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àng
hǎi
cháo
·
·
dōng
nán
xíng
shèng

朝代:宋作者:柳永浏览量:2
dōng
nán
xíng
shèng
sān
huì
qián
táng
fán
huá
yān
liǔ
huà
qiáo
fēng
lián
cuì
cēn
shí
wàn
rén
jiā
yún
shù
rào
shā
tāo
juǎn
shuāng
xuě
tiān
qiàn
shì
liè
zhū
yíng
luó
jìng
háo
shē
chóng
dié
yǎn
qīng
jiā
yǒu
sān
qiū
guì
shí
huā
qiāng
guǎn
nòng
qíng
líng
fàn
diào
sǒu
lián
qiān
yōng
gāo
chéng
zuì
tīng
xiāo
yín
shǎng
yān
xiá
jiāng
hǎo
jǐng
guī
fèng
chí
kuā

译文

杭州地处东南方,地理形势优越,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帏幕,阁楼有高有底,约有十万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市场上陈列着各种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白堤两侧的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峰非常清秀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逐句剖析

"东南形胜":杭州地处东南方,地理形势优越,

# 东南形胜:杭州在北宋为两浙路治所,当东南要冲。

"三吴都会":是三吴的都会,

# 三吴:即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三郡,在这里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一作“江吴”。

