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ìng
fēng
·
·
nán
hǎi
guī
zèng
wáng
dìng
guó
shì
rén
niáng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3
wáng
dìng
guó
ér
yuē
róu
xìng
wén
shì
méi
juān
shàn
yìng
duì
jiā
shì
zhù
jīng
shī
dìng
guó
nán
qiān
guī
wèn
róu
:“
:“
guǎng
广
nán
fēng
yīng
shì
hǎo
?”
?”
róu
duì
yuē
:“
:“
xīn
ān
chù
biàn
便
shì
xiāng
。”
。”
yīn
wèi
zhuì
yún
cháng
xiàn
rén
jiān
zhuó
láng
tiān
yīng
diǎn
niáng
jìn
dào
qīng
chuán
hào
chǐ
齿
fēng
xuě
fēi
yán
hǎi
biàn
qīng
liáng
wàn
guī
lái
yán
shào
wēi
xiào
xiào
shí
yóu
dài
lǐng
méi
xiāng
shì
wèn
lǐng
nán
yīng
hǎo
què
dào
xīn
ān
chù
shì
xiāng

译文

王定国的歌姬柔奴,姓宇文,眉清目秀,善于应对。她家住京师。王定国被贬到岭南宾州,柔奴也跟随他去了。等到他被赦免北归,我问柔奴:“在广南的生活,应该很不好过吧?”柔奴却回答:“这个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于是我为这件事写了首歌。常常羡慕这世间如玉雕琢般丰神俊朗的男子,就连上天也怜惜他,赠予他柔美聪慧的佳人与之相伴。人人都说清亮悦耳的歌声从她芳洁的口中传出,令人感到如同风起雪飞,使炎暑之地一变而为清凉之乡。她从遥远的地方归来,更加容光焕发,更显年轻了,微微一笑,笑颜里好像还带着岭南梅花的清香。我试着问她:“岭南的风土应该不是很好吧?”你却坦然答道:“这个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逐句剖析

"王定国歌儿曰柔奴":王定国的歌姬柔奴,

# 柔奴:即寓娘。

"姓宇文氏":姓宇文,

"眉目娟丽":眉清目秀,

"善应对":善于应对。

"家世住京师":她家住京师。

"定国南迁归":王定国被贬到岭南宾州,柔奴也跟随他去了。等到他被赦免北归,

"余问柔":我问柔奴:

"广南风土":“在广南的生活,

"应是不好":应该很不好过吧?”

"柔对曰":柔奴却回答:

"此心安处":“这个心安定的地方,

"便是吾乡":便是我的故乡。”

"因为缀词云":于是我为这件事写了首歌。

"常羡人间琢玉郎":常常羡慕这世间如玉雕琢般丰神俊朗的男子,

# 玉郎:是女子对丈夫或情人的爱称,泛指男子青年。

"天应乞与点酥娘":就连上天也怜惜他,赠予他柔美聪慧的佳人与之相伴。

# 点酥娘:谓肤如凝脂般光洁细腻的美女。娘:对年轻女子的称呼。

"尽道清歌传皓齿":人人都说清亮悦耳的歌声从她芳洁的口中传出,

# 皓齿:雪白的牙齿。

"风起":令人感到如同风起雪飞,

"雪飞炎海变清凉":使炎暑之地一变而为清凉之乡。

# 炎海:喻酷热。

"万里归来颜愈少":她从遥远的地方归来,更加容光焕发,更显年轻了,

"微笑":微微一笑,

"笑时犹带岭梅香":笑颜里好像还带着岭南梅花的清香。

# 岭:指大庾岭,沟通岭南岭北咽喉要道。

"试问岭南应不好":我试着问她:“岭南的风土应该不是很好吧?”

