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尽已无擎雨盖":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
# 擎雨盖:擎:举,向上托。在这里指荷叶。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没有。,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尽:达到极端。这里指凋谢。
"菊残犹有傲霜枝":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犹:还。,残:残败;枯萎。
"一年好景君须记":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
# 须记:一定要记住。,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最是橙黄橘绿时":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最是:一作“正是”。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也是一首勉励诗,介绍了初冬时的景色,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衬托了橙橘的岁寒之心,以“橙黄橘绿”写出了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也给了好友刘景文以勉励。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两句议景,揭示了赠诗的目的。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秋景。诗人反常情,以“橙黄橘绿”写出了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也给了好友刘景文以勉励。对比:“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两句运动对比的手法诗中通过“已无”与“犹有”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荷花的凋谢与菊花的坚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体现在景物上,更寓意着人生的不同态度。景物描写:"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两句写景,抓住菊的花枝还傲霜斗寒。“荷尽”“菊残”描绘出秋天的景象。托物言志:通过描绘荷、菊、橙、橘这四种植物的不同状态,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勉励和支持,以及自己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这种手法使得整首诗意境高远、韵味悠长。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诗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自然界千姿万态,一年之中,花开花落,可说是季季不同,月月有异。后两句议景,诗人满怀喜悦地提醒人们:请记住,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还是在“橙黄橘绿”的初冬时节。诗人寓情于景,指出虽然人到壮年,青春已经流逝,但正是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4. 作品点评
此诗,虽为赠予刘景文之佳作,其笔墨却全然倾注于深秋初秋之景致,字里行间,未见丝毫直接颂扬刘君道德文章之辞。乍看之下,这似乎与赠诗之常规相悖,然而,这正是作者匠心独运之处——他将对刘景文高尚品格与坚贞节操的深深敬仰,巧妙地融入了对这初冬景色的细腻描绘之中,无迹可循,却又意味深长。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深秋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 曲尽其妙。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 浅语遥情。
清爱新觉罗·弘历《唐宋诗醇》
# 此诗浅语遥情,为传诵名篇。
不详张鸣
# 首二句对仗工整,清丽隽永。后二句独出机,立意深刻。一般说来,一年好景无非春秋,诗人却偏说是初冬,可谓不同凡响,角度新颖。
现代刘士杰
上一篇:宋·司马光《孙权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