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后楼台高锁":深夜梦回楼台朱门紧锁,
# 梦后楼台高锁:“梦后”两句:眼前实景,“梦后”“酒醒”互文,犹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所云“一场秋梦酒醒时”。“楼台高锁”,从外面看,“帘幕低垂”,就里面说,也只是一个地方的互文。锁:紧锁。
"酒醒帘幕低垂":宿酒醒后帘幕重重低垂。
# 酒醒:酒意消退。
"去年春恨却来时":去年的春恨涌上心头时,
# 却来:又来,再来。
"落花人独立":人在落花纷扬中幽幽独立,
# 落花人独立:“落花”二句:“独立”与双燕对照,已暗逗怀人意。《五代诗话》卷七引翁宏《宫词》:“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微雨燕双飞":燕子在微风细雨中双双翱飞。
# 双飞:双双翱飞。,微雨:微风细雨。
"记得小蘋初见":记得与小苹初次相见,
# 小蘋:当时歌女名。汲古阁本《小山词》作者自跋:“始时沈十二廉叔,陈十君宠家,有莲鸿蘋云,品清讴娱客。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诸儿。”小莲、小蘋等名,又见晏幾道《玉楼春》词中。蘋:一作:苹。
"两重心字罗衣":穿着绣有两重心字的小衣衫。
# 心字罗衣:未详。杨慎《词品》卷二:“心字罗衣则谓心字香薰之尔,或谓女人衣曲领如心字。”说亦未必确。疑指衣上的花纹。“心”当是篆体,故可作为图案。“两重心字”,殆含“心心”义。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之一“山花插鬓髻,石竹绣罗衣”,仅就两句字面,虽似与此句差远,但李白彼诗篇末云“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显然为此词结句所本,则“罗衣”云云盖亦相绾合。
"琵琶弦上说相思":琵琶轻弹委委倾诉相思。
# 说:诉说。,琵琶: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本句由此化出。
"当时明月在":当时明月如今犹在,
"曾照彩云归":曾照着她彩云般的身影回归。
# 归:回归。,彩云:比喻美人。江淹《丽色赋》:“其少进也,如彩云出崖。”其比喻美人之取义仍从《高唐赋》“行云”来,屡见李白集中,如《感遇四首》之四“巫山赋彩云”、《凤凰曲》“影灭彩云断”等。白居易《简简吟》:“彩云易散琉璃脆。”此篇“当时明月”“曾照彩云”,与诸例均合,寓追怀追昔之意,即作者自跋所云。,照:照着。,曾:曾经。
北宋著名词人
晏几道(1038~1110),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晚年家境中落。晏几道与晏殊在词史上被并称为“二晏”。其词长于小令,多追怀往事,凄楚沉挚,深婉秀逸。代表作品有《临江仙》《鹧鸪天》《阮郎归》等。著有《小山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婉约词。这首词通过追忆与歌女小蘋的相遇与离别,以"梦后楼台""酒醒帘幕"的孤寂场景起兴,营造出物是人非的怅惘意境。在明月依旧与人事全非的对照中,将词人对小蘋的眷恋、对逝去美好时光的追怀,化作余韵悠长的怅惘情思。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乐景反衬哀情。“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落花纷飞、微雨朦胧本是暮春清丽之景,却以"人独立"的孤寂身影与"燕双飞"的成双意象形成强烈对比。燕子双飞的欢愉反衬出词人形单影只的惆怅,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将春恨的孤寂感推向极致。
3. 分段赏析
上阕开篇“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二句,以互文手法勾画出双重意象:深夜梦回时楼阁深锁、晨起酒醒时帘幕低垂,既写眼前实景,又暗喻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寂寥。词人通过“楼台”“帘幕”两个典型空间意象的描绘,将昔日欢宴之所的繁华与今朝独处的孤寂形成鲜明对照,展现其深夜孤眠、清晨醒来时的空虚与怅惘。《小山词》中惯用"梦""酒"意象,此处的"梦",或指实梦重游,或喻指往昔如幻,既可能是真有所梦而醒,也可能是酒醒后顿感昔日如梦般虚幻。"梦""酒"二字,实是词人逃避现实痛苦的慰藉,却又最怕梦醒酒醒时分的清醒,正如《小山词·自序》所言"悲欢合离之事,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去年春恨却来时"承上启下,以"去年"点明非一朝一夕的愁绪,春恨年年复来,点出往事萦怀、挥之不去的绵长情思。"