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èn
·
·
chūn
jǐng

朝代:宋作者:晏殊浏览量:2
yàn
lái
shí
xīn
shè
huā
luò
hòu
qīng
míng
chí
shàng
tái
sān
diǎn
huáng
liǎng
shēng
cháng
fēi
qīng
qiǎo
xiào
dōng
lín
bàn
cǎi
sāng
jìng
féng
yíng
guài
zuó
xiāo
chūn
mèng
hǎo
yuán
shì
jīn
zhāo
dòu
cǎo
yíng
xiào
cóng
shuāng
liǎn
shēng

译文

燕子飞回来的时候正赶上春季祭祀的日子,梨花落去之后又迎来了清明。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树枝掩映下的黄鹂偶尔歌唱两声,白昼越来越长,随处可见柳絮飘飞。东邻女伴笑得如花般灿烂,在采桑的路上相逢。正疑惑着她是不是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是今天斗草获得胜利了啊!双颊都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了笑意。

逐句剖析

"燕子来时新社":燕子飞回来的时候正赶上春季祭祀的日子,

# 新社:社日是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以祈丰收,有春秋两社。新社即春社,时间在立春后、清明前。

"梨花落后清明":梨花落去之后又迎来了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

# 碧苔:碧绿色的苔草。

"叶底黄鹂一两声":树枝掩映下的黄鹂偶尔歌唱两声,

"日长飞絮轻":白昼越来越长,随处可见柳絮飘飞。

# 飞絮:飘荡着的柳絮。

"巧笑东邻女伴":东邻女伴笑得如花般灿烂,

# 巧笑:形容少女美好的笑容。

"采桑径里逢迎":在采桑的路上相逢。

# 逢迎:相逢。

"疑怪昨宵春梦好":正疑惑着她是不是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

# 疑怪:诧异、奇怪。这里是“怪不得”的意思。

"元是今朝斗草赢":原来是今天斗草获得胜利了啊!

# 斗草:古代妇女的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

"笑从双脸生":双颊都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了笑意。

# 双脸:指脸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破阵子·春景》由北宋词人晏殊所作的一首词。上片勾勒出春日流动明媚之景,新社时燕子翩飞、清明前梨花飘落,池塘生青苔、黄鹂鸣林间,飞絮飘舞,春日渐长,尽显春日生机。下片运用白描手法,描写少女采桑斗草的乐事,刻画她们走出深闺、沐浴自然的欢乐情态,将其天真活泼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尽显青春活力。全词以轻快笔调,纯用白描,生动展现少女纯洁心灵。整首词画面明媚,风格清新流畅、朴实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晏殊(991~1055),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官至翰林学士、右庶子。仁宗朝,累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后任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卒谥元献。晏殊是宋代文学大家,与其子晏几道并称“二晏”,与欧阳修并称“晏欧”。晏殊的词继承了花间派的传统,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代表作品有《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著有《元献遗文》《珠玉词》《类要》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破阵子·春景》的具体创作年份已难以考证。在古代,人们于春秋两季祭祀土地神,其中春社备受重视。每逢社日与清明,古代女子便能放下劳作,尽情参与斗草、踏青、荡秋千等活动。而此词正是以春社为背景创作而成。晏殊在北宋为官近五十年,他并非通过常规科举成为进士,而是凭借十四岁时展现出的过人聪慧,被赐予同进士出身。在未受朝野瞩目前,他不过是普通农家子弟,对农村生活有着深刻认知。正因如此,除了创作诸多富贵之词,他笔锋一转,涉足农村题材时,同样展现出非凡水准,将“温润秀洁”的评价,在这别样天地中完美呈现,《破阵子·春景》便是其中的代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田园生活题材的作品。描绘了春社时节乡村美好的自然风光与少女们采桑斗草的欢乐场景。上片展现春日新社燕子归、梨花落,池塘有碧苔、叶底闻黄鹂,飞絮飘飘日影渐长的明媚春景;下片刻画了少女们在采桑路上相逢嬉戏,因斗草获胜而欢笑,尽显天真活泼。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对青春活力的赞美。

