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ín
jiāng
xiān
·
·
mèng
hòu
lóu
tái
gāo
suǒ

朝代:宋作者:晏几道浏览量:2
mèng
hòu
lóu
tái
gāo
suǒ
jiǔ
xǐng
lián
chuí
nián
chūn
hèn
què
lái
shí
luò
huā
rén
wēi
yàn
shuāng
fēi
de
xiǎo
píng
chū
jiàn
liǎng
zhòng
xīn
luó
xián
shàng
shuō
xiāng
dāng
shí
míng
yuè
zài
céng
zhào
cǎi
yún
guī

译文

深夜梦回楼台朱门紧锁,宿酒醒后帘幕重重低垂。去年的春恨涌上心头时,人在落花纷扬中幽幽独立,燕子在微风细雨中双双翱飞。记得与小苹初次相见,穿着绣有两重心字的小衣衫。琵琶轻弹委委倾诉相思。当时明月如今犹在,曾照着她彩云般的身影回归。

逐句剖析

"梦后楼台高锁":深夜梦回楼台朱门紧锁,

# 梦后楼台高锁:“梦后”两句:眼前实景,“梦后”“酒醒”互文,犹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所云“一场秋梦酒醒时”。“楼台高锁”,从外面看,“帘幕低垂”,就里面说,也只是一个地方的互文。锁:紧锁。

"酒醒帘幕低垂":宿酒醒后帘幕重重低垂。

# 酒醒:酒意消退。

"去年春恨却来时":去年的春恨涌上心头时,

# 却来:又来,再来。

"落花人独立":人在落花纷扬中幽幽独立,

# 落花人独立:“落花”二句:“独立”与双燕对照,已暗逗怀人意。《五代诗话》卷七引翁宏《宫词》:“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微雨燕双飞":燕子在微风细雨中双双翱飞。

# 双飞:双双翱飞。,微雨:微风细雨。

"记得小蘋初见":记得与小苹初次相见,

# 小蘋:当时歌女名。汲古阁本《小山词》作者自跋:“始时沈十二廉叔,陈十君宠家,有莲鸿蘋云,品清讴娱客。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诸儿。”小莲、小蘋等名,又见晏幾道《玉楼春》词中。蘋:一作:苹。

"两重心字罗衣":穿着绣有两重心字的小衣衫。

# 心字罗衣:未详。杨慎《词品》卷二:“心字罗衣则谓心字香薰之尔,或谓女人衣曲领如心字。”说亦未必确。疑指衣上的花纹。“心”当是篆体,故可作为图案。“两重心字”,殆含“心心”义。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之一“山花插鬓髻,石竹绣罗衣”,仅就两句字面,虽似与此句差远,但李白彼诗篇末云“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显然为此词结句所本,则“罗衣”云云盖亦相绾合。

"琵琶弦上说相思":琵琶轻弹委委倾诉相思。

# 说:诉说。,琵琶: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本句由此化出。

"当时明月在":当时明月如今犹在,

"曾照彩云归":曾照着她彩云般的身影回归。

# 归:回归。,彩云:比喻美人。江淹《丽色赋》:“其少进也,如彩云出崖。”其比喻美人之取义仍从《高唐赋》“行云”来,屡见李白集中,如《感遇四首》之四“巫山赋彩云”、《凤凰曲》“影灭彩云断”等。白居易《简简吟》:“彩云易散琉璃脆。”此篇“当时明月”“曾照彩云”,与诸例均合,寓追怀追昔之意,即作者自跋所云。,照:照着。,曾:曾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是北宋词人晏几道的代表作。这首词通过故地重游的今昔对比,抒发了对歌女小蘋的深切眷恋。上阕以“梦后楼台高锁”起笔,勾勒出物是人非的寂寥图景,“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化用五代成句却更显精妙,将春日伤别的惆怅层层晕染。下阕回溯与小蘋初遇时的旖旎场景,“琵琶弦上说相思”的细节描摹得温婉动人。结句“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借李白诗意另辟新境,明月依旧而佳人难觅的怅惘跃然纸上。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著名词人

晏几道(1038~1110),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晚年家境中落。晏几道与晏殊在词史上被并称为“二晏”。其词长于小令,多追怀往事,凄楚沉挚,深婉秀逸。代表作品有《临江仙》《鹧鸪天》《阮郎归》等。著有《小山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词当属别后追忆歌女小蘋之作。据晏幾道在《小山词·自跋》中记载:"沈廉叔、陈君宠家有莲、鸿、蘋、云数位歌姬。"晏氏每有新作便交予她们吟唱,常与陈、沈"持酒共赏,击节而笑"。这些歌儿酒使的作品皆在人间传唱,可见晏几道与她们情谊匪浅。其《破阵子·柳下笙歌庭院》中"记得青楼当日事,写向红窗夜月前,凭伊寄小莲"之句,正是追忆歌姬之作。《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亦不过是他众多怀念歌女词章中的一阕。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婉约词。这首词通过追忆与歌女小蘋的相遇与离别,以"梦后楼台""酒醒帘幕"的孤寂场景起兴,营造出物是人非的怅惘意境。在明月依旧与人事全非的对照中,将词人对小蘋的眷恋、对逝去美好时光的追怀,化作余韵悠长的怅惘情思。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乐景反衬哀情​​。“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落花纷飞、微雨朦胧本是暮春清丽之景,却以"人独立"的孤寂身影与"燕双飞"的成双意象形成强烈对比。燕子双飞的欢愉反衬出词人形单影只的惆怅,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将春恨的孤寂感推向极致。