# 试问:试着提出问题,试探性地问。

"却道":你却坦然答道:

"此心安处是吾乡":“这个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 此心安处是吾乡:这个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是北宋苏轼的词作。此词刻画了歌女柔奴的姿容才艺,更歌颂其美好情操与高洁人品。上片写柔奴外在美,下片通过写她北归,展现其内在美,简洁传神地表现出柔奴表里如一的美好品性。苏轼借歌颂柔奴身处逆境却安之若素的品格,抒发自己在政治逆境中随遇而安的旷达胸怀。全词风格柔中带刚,情理交融,空灵清旷又细腻柔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苏轼的好友王巩因为受到使苏轼遭杀身之祸的“乌台诗案”牵连,牵连险些让苏轼丢了性命的文字狱受到牵连,被贬至荒僻的岭南宾州。王巩遭贬之际,其歌妓柔奴(寓娘)毅然决然随行前往。公元1083年(元丰六年),王巩北归,让柔奴为苏轼劝酒。苏轼询问岭南风土如何,柔奴回答“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听后深受触动,遂作此词称赞。不过,也有学者认为此词创作于公元1085年(元丰八年)十二月。1084年(元丰七年)三月,苏轼从黄州改迁汝州,赴任途中申请在常州居住;1085年六月,被任命为登州知州;十月,又以礼部侍郎的身份被召回,十二月抵达京城,与王巩宴饮时,即席创作了这首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写的一首赞美王定国的侍人寓娘的词。这首词以简洁明快、自然流畅的语言,寥寥数笔,便生动传神地勾勒出柔奴表里如一的美好形象与品性。词中,作者高度赞扬柔奴身处困境却泰然自若的高尚品格,实则是以柔奴自比,借赞美她来抒发自己在政治逆境中,同样能够随遇而安、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能保持乐观豁达的心境。

2. 写作手法

对比:词中“此心安处是吾乡”,“岭南应不好”的预设与寓娘认为“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坚定态度形成对比,强调了寓娘内心的安宁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也体现了作者对这种人生态度的肯定和赞赏。借景抒情:词中“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描绘了寓娘从万里之外的岭南归来,容颜更加年轻,微笑时仿佛还带着岭南梅花的香气。这里借“岭梅香”之景,抒发了对寓娘在艰难环境中保持乐观、高洁品质的赞赏之情。

3. 分段赏析

上片聚焦柔奴外在之美。开篇“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短短两句,便将柔奴天生丽质、晶莹剔透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仿佛能亲眼看到她的绰约风姿,其美貌跃然纸上。紧接着“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写柔奴才情出众,能自创歌曲,那清亮婉转的歌声从她皓齿间流淌而出,瞬间产生一种奇妙的感染力。苏轼以奇特的想象,用“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这般夸张的表述,形象地展现出柔奴歌声的独特魅力,不仅能驱散炎暑,更能抚慰人心,让政治上失意而苦闷浮躁的主人,转而变得超然旷达、心境平和。下片则着重刻画柔奴的内在美。换头处“万里归来年愈少”,承上启下,巧妙地开启新的意境。柔奴在岭南历经艰苦,却始终保持乐观,欣然接受一切。归来时,她不仅没有被艰难生活消磨,反而容光焕发,更显年轻。这里“年愈少”运用夸张手法,饱含着词人对柔奴的高度赞美,钦佩她在困境中从容自若的气度。“微笑”一词,精准地捕捉到柔奴归来后的神态,那一抹微笑里,满是历经沧桑后的自豪与欣慰。“笑时犹带岭梅香”,极具诗意,既交代了她北归途经大庾岭的行程,又以傲雪绽放的岭梅为喻,盛赞她克服困难的坚韧意志,为后文的问答埋下伏笔。词末,词人以“试问岭南应不好?”抛出疑问,随后“却道”笔锋一转,柔奴那句“此心安处是吾乡”铿锵有力,展现出她超脱的心境与坚定的信念,成为全词的点睛之笔,令人回味无穷。

4. 作品点评

在这首词里,苏轼以简洁明快、流畅自然的语言,用寥寥数笔,便精准而生动地刻画出柔奴外表与内心高度统一的美好品性。词中,苏轼对柔奴身处困境却安之若素的可贵品格不吝赞美,而这背后,实则是苏轼借柔奴的经历,抒发自己在政治逆境中,无论遭遇何种艰难,都能随遇而安、始终保持乐观豁达的心境,以及无论身处何处都能寻得快乐与满足的旷达胸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其句全引点酥之语,云云。点酥因是词誉藉甚。

宋杨湜《古今词话》

# 然最难凑泊者此调也,亦不过记事云尔。

清沈雄《古今词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下一篇:宋·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猜你喜欢