2. 写作手法

白描:“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中运用了白描手法。作者用简洁朴素的语言,不事雕琢和渲染,直接描绘出东邻女伴在采桑路上与他人相逢时“巧笑”的神态以及两人相遇的场景,以最自然的方式呈现出人物的形象和活动,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少女的活泼与纯真,仿佛亲眼见到这一画面。

3. 分段赏析

词的上片聚焦于景的描绘。开篇“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不仅清晰点明时令,更以灵动笔触勾勒出季节与周遭景物间千丝万缕的关联,具象之感扑面而来。行文节奏轻快流畅,字里行间似有潺潺溪流,流淌着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为全词奠定了明朗、和谐且优美的基调,宛如为一幅绝美画卷铺陈好了底色。“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三句,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春日园景图。园中,一方池塘碧水悠悠荡漾,池面之上,寥寥几点碧苔仿若绿宝石随意洒落,为池塘添了几分清幽意趣。密林深处,黄鹂鸟隐匿其中,时不时传出一两声清脆啼鸣,恰似灵动音符跳跃在春日乐章里。抬眼望去,空中飞絮悠悠飘荡,“日长”二字悄然点出季节正缓缓更迭,一丝淡淡的惜春情绪,也在这不经意间悄然流露。“碧苔”“黄鹂”“飞絮”,这些看似平凡普通的自然景物,经词人妙笔稍加点染,瞬间幻化成一幅精巧绝伦的初夏风光小品,令人心生喜爱,忍不住细细赏玩。下片则将笔触一转,着力刻画人物。“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在这春暮夏初的美好时节,少女们放下手中针线,投身到大自然温暖的怀抱之中。瞧,东边邻家的女伴满脸笑意,步履轻盈地走来,恰好与另一少女在桑田小径上不期而遇。“巧笑”一词,堪称神来之笔,词人运用简洁凝练的白描手法,精准捕捉住“东邻女伴”这一人物形象的神态瞬间,进而深入其内心世界,由内而外、立体鲜活地塑造出东邻女的独特魅力。就在这真情自然流露的刹那,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也被巧妙地展露无遗,读来令人仿若置身其间,对这一画面有着似曾相识的亲切感。“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这位天真烂漫的少女,周身洋溢着青春独有的蓬勃朝气与无尽欢乐。她忽地忆起昨夜那场美妙的梦境,恍然大悟,原来那竟是今日斗草获胜的预兆,念及此,笑意瞬间在她脸庞绽放开来。词中并未正面详尽描绘斗草活动的具体过程,而是另辟蹊径,紧紧抓住少女们斗草时的情景片段,着重刻画人物的内心起伏与神态变化。以轻快活泼的笔触,生动展现出少女纯洁无邪、活泼俏皮的性格特质。仅用寥寥数语点出人物内心活动,便将这位少女的聪慧机灵、想象力丰富以及心灵的纯净无瑕展现得淋漓尽致。

4. 作品点评

该词所绘画面明艳动人,仿若一幅绚丽的春日画卷在眼前徐徐铺展;其情感基调欢快明朗,读来令人心生愉悦,满是蓬勃朝气;行文风格质朴平实,毫无雕琢的冗余之感,尽显清新自然之态。这般特质,在晏殊诸多词作中堪称别出心裁的独特格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小倩香奁中笔。

明卓人月《古今词统》卷十

# 风神婉约。

清陈廷焯《闲情集》卷一

# (疑怪三句)如闻香口,如见冶容。

清许昂霄《词综偶评》

# 此乃纯用旁观者之言,描写春日游女戏乐之情景。因见游女斗草得胜之笑,而代写其心情。言今朝斗草得胜,乃昨宵好梦之验,可谓能深入人物之心者。此种词虽无寄托,而描绘人情物态,极其新鲜生动,使读者如亲见其人其事,而与作者同感其乐。单就艺术性说来,亦有可采之处也。

现代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和董传留别》

下一篇:宋·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