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ǎi
táng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2
dōng
fēng
niǎo
niǎo
fàn
chóng
guāng
xiāng
kōng
méng
yuè
zhuǎn
láng
zhǐ
kǒng
shēn
huā
shuì
shāo
gāo
zhú
zhào
hóng
zhuāng

译文

袅袅的东风吹拂暖意融融,春色更浓,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只担心夜晚天色太黑花儿都会睡去,特意点燃蜡烛来照亮海棠的美丽姿容。

逐句剖析

"东风袅袅泛崇光":袅袅的东风吹拂暖意融融,春色更浓,

# 崇光:高贵华美的光泽,指正在增长的春光。,泛:摇动。,袅袅: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一作“渺渺”。,东风:春风。

"香雾空蒙月转廊":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

# 空蒙:雾气轻轻笼罩的样子。一作“霏霏”。,香雾:指海棠的香气。

"只恐夜深花睡去":只担心夜晚天色太黑花儿都会睡去,

# 夜深花睡去:暗引唐玄宗赞杨贵妃“海棠睡未足耳”的典故。史载,昔明皇召贵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帝曰:“海棠睡未足也。”

"故烧高烛照红妆":特意点燃蜡烛来照亮海棠的美丽姿容。

# 红妆:用美女比海棠。故烧高烛照红妆:一作“高烧银烛照红妆”。,故:于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海棠》是北宋诗人苏轼所作的七言绝句,这首咏物诗描写诗人在花开时节与友人赏花时之所见。首两句分别写了白天的海棠高洁美丽以及夜间的海棠空蒙幽香。后两句诗人运用比拟等手法,将海棠花比作美人,担心夜深花睡去,故而点燃高烛映照,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海棠花的喜爱之情。全诗语言浅近而情意深永,极富浪漫色彩。后两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因构思奇绝、情感真挚,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这首《海棠》作于公元1084年(宋神宗元丰七年),他被贬黄州期间。在黄州的生活虽然清苦,但他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敏锐感知。他在庭院中看到盛开的海棠花,对其盛开之景倾心,遂写下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海棠》是北宋诗人苏轼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咏物为题材,描写了在春风吹拂、月色朦胧的夜晚,诗人庭院中盛开的海棠花。第一句写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洁美丽。第二句写夜间的海棠,“香雾空蒙”渲染春夜海棠的朦胧美。后两句以唐玄宗喻杨贵妃“海棠睡未足”的典故,将花拟人,抒写对海棠的喜爱与对自身贬谪命运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用典:化用唐玄宗“海棠睡未足”典故,以花喻人,暗含身世之叹。拟人:“花睡去”“照红妆”赋予海棠以美人情态,增强情感张力。多感官描写:“东风袅袅”是触觉,“香雾”是嗅觉,“崇光”“月转廊”“红妆”是视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动静结合:“东风袅袅”是动景,“香雾空蒙月转廊”有静景的描绘,动静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3. 分段赏析

首句是起。“东风袅袅”描绘出春风轻柔吹拂的样子,给人一种柔和、舒适的感觉。“泛崇光”则写出了海棠花在春风的吹拂下,泛着光泽,展现出其生机勃勃、娇艳动人的姿态。次句是承。“香雾空蒙”营造出一种朦胧、迷离的氛围,海棠花的香气在雾气中弥漫开来,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月转廊”点明了时间的推移,月亮已经转过了回廊,暗示夜已深。第三句是转。这一句是全诗的关键句,是从上面描写环境进入到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中,表现了赏花者的心态。诗人担心随着夜深,海棠花会像人一样“睡去”,这里运用了比拟的手法,将海棠花赋予了人的情感和姿态,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对海棠花的怜惜之情。第四句合。“故烧高烛照红妆。”这一句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一个极点。因为担心花睡去,所以诗人点燃了高高的蜡烛,照着这如红妆美人般的海棠花。诗人在此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明了自己对心上人的思念。可以说,诗人以花喻人,不但含蓄,而且给人以审美想象。

4. 作品点评

《海棠》是一首极具艺术价值的七言绝句。全诗语言浅近而情意深永。其写作特色鲜明,运用比拟等写作手法,将海棠花的美丽和自己对它的喜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以海棠自喻,将贬谪孤寂升华为对美的执着追求。“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是诗中的亮点名句,富有韵味,生动形象,将海棠花的娇柔之态和诗人的怜惜之情巧妙融合,使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写此诗时,诗人虽已过不惑之年,但此诗却没有给人以颓唐、萎靡之气,从“东风”“崇光”“香雾”“高烛”“红妆”这些明丽的意象中分明可以感触到诗人的达观、潇洒的胸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造语之工,尽古今之变。

宋释惠洪《冷斋夜话》

# 查(慎行)云:“此诗极为俗口所赏,然非先生老境。”

清纪昀《纪批苏文忠公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蒋捷《虞美人·听雨》

下一篇:宋·陆游《沈园二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