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è
tiān
·
·
sòng
rén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2
chàng
chè
yáng
guān
lèi
wèi
gān
gōng
míng
shì
qiě
jiā
cān
tiān
shuǐ
sòng
qióng
shù
dài
yún
mái
bàn
shān
jīn
hèn
qiān
bān
zhǐ
yīng
shì
bēi
huān
jiāng
tóu
wèi
shì
fēng
è
bié
yǒu
rén
jiān
xíng
nán

译文

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视功名为余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

逐句剖析

"唱彻《阳关》泪未干":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

# 唱彻《阳关》:唱完送别的歌曲。彻,完。阳关,即琴歌《阳关三叠》。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入乐府,名《渭城曲》,别名《阳关曲》,为送别之曲。

"功名余事且加餐":视功名为余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

# 加餐:多吃饭。,余事:多余。

"浮天水送无穷树":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

# 无穷:无尽,无边。

"带雨云埋一半山":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今古恨":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

# 今古:古往今来。

"几千般":何止千件万般,

# 般:种。

"只应离合是悲欢":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

# 只应:只以为,此处意为“岂只”。一作“只今”。

"江头未是风波恶":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

# 未是:还不是。

"别有人间行路难":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

# 行路难:原为乐府《杂曲歌辞》调名,抒写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南朝宋鲍照有《拟行路难》十九首。这里借指仕途的艰难风险。,别有:更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鹧鸪天・送人》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为送别之作,上阕写送别场景,唱罢《阳关》泪未干,劝友人看淡功名、保重身体,又以壮阔压抑之景“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烘托离情;下阕由送别之愁延伸至对人生的感慨,反问人间悲欢离合并非唯一遗憾,并叹世路比江上风浪更艰难。写作上,运用融情于景与反问手法,前者借景衬情,后者深化情感。全词将送别之情与对人生艰难的感慨相融合,风格沉郁,既展现出辛弃疾词作豪迈之外的细腻一面,又以深刻的人生体悟引发读者共鸣,在其众多作品中别具一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鹧鸪天・送人》由辛弃疾所作。公元1178年(宋孝宗淳熙五年)春,辛弃疾自豫章前往行在临安,在江上送别友人时写下此词。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渴望收复失地,但仕途坎坷,屡经挫折。此次在赴临安途中送别友人,诸多壮志未酬的苦闷与对世路艰难的感慨涌上心头,于是借送别场景与友人倾诉,抒发自己复杂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送别词。描绘了作者在江上送别友人的场景,表达了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之情,如“唱彻《阳关》泪未干”。同时借景抒情,以“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营造出惆怅压抑的氛围,烘托离别的愁绪。还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慨,通过反问“只应离合是悲欢?”拓宽情感维度,最后以“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表达对世路艰难的深刻认识,揭示人间不仅有离别之苦,更有诸多坎坷。

2. 写作手法

融情于景:“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词人将离别的愁绪融入到水天送树、云埋半山的景象中,借眼前之景,含蓄地表达出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与前路未知的忧虑。反问:“只应离合是悲欢?”运用反问,强化语气,突破了一般送别词只聚焦于离别的局限,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多种遗憾,深化了词的主题,拓展了情感的深度与广度。

3. 分段赏析

《鹧鸪天・送人》上阕,“唱彻《阳关》泪未干”,开篇点题,以《阳关》曲烘托出送别时的不舍,泪水难干尽显深情。“功名馀事且加餐”,在离别之际劝友人看淡功名、保重身体,于惜别中融入对友人的关怀。“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运用融情于景手法,水天相接送树、雨云埋山之景,营造出压抑氛围,含蓄表达对友人远行的担忧与惆怅。下阕,“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以反问拓展主题,指出人间遗憾众多,离别并非唯一的悲欢,引发对人生复杂情感的思考。“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进一步深化感慨,将江上风浪与人间行路作比,强调世路艰难,抒发自身对现实的无奈与愤懑。整首词借送别之景,层层递进地抒发情感,从惜别到对人生的感慨,意蕴深刻。

4. 作品点评

《鹧鸪天・送人》作为辛弃疾词作中的经典,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其语言质朴自然又蕴含深意,将送别场景与人生感慨巧妙融合,借景抒情、以反问深化主题的写作特色鲜明。上阕写景,“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以壮阔而略带压抑之景烘托离情,景语皆情语;下阕议论抒情,“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两句,突破传统送别词局限,由离别之愁延伸至对世路艰难的喟叹,拓宽情感深度,展现出辛弃疾词作豪放沉郁风格的另一面。此词虽无广泛传颂的特定名句,却以深刻的情感与独特的立意,在文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为研究辛弃疾的思想与创作风格提供重要样本。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阕写景而兼感怀,江树尽随天远,好山则半被云埋,人生欲望,安有满足之时。况世途艰险,过于太行、孟门,江间波浪,未极其险也。

现代浙江省图书馆原监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晏殊《破阵子·春景》

下一篇:宋·苏轼《石钟山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