"钱塘自古繁华":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

# 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时候的吴国的一个郡。

"烟柳画桥":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

# 烟柳画桥:如烟的柳树,雕饰华丽的桥。

"风帘翠幕":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帏幕,

# 翠幕:青绿色的帷幕。,风帘:挡风用的帘子。

"参差十万人家":阁楼有高有底,约有十万人家。

# 参差:高下不齐貌。

"云树绕堤沙":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

# 云树:树木如云,极言其多。

"怒涛卷霜雪":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

# 怒涛卷霜雪: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

"天堑无涯":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

# 天堑:天然沟壑,人间险阻。一般指长江,这里借指钱塘江。

"市列珠玑":市场上陈列着各种珠玉珍宝,

# 珠玑: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这里泛指珍贵的商品。

"户盈罗绮":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

# 罗绮:绫罗绸缎。

"竞豪奢":争相比奢华。

"重湖叠巘清嘉":白堤两侧的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峰非常清秀美丽,

# 清嘉:清秀佳丽。,叠巘:层层叠叠的山峦。此指西湖周围的山。巘:小山峰。,重湖:以白堤为界,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

"有三秋桂子":秋天桂花飘香,

# 桂子:桂花。,三秋:指农历九月。

"十里荷花":夏季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

# 羌管:即羌笛,羌族之簧管乐器。这里泛指乐器。弄:吹奏。

"菱歌泛夜":夜晚划船采菱唱歌,

# 菱歌泛夜:采菱夜归的船上一片歌声。菱:菱角。泛:漂流。

"嬉嬉钓叟莲娃":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 莲娃:采莲女。,嬉嬉:和乐貌。

"千骑拥高牙":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

# 高牙:高矗之牙旗。牙旗,将军之旌,竿上以象牙饰之,故云牙旗。这里指高官孙何。

"乘醉听箫鼓":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

"吟赏烟霞":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

# 吟赏烟霞:歌咏和观赏湖光山色。烟霞,此指山水林泉等自然景色。

"异日图将好景":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

# 图将:描绘。将,助词,用于动词之后,无实义。

"归去凤池夸":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 归去凤池夸:意思是,回到朝廷,夸耀杭州的美景。这是委婉称扬孙何因政绩卓著,将入朝执政。凤池,即凤凰池,原指禁苑中的池沼,代指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望海潮·东南形胜》是宋代词人柳永的词作。此词主要表现杭州的富庶与美丽。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写西湖,展现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全词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此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987?~ 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柳永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创作了大量词调和慢词,内容较之前也有所拓展,对宋词发展影响重大。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著有《乐章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学者吴熊和在《柳永与孙沔的交游及柳永卒年新证》中提出,《望海潮》实为柳永于杭州赠予资政殿学士、杭州知州孙沔之作。过往,孙沔常被误认作孙何。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三十一援引杨湜《古今词话》记载:柳永与孙何早年为布衣之交,孙何主政杭州后,因其门禁森严,柳永求见无门。于是,柳永另辟蹊径,创作《望海潮》一词,并前往拜访名妓楚楚,恳请道:“我渴望拜见孙相公,却苦于无路可通。倘若能借官府宴集之机,希望你能在孙公面前深情吟唱此词。若他询问词作者是谁,便告知是柳七。”中秋佳节,官府宴会上,楚楚婉转献唱此词,孙何听闻后,当日便邀柳永赴宴。从这段轶事可知,《望海潮》本质上是一首干谒之词,柳永试图借词作展现才华,冀望得到对方举荐提携。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描绘城市风貌题材的词。介绍了杭州作为东南地区的重要城市,具有优越的地理形势和悠久的繁华历史。描绘了杭州城内烟柳画桥、人家错落、市场繁荣,以及西湖重湖叠巘、桂子飘香、荷花满塘的美景,同时展现了百姓与官员的悠然生活。表达了对杭州城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的高度赞美。

2. 写作手法

铺陈:整首词大量运用铺陈手法,上阕从杭州的地理位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到城市建筑“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再到自然景观“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以及商业繁华“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层层展开,全面描绘杭州风貌;下阕同样如此,从西湖景色“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到百姓生活“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再到官员活动“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细致入微地展现杭州的方方面面。白描:“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用简洁的文字,勾勒出杭州城的典型景象。“烟柳”描绘出柳色朦胧如烟的画面,“画桥”展现出桥梁的精美,“风帘翠幕”呈现出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则从整体上凸显出城市人口繁多、市井繁荣的面貌。没有过多的修饰与渲染,以质朴的文字勾勒出杭州都市生活的全景,让读者直观感受到城市的繁华与规模。夸张:“参差十万人家”,“参差”描绘出房屋建筑错落有致的样子,“十万人家”运用夸张手法,极言杭州城居民数量之多,人口密集,突出城市的繁华富庶、规模宏大。从实际角度看,虽不一定精确到“十万”,但通过这种夸张表述,给读者营造出杭州城烟火旺盛、市井热闹的强烈印象,让杭州的都市风貌更具冲击力。