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二句,以极精妙的时空错位手法,将词人孤独伫立与双燕翻飞的景象融合一体。飘零落花象征春光消逝,更隐喻美好易逝的悲哀;细雨中轻舞的双燕,与形单影只的词人形成鲜明对比,燕之"双"更衬人之"独",而"独立"二字尤见词人强忍孤寂的姿态。情景交融之际,构成凄艳绝伦的画面,谭献赞为"名句千古,不能有二"(《谭评词辨》卷一),并非虚誉。虽出翁宏旧句,但小晏化用自如,境界全出,点铁成金之妙,令人叹服。下阕"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由眼前孤寂转入追忆初见情景。"初见"二字尤为重要,暗示了初次相遇时的惊艳与难忘。小蘋作为"莲、鸿、蘋、云"中最受词人眷恋的女子,在词中以"初见"形象重现,其穿着的"两重心字罗衣"暗藏玄机:宋代服饰中的"心"字图案,不仅暗示词人与小蘋心心相印的缘分,更暗含一见钟情的深意。"琵琶弦上说相思"进一步刻画两人情感交流的细腻场景,将白居易"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琵琶行》)的意境融入词中,小蘋借琵琶诉说相思,与词人形成情感共鸣。一曲琵琶,既显小蘋技艺高超,更传递出两人知音般的默契与情愫。结拍"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二句,以景语作结,却余韵悠长。化用李白"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宫中行乐词》)与白居易"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简简吟》)诗意,"彩云"既喻小蘋之美,又暗示其歌妓身份与飘零命运。明月作为永恒意象,与彩云般易逝的美好形成强烈对照:今时今日,明月依然皎洁,而当初月下归去的彩云(小蘋)却已不在。明月的亘古长存与人事的无常变迁,在时空叠映中形成巨大张力。结句与首句"梦后"相应,形成环形结构,首尾回环中更显今昔对比之痛。统观全篇,上片侧重写"春恨",通过"梦后""酒醒"时空交织,勾勒出物是人非的凄凉意境;以"落花""微雨"为背景,以"人独立"与"燕双飞"形成孤独与热闹的反衬,将抽象的春恨具象化。下片转向"相思",通过"小蘋初见"的回忆,描写初见时的惊艳与琵琶传情的缱绻,重在表现词人刻骨铭心的情感经历。全词语言清丽婉约而不失深沉厚重,情感表达细腻真挚而不流于表面,意境营造虚实相生又浑然一体,展现晏几道在艺术构思与情感把握上的高超技巧,代表了他在词的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4. 作品点评
这是一首结构匠心独运的词作,全篇以“春恨”与“相思”为脉络展开。上阕以“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起笔,以落花微雨之景托出形单影只的怅惘,双燕翻飞更反衬孤寂。下阕“记得小蘋初见”转入追忆,以“两重心字罗衣”的服饰细节与“琵琶弦上说相思”的听觉意象,形成疏密相间之势。将词人追忆往昔的深情与物是人非的苍凉,凝练为余韵绵长的怅惘意境。
# 近世词人,闲情之靡,如伯有所赋,赵武所不得闻者,有过之无不及焉。是得为好色而不淫乎?惟晏叔原云“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可谓好色而不淫矣。
宋杨万里《诚斋集》卷一百十四《诗话》
# 晚唐丽句。
明卓人月《古今词统》卷九
# 小山词,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既闲婉,又沉着,当时更无敌手。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
# “落花”十字,自是天生好言语。(“当时”二句)回首可怜。
清陈廷焯《大雅集》卷一
# 名句千古,不能有二,所谓柔厚在此。
清谭献《复堂词话》
# 晏叔原之“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元献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非诗句也。然不工诗赋,亦不能为绝妙好词。
清沈祥龙《论词随笔》
# 康南海谓起二句,纯是华严境界。
近代梁启超《饮冰室评词》
# 前二句抚今追昔,第三句融合言之,旧情未了,又惹新愁。“落花”二句,正春色恼人,紫燕犹解“双飞”,而愁人翻成“独立”。论风韵如微风过箫,论词采如红蕖照水。下阕回忆相逢,“两重字”,欲诉无从,只能借凤尾檀槽,托相思于万一。结句谓彩云一散,谁复相怜,惟明月多情,曾照我相送五株仙佩,此恨绵绵,只堪独喻耳。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下一篇:宋·唐婉《钗头凤·世情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