄了人深意。余戏之云:‘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此处所提及的歌,便是这首词。 苏轼一生,胸襟宽广、性情豁达,总能在困境中自我调适。初到黄州时,他也曾在诗句“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中,流露出内心的不安与惶恐。但随着生活渐趋安稳,淳朴的樵夫野老给予他帮助,亲朋好友的关怀未曾断绝,州郡长官也以礼相待,黄州的山川美景更是深深吸引着他。这些美好的人事与风景,如同春日暖阳,驱散了他心中的阴霾,让他重新敞开心扉,展现出超旷爽朗的一面。这首充满乐观精神、呼唤青春活力的人生之歌,正是在这样的心境下诞生,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许。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记游题词。苏轼的这首词堪称经典,从开篇写景到结尾抒情,行文一气呵成,自然流畅。词中用典巧妙,不着痕迹,既勾勒出一幅清新雅致、宛如画卷的景色,又于字里行间蕴藏深刻哲理,能深深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积极信念,不愧是千古佳作。上阕之中,词人妙笔生花,将清泉寺周边那充满诗意的风光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每一处景致都仿佛带着灵动的气息。而下阕则是即景生情,词人以极具趣味且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直抒胸臆。“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这两句词宛如振聋发聩之音,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苏轼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及老当益壮、奋勇向前、永不止步的精神风貌。“休将白发唱黄鸡”一句,更是词人内心不服输、不服老的有力宣告,满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与执着追求,淋漓尽致地体现出苏轼对生活的热爱,以及那超脱豁达、乐观开朗的性情。

2. 写作手法

白描:寥寥数语,便勾勒出暮春时节兰溪雨后景致。首句中,兰芽虽短小,却“浸溪”生长,尽显蓬勃生机,其繁茂之态或许正是“兰溪”得名由来。次句着一“净”字,精准凸显沙路洁净、兰溪澄澈。随后,雨声与杜鹃啼鸣交织,彼时作者正处贬官之际,此般声响,恰是其心境写照。融情于景:以“兰芽短浸溪”“沙路净无泥”“暮雨子规啼”三组意象,勾勒出清泉寺幽雅的自然图景。其中“净无泥”化用白居易“沙路润无泥”而改“润”为“净”,以洁净意象隐喻超脱俗世的精神境界。下阙由“溪水西流”的逆向自然现象引发对生命逆转的思考,通过“流水尚能西”的物理反常,映射“人生可再少”的精神反常,完成从具象到抽象的升华。反问:下阕开篇,词人以一反问振起笔势,奇峰突起。“谁道人生无再少?”抛出疑问,引人深思。紧接着“门前流水尚能西”,巧妙借景。因华夏大地河流大多自西向东奔腾,而兰溪却逆向朝西流淌,这一独特景观触动诗人,使其从中参透至理:“休将白发唱黄鸡”。此句意在劝勉世人,莫要因岁月流逝、白发渐生,便自怨自艾、徒叹衰老。至此,整首词的格调由低沉转向昂扬,上阕中那若有若无的丝丝愁绪,在这激昂的劝诫声中,已被悄然驱散。

3. 分段赏析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上阕开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的春日溪边图景。山下,兰草的嫩芽破土而出,短短几寸,鲜嫩欲滴,浸泡在清澈的溪水中,这一“浸”字,不仅写出了溪水的丰沛,更赋予兰芽灵动之感,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蓬勃力量。作者此际漫步溪边,触目无非生意,浑然忘却尘世的喧嚣和官场的污秽,心情是愉悦的。“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下阕笔锋一转,由景入情,作者发出了充满哲理与豪情的感慨。“谁道人生无再少?”以反问的句式起笔,振聋发聩,打破了人们对人生的常规认知,引发读者的思考。紧接着,“门前流水尚能西”,作者以眼前西流的溪水为喻,巧妙地反驳了“人生无再少”的观点。在人们的常识中,水都是东流的,而此处清泉寺前的溪水却向西流淌,这一独特的自然现象,被作者赋予了深刻的寓意,即时光虽然一去不复返,但人的心态却可以不受年龄的限制,只要保持积极乐观,就能拥有青春般的活力。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别具韵味。上片,词人运笔清淡疏朗,寥寥数语便勾勒出溪边兰芽、松间沙路、暮雨子规之景,自然明丽,满是雅淡清美。下片则借景抒情,“门前流水尚能西”表意直白却富有感染力,还融入时光与人生的哲思。全词尽显苏轼仕途不顺时,那份顺处逆的豁达,积极乐观的态度极具感染力,令人心生奋进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徐公师川尝言:东坡长短句有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白乐天诗云:“柳桥晴有絮,沙路润无泥。““净”“润"两字,当有能辨之者。

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

# 八月十七日过回风矶,无大山,盖江边石碛耳。然水紧浪涌,过舟甚艰。过兰溪,东坡先生所谓“山下兰芽短浸溪”者。

宋陆游《入蜀记》卷四

# 东坡《浣溪沙》云:“谁道人生难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愈悲郁,愈豪放,愈忠厚,令我神往。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

# “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何减“雨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耶!“休将白发唱黄鸡”,香山诗:“听唱黄鸡与白日。”

清许昂霄《词综偶评》

# 坡公韵高,故浅浅语亦觉不凡。

清先著、程洪《词洁》卷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下一篇:宋·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