3. 分段赏析

词章开篇,柳永以俯瞰视角如镜头般捕捉杭州全景,寥寥数语点明其地理位置的关键与历史底蕴的深厚,巧妙揭示主题。三吴涵盖吴兴、吴郡、会稽,钱塘即杭州,称其为“三吴都会”,精准凸显杭州在东南地区的核心地位,用词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形胜”与“繁华”四字,恰似画龙点睛之笔,提纲挈领。自“烟柳”起,词作从多维度描绘杭州的形胜与繁华。“烟柳画桥”勾勒出街巷河桥的柔美之态,氤氲着朦胧诗意;“风帘翠幕”则展现居民住宅的精巧雅致,透着生活的闲适。“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语调由缓转急,以约数之词“参差”,生动展现都市人口的繁密兴盛。“云树”三句,视角由城内延展至郊外。钱塘江堤之上,树木连绵成片,远望去郁郁葱葱,宛如云雾缭绕,一个“绕”字,将长堤蜿蜒曲折的形态刻画得入木三分。“怒涛”二句,聚焦钱塘江潮水,生动展现其汹涌澎湃、浩浩荡荡的磅礴气势。钱塘江八月观潮自古闻名,此笔不可或缺,为杭州增添豪迈壮阔的气势。“市列”三句,选取“珠玑”和“罗绮”两个极具代表性的细节,以小见大,侧面烘托出市场的繁荣昌盛与市民的殷实富足。珠玑、罗绮多为女性用品,这也暗喻杭城声色之娱的丰富。“竞豪奢”三字,明写商品琳琅满目、奢华精美,实则暗藏商人之间的攀比炫耀,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杭州这座繁华都市奢靡浮华的一面。词作下片将笔触聚焦于西湖,这片自宋初便以秀丽闻名的水域,湖水澄净深邃,湖面圆润如镜。西湖中的白堤横卧,将湖面分隔为里湖与外湖,形成“重湖”之景;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山峦层叠起伏,构成“叠𪩘”奇观。词人以“清嘉”二字凝练概括湖山之美,继而选取最具杭州代表性的景物——山上桂子、湖中荷花,以工整对仗,展现不同时节的西湖韵致。“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短短八字,高度浓缩西湖乃至杭州的绝美精髓,极具艺术感染力。“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精妙,情韵悠然。“泛夜”与“弄晴”互为补充,点明无论白昼黑夜,湖面上都飘荡着悠扬的笛曲与采菱欢歌。一个“泛”字,巧妙点出乐声来自湖中游船。“嬉嬉钓叟莲娃”描绘出渔翁吹笛、莲女放歌的欢乐场景,“嬉嬉”二字生动勾勒出人们的愉悦神态,勾勒出一幅国泰民安的和谐画卷。继而,词人笔触转向达官贵人的游乐场景。众多马队簇拥着牙旗缓缓行进,尽显煊赫气派。笔墨洒脱,音调铿锵,一位威风又不失风雅的地方长官形象跃然纸上,他于山水间饮酒作乐,怡然自得。“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作为收尾之笔,“好景”一词囊括前文所绘及未能尽述的西湖胜景。词人设想达官贵人返京之时,定会将西湖美景绘成图卷,呈于朝廷,向同僚夸耀,借官员对西湖流连忘返的态度,侧面烘托出西湖景色的超凡魅力。

4. 作品点评

《望海潮》首次收录于《乐章集》,作为柳永独创的词调新声,此词全方位展现了杭州的富饶繁华与秀丽风光。全词共二十一句,全篇采用赋体铺陈手法,大肆渲染,巧妙运用对偶排比,堪称以词体写就的杭城颂赋。在艺术构思方面,柳永别具匠心。上片聚焦杭州城的整体风貌,下片则着重描绘西湖景致,以局部映照全局,明暗线索交织,行文条理清晰,描写恰如其分。词中所绘之景雄浑壮阔,韵律节奏激昂豪迈,艺术造诣与苏轼之作相比亦不遑多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诸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由数字构成的词组,或写实,或虚拟,皆带有夸张意味,不仅强化了词作的表现力,更助力形成了柳永独特的豪放词风,成为其词作的鲜明标识。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赠之云“东南形胜”云云。此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近时谢处厚诗云:“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那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余谓此词虽牵动长江之愁,然卒为金主送死之媒,未足恨也。至于荷艳桂香,妆点湖山之清丽,使士夫流连于歌舞嬉游之乐,遂忘中原,是则深可恨耳!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三

# 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 柳永咏钱塘词曰“参差十万人家”,此元丰前语也。自高庙车驾自建康幸杭驻跸,几近二百馀年,户口蕃息,近百万馀家。杭城之外城,南西东北,各数十里,人烟生聚,民物阜蕃,市井坊陌,铺席骈盛,数日经行不尽,各可比外路一州郡,足见杭城繁盛耳。

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九

# 此则宜于红氍上扮演,非文人声口。此时风池可望江潮。

清王闿运《湘绮楼评词》

# 柳永初与孙何为布衣交。及孙守杭州,门禁甚严,柳不得入见,乃作此词令名妓楚楚于孙宴会时歌之。孙问知系柳作,遂延与共宴。词皆铺叙杭州风景人物之富美。传金主亮见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句,与投鞭渡江之志。淳熙中谢处厚有诗曰:“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那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即咏此事也。末句祝孙他日内召也。

近代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程颢《春日偶成》

下一篇: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