3. 分段赏析

上阕开篇“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二句,以互文手法勾画出双重意象:深夜梦回时楼阁深锁、晨起酒醒时帘幕低垂,既写眼前实景,又暗喻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寂寥。词人通过“楼台”“帘幕”两个典型空间意象的描绘,将昔日欢宴之所的繁华与今朝独处的孤寂形成鲜明对照,展现其深夜孤眠、清晨醒来时的空虚与怅惘。《小山词》中惯用"梦""酒"意象,此处的"梦",或指实梦重游,或喻指往昔如幻,既可能是真有所梦而醒,也可能是酒醒后顿感昔日如梦般虚幻。"梦""酒"二字,实是词人逃避现实痛苦的慰藉,却又最怕梦醒酒醒时分的清醒,正如《小山词·自序》所言"悲欢合离之事,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去年春恨却来时"承上启下,以"去年"点明非一朝一夕的愁绪,春恨年年复来,点出往事萦怀、挥之不去的绵长情思。"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二句,以极精妙的时空错位手法,将词人孤独伫立与双燕翻飞的景象融合一体。飘零落花象征春光消逝,更隐喻美好易逝的悲哀;细雨中轻舞的双燕,与形单影只的词人形成鲜明对比,燕之"双"更衬人之"独",而"独立"二字尤见词人强忍孤寂的姿态。情景交融之际,构成凄艳绝伦的画面,谭献赞为"名句千古,不能有二"(《谭评词辨》卷一),并非虚誉。虽出翁宏旧句,但小晏化用自如,境界全出,点铁成金之妙,令人叹服。下阕"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由眼前孤寂转入追忆初见情景。"初见"二字尤为重要,暗示了初次相遇时的惊艳与难忘。小蘋作为"莲、鸿、蘋、云"中最受词人眷恋的女子,在词中以"初见"形象重现,其穿着的"两重心字罗衣"暗藏玄机:宋代服饰中的"心"字图案,不仅暗示词人与小蘋心心相印的缘分,更暗含一见钟情的深意。"琵琶弦上说相思"进一步刻画两人情感交流的细腻场景,将白居易"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琵琶行》)的意境融入词中,小蘋借琵琶诉说相思,与词人形成情感共鸣。一曲琵琶,既显小蘋技艺高超,更传递出两人知音般的默契与情愫。结拍"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二句,以景语作结,却余韵悠长。化用李白"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宫中行乐词》)与白居易"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简简吟》)诗意,"彩云"既喻小蘋之美,又暗示其歌妓身份与飘零命运。明月作为永恒意象,与彩云般易逝的美好形成强烈对照:今时今日,明月依然皎洁,而当初月下归去的彩云(小蘋)却已不在。明月的亘古长存与人事的无常变迁,在时空叠映中形成巨大张力。结句与首句"梦后"相应,形成环形结构,首尾回环中更显今昔对比之痛。统观全篇,上片侧重写"春恨",通过"梦后""酒醒"时空交织,勾勒出物是人非的凄凉意境;以"落花""微雨"为背景,以"人独立"与"燕双飞"形成孤独与热闹的反衬,将抽象的春恨具象化。下片转向"相思",通过"小蘋初见"的回忆,描写初见时的惊艳与琵琶传情的缱绻,重在表现词人刻骨铭心的情感经历。全词语言清丽婉约而不失深沉厚重,情感表达细腻真挚而不流于表面,意境营造虚实相生又浑然一体,展现晏几道在艺术构思与情感把握上的高超技巧,代表了他在词的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4. 作品点评

这是一首结构匠心独运的词作,全篇以“春恨”与“相思”为脉络展开。上阕以“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起笔,以落花微雨之景托出形单影只的怅惘,双燕翻飞更反衬孤寂。下阕“记得小蘋初见”转入追忆,以“两重心字罗衣”的服饰细节与“琵琶弦上说相思”的听觉意象,形成疏密相间之势。将词人追忆往昔的深情与物是人非的苍凉,凝练为余韵绵长的怅惘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近世词人,闲情之靡,如伯有所赋,赵武所不得闻者,有过之无不及焉。是得为好色而不淫乎?惟晏叔原云“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可谓好色而不淫矣。

宋杨万里《诚斋集》卷一百十四《诗话》

# 晚唐丽句。

明卓人月《古今词统》卷九

# 小山词,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既闲婉,又沉着,当时更无敌手。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

# “落花”十字,自是天生好言语。(“当时”二句)回首可怜。

清陈廷焯《大雅集》卷一

# 名句千古,不能有二,所谓柔厚在此。

清谭献《复堂词话》

# 晏叔原之“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元献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非诗句也。然不工诗赋,亦不能为绝妙好词。

清沈祥龙《论词随笔》

# 康南海谓起二句,纯是华严境界。

近代梁启超《饮冰室评词》

# 前二句抚今追昔,第三句融合言之,旧情未了,又惹新愁。“落花”二句,正春色恼人,紫燕犹解“双飞”,而愁人翻成“独立”。论风韵如微风过箫,论词采如红蕖照水。下阕回忆相逢,“两重字”,欲诉无从,只能借凤尾檀槽,托相思于万一。结句谓彩云一散,谁复相怜,惟明月多情,曾照我相送五株仙佩,此恨绵绵,只堪独喻耳。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下一篇:宋·唐婉《钗头凤·世情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